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他乡,高更在台北花博会北美馆

标签:
永远的他乡高更台北花博会北美馆杂谈 |
分类: 创意中的创意 |
还记得我介绍过的台北国际花博会吧
在花博会上,除了欣赏到各色的植物、特色的建筑等之外
还让我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那就是位于北美馆的高更展
北美馆从国外借展86件作品,
当中包含高更油画、版画、铜雕、木刻、陶艺与纸上作品约58件,
以及受高更启发与影响的16位阿凡桥派与那比派的艺术家共28件作品,
完整呈现高更各个艺术创作历程,并藉由追随者的创作,
进一步了解高更对20世纪现代艺术的影响与贡献。
其中,借自苏格兰国家美术馆的「三个大溪地人」为高更过世前四年所作
也是此展最受瞩目亮点。
1848年出生於法国巴黎的高更(1848-1903 Gauguin Paul ),
一生多采多姿,为了创作,他离开家人,远赴大溪地。
而他创作生涯中与梵谷的一段友情,从友好到决裂,
都如同他的作品一样充满戏剧性。
透过高更油画、版画等精采作品,
带领我们深入了解这位「后印象派大师」的艺术世界
高更早期创作受到印象派画风影响,
中期画风开始大转变,更注重内心感受;
1891年,他远赴大溪地,大溪地岛上原始、未开发的人文风情,
带给高更极大刺激,他转而开始以高度简化的笔触线条与平面鲜丽的色彩,
描绘这个南太平洋上的热带天堂;在他画笔下的大溪地原住民,
姿态自然闲适、纯□的肌肉肢体表现,粗犷却富有生命力。
其中一件代表作品就是「三个大溪地人」。
苏格兰国家美术馆馆长麦可•克拉克说,
高更抛弃堕落的文明社会,来到心中未受文明污染的南太平洋,
却发现这里已受西方殖民,「三个大溪地人」当中是一名男子背影,
夹在象征善与恶的两女子之间进行抉择,左侧的女子披着古罗马式的长袍,
手拿的果子让人联想起蛇以苹果诱惑夏娃的创世神话,似乎象征罪恶;
右侧女子裸露上半身,手捧鲜花象征纯洁的原始文明;由于看不见这名男子的神情
无从得知他在想什么?高更触及西方神话故事在善与恶之间抉择的典故
充满无解的谜,是喜爱他的粉丝们「永远在搜寻的意象」。
除了高更作品展外
此展另一侧呈现与高更有关的艺术家及受他影响的画派,
「2010探索艺术展-KoKo自然」,邀请儿童、亲子以及成人观众,
以互动的参观方式,体验「自然景色如何成为风景艺术」。
还展出廖德政、何德来、席德进、杨三郎等十二幅台湾著名画家的风景画作,
并设有辅助参观、鼓励大人儿童彼此互动的操作装置,
让观众在讨论的气氛中创造共同的参观经验。
以切割巧妙的瓦愣纸堆叠出起伏不定的墙面,
可见其以材质的纯粹美感展现空间特性的规划意图,
更颠覆一般观众对儿童展示的刻板印象。
看到这些类似于水印的画面了吗
它的原型其实是一只猪!
这个是谁也没想到的,将猪的形体拉伸变形
就形成了这一幅幅的经典之作
艺术并不孤立於美术馆中,艺术与生活的结合,
所以,每时每刻的探索与体会,用艺术审视自己的生活,
并丰富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与发现
在艺术中寻找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