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览敦煌阳关景区(下)【丝绸之路西北行十五】

(2023-12-27 07:46:17)
标签:

兵营

阳关关城

阳关道

阳关烽燧

阳关故址

分类: 摄影、旅游


                游览敦煌阳关景区(下)【丝绸之路西北行十五】

游览敦煌阳关景区(下)【丝绸之路西北行十五】
 

出都尉府,看到了“兵营”,其中,有木架的寨门与瞭望台、众多蒙古包样帐篷、飘扬的旗帜,以及射箭场、牲口篷、阳关驿与几个兵马俑。“兵营”后阳关驿附近设有“观光车乘车点”,实际是驴拉套的马车。

见到了汉代城堡式样的“阳关关城”,它是有城墙的城门,方形大门上有“阳关”二字的匾额,城楼是单檐砖木结构的建筑,同样,城外城墙下展出各种攻城和守城器具。出城门,看到了唐代诗人王维狂放的雕像,王维以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光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为著,其中,留下许多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诗篇。

看到了“阳关道”的石碑,它是由三个石块连接垒成,每一个石块各有一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符号,阳关已成为告别故国、家园与亲人,远行时离别的寄托;阳关道则是表达愿景的希望大道、康庄大道的代名词。

无边的荒凉大漠,是游人骑骆驼的体验场所,同时,可以见到了“阳关烽燧”。烽燧,也称烽火台、烽台、烟墩、烟火台。如有敌情,春秋时白天燃烟叫烽,夜晚放火叫燧;而唐时白天燃烟叫燧,夜晚放火叫烽,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阳关烽燧约建于汉武帝太初年间(公元前104-101年),其历经两千年风雨侵蚀,如今残高4.7米,底长宽8-7.5米,占据制高点,巍然屹立,遙望四野,傲岸雄姿,为“阳关耳目”,从古至今,一方标志。

阳关烽燧四周是无尽头的荒漠和戈壁,在阳关景区和西北方向,见到绿林和防护林。在阳关烽燧的正北方,看到了刻写着:“阳关故址”四字石碑。见到了唐诗人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酒……》诗碑,以及刻写在山丘上:“阳关”的大字。

参观了“阳关陶窑”的展览后,登上了阳关城墙。阳关城墙上有角楼与箭楼、长长城墙平坦的甬道。站立城墙上,可俯视城墙内外的景致,有“阳关博物馆”、“兵营”、“阳关烽燧”等,尤其,显露出来的是在绿树丛中的阳关老民居。

见到了“阳关研究所”建筑、有“义道”两字的石碑。大家念念不舍地走出“阳关博物馆”大门,离开了“阳关景区”。

敦煌阳关景区,虽然是仿造昔日的阳关城堞,但是被称为“阳关耳目”的“阳关烽燧”仍傲然屹立至今,在戈壁滩上的千年遗址,引导人们了解研究古代军事文化和丝绸之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游览敦煌阳关景区(下)【丝绸之路西北行十五】
游览敦煌阳关景区(下)【丝绸之路西北行十五】
游览敦煌阳关景区(下)【丝绸之路西北行十五】
游览敦煌阳关景区(下)【丝绸之路西北行十五】
游览敦煌阳关景区(下)【丝绸之路西北行十五】
游览敦煌阳关景区(下)【丝绸之路西北行十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