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下)【丝绸之路西北行十八】

标签:
院史陈列馆常书鸿慈氏塔广场大牌坊广场艺术的宝库 |
分类: 摄影、旅游 |

继续前行,在错落有致各种样的洞窟中,看见了莫高窟第130窟的介绍,图片提示它是黑佛殿,还有一层楼大门外带有图片的介绍。石窟门均是关闭的,讲解员有钥匙,参观哪一座石窟即开门入内。
走进了“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馆内介绍了首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常书鸿,他是画家、敦煌艺术研究家,因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研究保护等工作,被人称作是“敦煌的守护神”,也是敦煌学的奠基人之一。馆内有介绍常书鸿、于右任、段文杰等人展室,及敦煌艺术研究、保护、修复等展室。还有众多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日常生活的用品,反映他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对敦煌艺术研究的贡献和努力。
来到“九层楼广场”,这里可看清楚九层楼的全貌。在九层楼广场,对面看到了“地质陈列厅”。
在“慈氏塔广场”,慈氏塔是1979年移建的单檐塔,从下到上,依次为底座、塔身、攒尖屋顶、塔刹。其对面是美术馆,美术馆内正举办《1650——文明的回响》,展览主题分为“众生营造”、“庄严净土”、“东西融贯”、“万象人间”和“砥砺新生”五个部分,通过图片与模型对敦煌莫高窟1650年的历史进行回溯和整理。
在“大象河”对岸,见到了稀疏和密集的“塔林”。
“大牌坊广场”上,看到了四柱三门飞檐翘角的大牌坊,正面是“石室宝藏”的匾额,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莫高窟围墙墙基遗址上。据说,它原来是一座节孝牌坊,1959年从敦煌城内东街移建至此。整个牌坊设计巧妙,造型美观,代表了清代敦煌建筑的较高水平。在广场上,看到了“飞天”与“乐伎”的女性雕像,她们是仿壁画中的造型,美轮美奂。
过大象河上的桥,来到了“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它与莫高窟隔河相望,由日本政府无偿援建,1994年落成。中心设有演播厅和三个展区,第一展区是八个复制洞窟、第二展区是敦煌石窟文物陈列、第三是辅助展区,可举办专题展览。在这里看到了中西佛教的交流、莫高窟的前世今生、各种文物、开拓者的足迹,以及《历程——讲述敦煌石窟艺术背后的故事》等图片和实物
离开莫高窟时,见到了长长的林荫道和亭台建筑,
敦煌莫高窟,以其建筑、雕塑、壁画,还有经书,成为佛教艺术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