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2)----瞻仰中山纪念堂【广东行之十二】

标签:
广州中山纪念堂八角形建筑天下为公塑像云鹤华表 |
分类: 摄影、旅游 |

广州中山纪念堂,位于广州东风路、观音山南麓,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功绩而建立的。据记载,其原址是清代一座衙门,辛亥革命成功后为督军衙门,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于此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1922年陈炯明叛变革命将其炸毁。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决定在此建立中山纪念堂,1931年建成。
从纪念堂后的停车场进入。首先见到了纪念堂,它是釆用西方先进钢结构技术的主体建筑,其四周苍松翠柏、花团锦簇。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建筑,由前后左右四个宫殿式重檐歇山顶抱厦组成,堂顶镶盖宝蓝色的琉璃瓦,屋面分高低四层,层层飞檐出卷,大堂外高49米,红柱黄砖的前廊高大,气势恢弘,富丽堂皇,以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成为世界建筑宝库中的瑰宝。
纪念堂正门上方,挂有“天下为公”四字匾额,系孙中山所书。纪念堂前草坪上屹立着孙中山全身塑像,基座上刻有孙中山手书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塑像前广场开阔,绿草如茵,一对花岗石雕刻“云鹤华表”,耸立其中。广场前是圆拱门,是歇山顶蓝色琉璃瓦的临街大门楼,它是一座有三道屋宇式三孔大拱门,正面匾额上有“中山纪念堂”金色大字。
从正中大门向里望去,纪念堂显得雄伟而庄严,广场四周红棉高屹,绿榕成荫,草坪青青,鲜花盛开。在纪念堂大堂正门两侧,分别摆放着两个“避难古鼎”,它们曾被埋在草地里做化粪池,差一点毀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在纪念堂大礼堂内的舞台上有一汉白玉石碑,上面刻有孙中山浮雕头像和《总理遗嘱》。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军在此签字向中国政府投降。
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组织革命政党,发动武装起义,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新篇章,功载千秋,万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