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老胡同的新变化
标签:
杂谈 |
在北京清明节的暖暖午后,再次来到南锣鼓巷。
不得不说,南锣鼓巷的变化真的很惊人
它已经由之前的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变的越来越商业化,不过,这也使它渐渐变成了一条
有着古建风韵的特色艺术商业街

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
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
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
就连台湾朋友们来北京时,我也会推荐他们有时间去转一转


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南锣鼓巷南北走向
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 全长786米, 宽8米,
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 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
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南锣鼓巷周边的胡同整齐排列着, 呈“鱼骨状”, 又如同一条“蜈蚣”。
因此, 南锣鼓巷也 称为“蜈蚣巷”。
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
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
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
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



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
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
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
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
而近几年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
整条酒吧街以四合院小平房为主,门前高挂小红灯笼
装修风格回归传统、朴实,遵实于四合院的氛围和格调

各种各样的特色艺术品,摆满了橱窗,,每一家都竭尽全力的
为自己做宣传,一个简简单单的招牌往往就达到惊人的效果
天气好的原因,当天前去南锣鼓巷的人非常多
争相拍照留念,但是真正买东西的人却很少
因为这里所卖的东西基本上价位都比较偏高
所以,来这里的人,都抱着只看不买的想法
逛完一圈下来,居然还发现了好几家卖台湾小吃的店面
而且很受欢迎,都在排队,但是价格都比在台湾买贵好多。。。。。。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
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
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安静、和谐、自然、身居闹市
却远离闹市的喧嚣,更贴近于生活,享受身心的放松,
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
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