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当代雕塑艺术家,鬼斧神工的创作世界

标签:
杂谈 |
分类: 创意中的创意 |
台湾当代雕塑艺术家,鬼斧神工的创作世界
「什么都不是。」林伯瑞
「顺其物性,物随你形。」吴建松
邀请您,一同进入林伯瑞与吴建松结合生命与自然的创作世界。
台湾当代雕塑艺术家 形塑虚实与自然的对话
学学文创志业Xue Xue Gallery最新展览
铁雕《什么都不是》与石雕《顺其物性‧物随你形》
先说学学
学学自2006年12月开幕以来,不断与国内外知名团体合作,
成功策划出几米原画展、国际建筑博览会、都市酵母阳台计划、
汉声「大过猪年」特展、感动鼠不完…等涵盖各种不同领域与主题的展览,
在不同的楼层与展览空间,呈现各种多元的美学及创意概念,而这些展览,
也一次又一次地启发了新世代的工作者更全面的感知与想象能力。
现在的三楼空间,是专门展出国内外各种主题、各种概念的Xue Xue Gallery,
成为学学的讲师、学员与我们的同仁,以及各界关心艺术、音乐、表演、展览、
工艺、电影、电视、广播、出版、广告、建筑、设计、时尚、娱乐到创意生活…
等领域的人事,藉由这个平台,汇聚更多合作的空间,启发更多创意种子
「林伯瑞‧吴建松雕塑双人展」,自10月8日至11月30日,
展出两位台湾当代雕塑家的经典及全新作品,
雕塑家林伯瑞「什么都不是」等8件铁雕作品,
及吴建松「顺其物性‧物随你形」等14件石雕作品。
曾任清大驻校艺术家的林伯瑞
其作品总让我觉得有一种严肃地游戏人间的法国味
或许这跟他曾到法国留学过不无关系吧
1961年出生的林伯瑞,戴着圆框眼镜,闪着慧诘犀利的眼神,
国立艺专雕塑科毕业后,赴法深造七年,吸收生活旅行的美学养分。
林伯瑞受到现代主义雕塑大师布朗库西的启发,喜用重复延伸的风格,
创作曾运用石膏可塑性极强的特质,推出一系列以人体曲线为特色的作品。
一尊躯体的半身透空铁片塑像;用身体意象来诠释整体空间,
融合传统人体雕塑与空间动感的配置,以特有的敏锐感悟力
赋予空间新的精神与意义
「什么都不是」系列主题,每个作品以铁片拼贴,烧黏焊接,并置于户外
自然风化锈成,再表面封蜡,自由组合为圆球、大铁墙、半圆柱等铁件作品,
每件作品皆有一个洞口,可透视出去,林伯瑞认为自己是为了那个洞,
才做那件作品,它乘载了力量,拉出张力,平衡视觉美感。
在学学,空间里随处充斥着个性化艺术品
出生于1974年,艺术家吴建松,居家生活彻底实践了珍惜资源的生活美学,
其位于三芝芝柏山庄的家,遍目所及皆为老的物品,古早的饭菜厨柜、
使用祖父时代的长板凳与桌子,还有天花板垂吊下来的挂勾水壶,
以木炭煮茶水等生活型态,看出其独到的生活态度。
吴建松开始石雕创作基于机缘,起因为当兵前环岛一周,落脚到花莲时,
因缘际会接触石雕创作,对石头转为为一种无法自拔的热爱,
他也曾赴德法自助旅行,不断吸取创作灵感。 作品题材多来自生活经验
吴建松此次展览主题为「顺其物性‧物随你形」,诉求石头有它的特性,
透过雕刻家的手,从初胚、细修到水磨,将石材的魅力
萃取出来,并部份保留石头原貌肌理;
《波》
经由打磨抛光层层完成,让观者游走四周感受波光粼粼,
因他喜欢雨过天晴,地面上积水反光的印象,以创作来表现,
在雕刻中,与石头互动,去寻找最适当的表现方式,唤起素材的自然生命,
创作对吴建松而言,是一种珍惜自然资源的态度。
林伯瑞与吴建松两位艺术家创作媒材迥异
却同样擅长以艺术家独有直觉,与媒料对话,让作品活出精采,
「将禁锢在石头中的生命解放出来!」艺术巨擘米开朗基罗如此诠释雕刻本质,
这两位艺术家带观者们探访一般人忽略的心灵幽微之处,
感受雕塑家鬼斧神工的艺术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