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4)——重游沈阳故宫(上)【东北行之一】

标签:
沈阳故宫大清门崇政殿大政殿十王亭 |
分类: 摄影、旅游 |

1975年因出差路过沈阳,曾经游览过“沈阳故宫”,故而此次是重游。乘旅行车去沈阳故宫,途中,看到了“沈阳博物院”,也是“沈阳故宫博物院”,大门两侧分别悬挂着招牌。
来到了悬挂“沈阳故宫”匾额的大红门,知道沈阳故宫到了。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为清朝初期的皇宫。其始建于清太祖天命十年(1625年),是中国仅存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
沈阳故宫分东路、中路和西路3个部分:东路包括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和十王亭,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场所。西路则是清朝皇帝“东巡”盛京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在建筑艺术上,集汉、滿、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途中,见到了“沈阳故宫博物馆”。在“文德坊”和“武功坊”之间是“大清门”,这是参观沈阳故宫的入口。“文德坊”和“武功坊”东西遥对,均为四柱三门三楼,木结构,雕镂精湛,是进入故宫的东西门户。东、西两路的两座门分别为“东翼门”和“西翼门”。
“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是文武群臣候朝之处。其为五间硬山式建筑,正脊、垂脊及两山的“墀头”均以五彩琉璃镶造。大清门的门额“沈阳故宫”是金色大字。大清门东西配楼分别命名为“飞龙阁”与“翔凤阁”,均为二层的楼阁。
进入大清门,广场正中是“崇政殿”,俗称“金銮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其为五开间硬山顶,全木结构,殿前有廊,围以石雕栏杆,殿柱为圆形,廊柱为方形。殿柱和廊柱之间是木质雕龙连接,龙探出殿外,设计巧妙,雕工精美。殿内,高悬“正大光明”匾额,正中是宝座。殿前月台两角,东立日晷,西设嘉量,一为计时器,另为计量器。崇政殿,是皇太极日常处理朝政和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
见到了后宫门户 “凤凰楼”,楼高三层,系歇山式楼阁,建造在4米高的青砖台阶上,是盛京最高建筑,有《盛京八景》之一“凤楼晓日”、“凤楼观塔”等称赞。下层为内宫门,是出入后宫的通道,后宫是清太宗皇太极与五大后妃寝宫。
东路为努尔哈赤所建的大政殿和十王亭。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殿顶滿铺黄琉璃瓦且镶绿色剪边,十六道五彩琉璃脊,大木架结构,榫卯相接,飞檐斗拱,彩画、琉璃以及盘龙柱等,是汉族的传统建筑形式。殿顶的相轮宝珠,具有宗教色彩,殿内梵文天花,具有少数民族的建筑特点。大政殿,为皇帝举行大型庆典和集会时用,是皇帝与八旗诸王、大臣议政之处。
大政殿前广场的东、西两侧,矗立着10座方形帐篷式亭子,威严挺立,严阵以待,忠实地守护着大政殿,这就是著名的沈阳故宫十王亭。十王亭在大政殿前按八字排开,大政殿两侧分别是左翼王亭与右翼王亭,然后依次是正与镶黄旗亭、正与镶白旗亭、正与镶红旗亭和正与镶蓝旗亭。十王亭建筑式样从滿族帐篷演变而来,结构及外型简单,歇山起脊,卷棚梁架,四周有围廊,正面是隔扇门,三面青砖砌墙,内设火炕,是典型的满族建筑特。
十王亭是滿族八旗制度的缩影,集中反映了滿族独特的军政体制。八旗制度使滿族从分散走向统一,凝聚了滿族社会力量,打败明军,推翻明朝统治,建立起一个大清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