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虎丘山阴一榭园

(2015-11-02 06:59:21)
标签:

旅游

分类: 散文、随笔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是苏州的一处名胜地。虎丘,以其景色秀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难怪,苏轼名言曰: 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这里不讲虎丘塔,也不介绍虎丘景区各处美景,只讲述虎丘增添的新景观----一榭园。一榭园位于虎丘北部,亦可说是后山的一座集“塔影山光”云水荷花”古朴典雅的园林,成为虎丘一个新游览之地。从山前进入虎丘景区,需翻越不高的山林,或从东西环山下道路绕山而达。如从后山走,穿过古色古香的游客中心,便可见到。

在白墙黑瓦与漏空花窗的围墙中,有一方形西向园门,上书“一榭园三字。进门后见一木屏,上面有介绍: 清嘉庆十一年(1802),孙星衍得之修缮,1862年毁于兵燹,2013年重建。清吴周钤诗云: 清风一榭隔尘氛,槛外荷花漾水云,故取名一榭园。

过门厅,有一不规则青石铺地院落,四周分布黄山石与树木,还有亭轩连廊。正东巨大的顺陵碑,此碑系武则天为其母杨氏所立碑文,园主喜爱之珍藏至宝。碑后是授书堂,有今人撰写的篆书对联: “绛帐施教,问字金笺,先生善喻明后学; 焚香开卷,谈经玉版,后学真诚拜先生”。其间楠木雕刻地罩,细致精美。院落正北是黄石假山,一侧石上有“积书岩”三字。正南建筑为宝顺斋,是因顺陵碑为至宝而得名,有走廊与授书堂相连接。由授书堂宝顺斋与连廊一体临水环绕,亭轩游廊衬映出东部一潭清池。

东部以水为主,由水榭壶天小阁东轩庭院及亭廊形成串连,同时,又形成小区域景观。沿宝顺斋东曲尺状游廊,见到方秀亭,临池抱柱对联: “养目三春细雨,怡神四面荷风”。亭脊上方可见虎丘塔,突显“塔影山光”。 出游廊,沿虎丘环山河东行,开阔水面对岸是水榭、两层的壶天小阁和东轩庭院,呈现出清静幽深,如临水镜,朴素淡雅之美景,真是令人心醉。环山河一只扁舟而过,吱吱桨声,惊醒了陶醉山水美景中的游人。

折向北行,走条石曲岸,有一亭,名日: “翼然亭”。前方是东轩庭院的圆洞门,门旁广植正是桃花盛开的树木,有“远香”二字匾额。进入庭院,正中大厅高悬“佳致” 二字匾额,“佳致” 二字出自苏轼虎丘诗中: “东轩有佳致,云水丽千顷。”厅后是两层楼的壶天小阁,再后是一堆黄山石假山,大石上有“燕子墩”题字。

出东轩庭院,沿游廊可达水榭,榭前池水如镜,塔影山光入画。端坐临池水榭,品香茗,沐清风,此处,正是欣赏明月映辉,虎丘雄姿的好地方。如夏,则可观莲赏荷,又能避暑纳凉。一榭园被称之为重现“塔影山光”云水荷花 旧时风景,水榭处便是园中绝佳妙处。

水榭后,遍布树木,去时正逢桃红柳绿之时。蜿蜒的曲水旁,粉红的桃花盛开。过小桥,走便道,穿行在花丛中的人们,享受着春天温暖的气息,闻着迷人的花香。

在解说一榭园来历中,有人引经据典: 此园曾为邑人薛雪别业。清嘉庆十一年孙星衍改名忆啸园,并加以修缮。还有人说,孙星衍是孙武七十五世孙。

游完一榭园后,自以为,虎丘山阴处增添一座江南园林,丰富了景区游览内容,又突显山水园林与借景造园之绝妙,是留于后人欣赏,亦是今人之功德。

 

玉楼春·一榭园   应天人博友


清风一榭隔尘氛。槛外荷花漾水云。塔影山光人尽道,云水荷花传纷纷。星衍忆啸实念祖,陶朱沉默虚忘郡。莫道虎丘今无虎,人过此地细问询。 

                                                            ----鸿泉半山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虎丘山阴一榭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