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2)——莫斯科大学和麻雀山观景台【俄罗斯游之十一】
标签:
莫斯科大学久负盛名麻雀山观景台体育场《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
分类: 摄影、旅游 |
莫斯科大学与卡洛明斯科娅庄园相毗邻,游览了庄园后,便来到莫斯科大学。久负盛名的莫斯科大学,全名“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位于莫斯科河南岸,1755年由俄国教育家罗蒙诺索夫倡议并创办,是俄罗斯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大学,俄罗斯教学、科研、文化、学术中心,是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许多世界知名人士,以及俄罗斯政界、科学界、文化界等著名人物都毕业于该校,至2018年,莫斯科大学共有13人获得诺贝尔奖。
莫斯科大学老校舍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红场附近,新校舍坐落在麻雀山上,建于1953年。莫斯科大学主楼是具有典型的斯大林式建筑风格,被称为“莫斯科七姐妹”建筑群之一。当时它是欧洲最高的建筑,中心塔高240米,36层;周围有4个副楼,副楼有18层。据介绍,其有5000多个房间,连接的走廊有33公里长。大学主楼体量巨大,只有远远望去方能看清全貌。大楼是尖顶塔楼,顶端是五角星徽标,主楼与副楼上都有雕塑、雕像,四周表面有多种装饰图案,副楼上各有直径9米的时钟。主楼前广场是喷水池,两侧排列着一些著名俄罗斯学者的塑像,其中有罗蒙诺索夫。大学在绿色树林、草坪围绕之中,其中隐现出其他建筑物。
莫斯科大学对面中间是宽阔草地、鲜花开放,草地两旁是行车道和人行道,道边是一望无际的浓密树林。远方,是麻雀山观景台。从大学主楼前广场穿越马路,沿着林荫道路前行,不时地回望莫斯科大学主楼,在蓝天白云衬托下,它显示出壮观又庄严。有人说,高尖顶、大底座是典型的斯大林式建筑,象征着中央集权。
第二次穿过马路,来到麻雀山观景台,这里已聚集许多人,有来自各国的游客,更多的是携家带口的当地人。观景台上搭建有舞台,看来是为纪念“胜利日”举行庆祝活动。观景台一侧是有绿色洋葱圆顶的教堂。
麻雀山,又名列宁山,位于莫斯科西南,是莫斯科的最高处,海拔220米,莫斯科河从山下流过。麻雀山名,据传,来源于用一位牧师名字的村庄而得名,其名字译意为麻雀;为纪念列宁,它曾一度命名为列宁山。观景台在麻雀山上,正对莫斯科大学正门。在麻雀山观景台上,可以俯瞰莫斯科河与莫斯科市景。
站在观景台上,依靠围栏,向四面八方眺望。近处,莫斯科河流经山下,河水清清,航船往来于河中。远处,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林立,密集的各式样建筑星罗棋布,其间,看到了耸立的电视塔、几幢尖顶式建筑物,以及两根红白相间的大烟囱。
在尖顶式建筑物中,辨认出外交部大楼,其高172米,27层,建于1948年至1953年,属“莫斯科七姐妹”建筑群之一。
见到了五个金色洋葱圆顶的教堂,那是基督救世主大教堂,为纪念1812年打败拿破仑、感谢基督庇护而建的,是俄罗斯最宏伟的建筑之一。
正对观景台的是环形结构的体育场,像一个硕大的圆形帐篷,建成于1965年,名为卢日尼基体育场,它是俄罗斯最大的体育场,也曾经名为列宁体育场,这里主办过1980年奧运会等。卢日尼基是“草坪”的意思,体育场是欧足联五星级球场。
见到了两座并肩立方形的白色楼房,高楼房顶有两层网状结构的棕色墙体,它是俄罗斯科学院大厦。看到莫斯科河上有几座桥,可以清楚地看到“地铁桥”横贯河面上。据介绍,观景台右侧大铁架是冬季高山滑雪跳台。
由于时间上关系,沒有能走下观景台,沿着莫斯科河岸走一走,有点遗憾。在观景台上与当地人近距离相遇,是很高兴的。正逢节日,男女老少纷至沓来,登高望远,欢天喜地游玩。有情侣们、有全家人,有的穿着节日盛装,有的佩戴纪念徽章,有头戴船形军帽的人,还有身着军服的老人,最开心地是学生、少年与儿童。据说,脍炙人口的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歌词作者就是在麻雀山观景台上有感而发创作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