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富也要穷孩子——和朋友们分享这篇不错的文章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最后我只买了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给他,他的嘴顿时呶了起来。接着,
他看中一个设计小巧玲珑,曲线优美,尺面图案喧宾夺主地盖过刻度的精美塑料尺,
但我买给他的却是一把木尺。他的嘴嘟得更有「克夫」(curve)了。
我不作声,打算晚上临睡前才透过故事开导他。
自升为人父之后,我一再提醒自己要贯彻一个与东方社会价值观反其道而行的
育儿理念─「再富,也要穷孩子!」但几年下来,我渐感难于坚持下去,
直到有一天我辗转读到南京大学一布告栏上,一封署名为「辛酸的父亲」
写给其上大学儿子的「匿名信」之后,才又深感无论如何都得贯彻这个理念。
这封信很有转述的价值,摘录如下:
成为我们家几代唯一一个大学生后,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
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
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在你读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过你的三封信,加起来
比一封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字迹通篇潦草,
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
让人感觉你今后大学毕业时可以去当个优秀的讨债人……。
运用这招,来对付生你、养你、爱你、疼你的父亲母亲,仅仅为了能出入卡拉OK及酒吧…
文化知识和社会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
我最关心的不是胎儿的性别,而是他到底是孤身上路抑或结伴而来——双胞胎甚或四胞胎?
我执教的学校,有二男二女各取名为'欢、乐、新、年'的四胞胎兄妹。我常看到他们的爸爸
拎着四份一模一样的便当盒,在篱笆外分四次塞给四名可爱的孩子;而每次看到他们蹦蹦跳跳地
回课室享用,便知道他们对便当的「内涵」相当满意。我身为穷教员,如果孩子是
结伴而来,我所能给他们准备的便当的内容,恐怕会顾得了量而顾不了质。
直到有一天,我那移居澳洲多年的老同学回国探亲,及时给我来个当头棒喝。
据他说,澳洲人民生活富裕,然而他们在信奉上帝之余更信奉:
将无法自立并且不懂感恩!
「孩子应当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他说在澳洲,即使冬天时也很难见到「棉花团」;
如果是艳阳高照,母亲们也会别有用心地、故意不撑开婴儿车的遮阳棚。
我思前想后,决定等将来孩子入学了,为他准备一些「其貌不扬」的便当,
以穷他物质,富他精神。
右边是一匹奔马。雕塑所要表达的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鹏程万里马到成功,
而是象征一只饿死的鹰和一匹被剥了皮的马。
飞行本领,结果忘了学习觅食,只飞了四天就活活饿死了。那匹奔马嫌第一位主人─磨坊老板
给的活多,就乞求上帝把它换到农夫家;而后又嫌农夫喂的饲料少,又要求与其它马对调,
最后到了皮匠家─不必干活,饲料又多,好不惬意。 然而没过多少天,
它的皮就被皮匠剥下来做了皮革!
日后有多了不起的成就,都不算是一个健全的人,都是一个生命有缺憾的人。
幼崽含在嘴或在翼下,怕它们遇险而夭折;但当它们的孩子长大些,它们会毫不留情地
把孩子赶离自己身边,让它们独自去经风雨、练本领,甚至不给孩子留下回头路!
只有这么做,孩子才能经得起任何风浪之袭击,才能够绝处逢生。
连动物也深懂「惯子如杀子」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