走进贵州凯里——第三届全国文化和旅游地产开发经验研讨会

标签:
杂谈 |
走进贵州凯里——第三届全国文化和旅游地产开发经验研讨会
由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合会与贵州润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
第三届全国文化和旅游地产开发经验研讨会于5月25-27日在贵州凯里
成功举办。来自北京、上海、云南、内蒙、重庆、安徽、广东等全国各地的,
文化旅游地产领域开发企业、设计机构、顾问机构等各方代表120余人
参与了本次活动,深入研讨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与地产开发有机结合”问题
同时,与会嘉宾还实地考察了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古镇和
民族文化明珠——西江千户苗寨。本次活动由全经联商学院承办
全经联文化和旅游地产委员会提供专业支持
25日下午,全经联文化和旅游地产委员会主任、北京德懋堂投资有限公司
董事长卢强先生以黄山德懋堂项目为案例发表了“旅游地产开发与当地文化的
融合”主题演讲。全经联文化和旅游地产委员会顾问、途家网CEO 罗军先生
发表了以“旅游地产创新模式”为题进行了分享。26日上午,全经联商学院
实战讲师、全经联文化和旅游地产委员会的委员、北京大成有方酒店管理集团
董事长刘少军介绍“精品酒店与文化的融合”。作为全经联文化和旅游地产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一研九鼎营销策划公司首席执行官的我则主讲了
“台湾地区民族文化地产案例解析”,与到场嘉宾一起分享了
众多台湾民族文化与地产结合的经典案例。
从镇远古镇和西江千户苗寨这两处地方的参观,就足以让我臣服
先说镇远古镇,这座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地处入黔要道
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人文古迹众多,自然风光旖旎。仅镇远古城就遗存有
楼、阁、殿、宇、寺、庙、祠、馆等古建筑50余座,古民宅33座
古码头12个,古巷道8条,古驿道5条。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
镇远是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城内古街古巷曲径通幽
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春江渔火诗意盎然
不过,还要具体说的时其建筑风格,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
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块青砖都记载历史遗迹,泣诉着千年古镇的沧桑
古朴典雅的古城风貌,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建筑、艺术专家、学者
前来考察写生,镇远是“山雄水美”之地
看看这几张由小石子铺设的地面的创意
简简单单的石头,在这里居然呈现出如此之美的画面
大片的望去,不同的排列,造就不同的花纹层次
让人肃穆起敬,真真太赞
东方威尼斯
风景秀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碧水如诗,如一条凝碧的玉带
呈“S”型蜿蜒贯通全城,山水城浑然一体倒影成画,构成了太极图上的
石屏巨镇,形成了“九山抱一城,一水分府卫”的独特风貌
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
主要历史名胜包括青龙洞,中元婵院,万寿宫,祝圣桥,香炉岩,
天后宫,府卫古城洹,吴王洞,四宫殿(东方战神庙),和平村,周达文故居,古城中的寺庙、庵堂、馆祠、亭阁、宫阙、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
镇远古城是一个完全由名胜古迹集成的“传统文化迷宫”
以后我会具体介绍万寿宫与大家分享
镇远古镇是一个多元化融合的古城,汉民族与侗族等20 多个少数民族
和睦相处,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闽粤文化、
土著文化与城外文化的融汇,使镇远成为多民族、多宗教、多社会的博物馆被专家称为“世界文化保护圈”
再来看西江千户苗寨,这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
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西江牯藏节、苗年
闻名四海,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
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据2005年的最新统计,西江千户苗寨现共有住户1288户
人口近6000人,全部为苗族。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
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
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
田园风光。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
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
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这里的苗族居民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在每个村寨的坡头
都种植了成片的枫树林作为护寨树,成为当地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
西江苗族是黔东南苗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
“西”氏族。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
苗族文化积淀,这里的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
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西江苗族过去穿长袍,包头巾头帕
颜色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
这里还有很多旅游纪念品专营店,在这里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
精美细致的苗族服饰,各种色彩,搭配手工制作的饰品
连我都想入手一套带回来
头饰、首饰、刺绣、蜡染、民族娃娃……
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品,独具苗族特色
因为西江有远近闻明的银匠村,所以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
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而且还有以银铸工艺为特色的画作
因为实在是太喜爱,忍不住买了几件
现在就挂着客厅的墙壁上,每每看过去
眼前便呈现出在贵州凯里的所看所感,有机会,还要再去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 都是用枫木搭成
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
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
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
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
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观景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
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资料
吊脚楼不但造型美观实用,而且在以下几方面表现出很高的科学文化价值 1、西江苗族吊脚楼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方干栏式建筑,是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
活化石。这种建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距今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
遗址的干栏式建筑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2005年,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
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西江吊脚楼结构严谨,建筑工匠巧妙运用力学原理,运用长方形
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的组合,柱柱相连,枋枋相接,构成了三维空间
的网络体系。这种建筑看似上实下虚,但牢实坚固,非常实用,在建筑学
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3、一栋栋的吊脚楼沿山坡依次第上,上千栋吊脚楼相连成片
形成一个整体的环形,形成了单个吊脚楼所不具备的视觉效果
吊脚楼群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使得西江吊脚楼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4、西江苗族将吊脚楼建在斜坡上,将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平地用于耕作
反映了苗族居民珍惜土地、节约用地的民族心理,在我国当前人多地少的
形势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5、西江苗族在建房时,对发墨、中柱、正梁有一套讲究和禁忌
特别是上梁的祝辞和立房歌,具有浓厚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
因此,苗族的吊脚楼不但具有较好的美学和建筑学价值
而且还是苗族传统文化重要的承载者
除了吊脚楼外,风雨桥也是西江千户苗寨的重要建筑之一
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虑,多数苗寨都在自己村寨
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现在西江唯一的风雨桥
是连接大寨和西江中学的弓形水泥桥,是在过去风雨桥的基础上恢复重建
由于采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结构,使得风雨桥的坚实性
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到民族的特色遗存,还有淳朴的民风
沿途的风景,让人感动,让人期待,我相信,每位来这里的人
都会渐渐忘却烦恼与负累,行走在质朴的小路上
体验着纯粹的苗族特色文化以及热情好客的苗寨主人们
美丽的镇远古镇,秀丽的西江千户苗族、让人难忘的民族风文化
人间的天堂,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