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荷兰红屋与古炮台【拾零东南亚之二十三】

标签:
马六甲马六甲基督教堂荷兰红屋马六甲钟楼马六甲古炮台 |
分类: 摄影、旅游 |
参观荷兰红屋是在马六甲的行程之一。它们是马来西亚保留殖民时期的荷兰建筑。
来到马六甲河畔的荷兰广场,在一片红色的楼房之间,首先,看到了顶上有十字架和大钟的红色教堂,墙壁、屋顶、廊柱、大门……,整个建筑从上到下、从前至后都是红色,是这片区域的显著特点,仅在红色的半圆形钟楼上,有白色的十字架和Christ Church Melaka(马六甲基督教堂)、1753字样。马六甲基督教堂位于广场中心,建于1753年,它在广场上十分地醒目。
在教堂旁边并列的一幢红色楼房建筑,阳台上插着马来西亚国旗和马六甲州旗,从红墙上白色文字辨认出它是马六甲美术馆,建于1931年。荷兰广场上,有一种载客的人力花车,这是挂滿鲜花、卡通人物装饰的三轮车,游人可乘车游览荷兰广场一周,从各个方向欣赏各个红色的建筑。
广场中央是喷水池,这是一个英式风格的喷泉,造型雅致,名为维多利亚女皇喷泉,建于1901年,是为纪念英国维多利亚女皇而建的,这是马六甲在英国殖民时期的遗迹。喷泉四周是精致的小型花园,独特造型的树木、花草装饰着荷兰广场。
在广场正前方,与马六甲基督教堂成直角毗邻,是一幢荷兰式的三层建筑,它就是荷兰红屋。荷兰红屋(Stadthuys),建于1641年至1660年间,是东南亚现存最古老的荷兰式建筑。它有厚厚的红色砖墙,斜坡形的红色屋顶,宽阔的红色石质台阶,以及白色的木质窗户。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是宽大的露台,其左右分别插着马来西亚国旗和马六甲州旗。荷兰红屋,造型简洁,红墙白窗,色彩靓丽。它曾是荷兰总督官邸及行政中心所在地,后又易主英国人,现在是马六甲历史、人文和文化博物馆。据介绍,建造红屋的红色砖块是当时荷兰殖民政府专程从荷兰运来的;这种红色成就了“马六甲红”之美名;荷兰红屋前广场,又称为“红屋广场”。
广场上,喷泉旁有一座红色的钟楼,它是马六甲钟楼。马六甲钟楼(Malacca bell tower),是华侨慈善家陈若锦于1886年建造,并以其父名而命名为“陈明水大钟楼”。红色的钟楼呈方形,三层上加有屋顶,一二层有白色窗户,第三层四面有时钟,当时钟表在马六甲算是奢侈品,造福人民,陈若锦与钟楼一同流芳千古。
在钟楼旁,看到了荷兰风车,也见到了带轨道的旋转大砲。通往荷兰广场的各条道路上,红色的楼房、店铺鳞次栉比。见到了旅游信息中心(Tourist Information Centre),它是一幢三层楼房建筑,由梯形与三角形屋顶组成,形成宝塔式的外观。
走到马六甲河边,看到了高高的马六甲古炮台。马六甲古炮台(Malacca Ancient Fort),是马来西亚遭受残酷地殖民统治的历史见证,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断壁残垣的古炮台,是用整齐的褐色长方形石块砌筑而成,转角处有一个白色的瞭望哨位,站在古炮台上可以向四周眺望。炮台上架设着几门古炮,居高临下,炮口对准各个方向,不仅对准马六甲河上,而且也指向内陆方向。古炮台旁几株参天大古树,见证了古炮台的历史。
荷兰红屋与古炮台,见证了马六甲被殖民统治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