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官太尉河畔

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以小桥流水人家、古朴典雅园林、厚重的人文底蕴,而闻名于世。如今,人们流连于返璞归真,寻觅清心闲适的情趣,那么古城中的幽静街巷,倒是好的去处。
苏州平江路,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吸引中外游人寻访游览,游人一多,难以体验幽静、淡雅的品味。从平江路向南,横跨干将路,沿玲珑秀美的双塔指引,便是官太尉河了。它正是平江河南的河道,是苏州古城三横四直水系中第四直河的东南段。
官太尉河,是从古城葑门进入平江河的必经水道,是平江河的源头,南起苏州特色商业街的十全街,北到苏州交通主干道的干将路,全长近1.3公里。在宋《平江图碑》上已有记载,现古河道上有桥梁七座,宋代古桥——寿星桥、明代古桥——官太尉桥、民国古桥——忠信桥、望星桥,其他三桥建于清代。
官太尉河畔漫步,能体味典型的两街夹一河的格局,代表着苏州古城旧时风貌,保持着江南水乡的特色,处处人家尽枕河的风情。绵延的河流、幽静的街道,河上古朴的小桥、岸边葱郁的古木,间或的行人、普通的民居,展现苏州水城独具的风韵:自然,朴实,无华、恬淡。
越过干将路,便见兴市桥,它在《平江图》中原称为尽市桥,意在商市至此而尽。沿河前行,可见古朴的官太尉桥,其建于明代,是单孔石桥。
吴王桥在官太尉桥南面,相传始建于春秋时期,为单孔平桥,条石桥栏侧镌刻“吴王桥”楷书字,桥北堍有座“雨声亭”,亭有美人靠,可依坐小憩。传说,旧时吴王桥东西两侧支流上各有一桥,吴王携美人西施乘船出游,起航于吴王桥,行至东面桥,一路桃红柳绿宛如仙境,西施高兴,脱口而出,故而起了“仙境桥”名。彩船行至西桥,吴王为美人补妆,胭脂盒掉入河中,吴王定此桥为“胭脂桥”。流传“吴王仙境点胭脂”,浪漫的传奇故事,出典于这座古老的桥。
沿河南行,可见古老朴的寿星桥。寿星桥《平江图》中名为营桥,明代称延寿桥,武康石拱桥,石色紫褐,桥栏两面各有花鹿16头,年久已模糊不清,两坡步阶各15级。拱顶之侧刻有“重建寿星桥”字样。
望星桥位于官太尉河与十梓街交叉处,《平江图》中名为望信桥。始建于宋代。据传,此地是苏州城东水陆交通中心,多为客商、船只集中之处,人们常在此盼望家信,故名。民国16年改称今名。
离开望星桥向南行,河面宽阔,街巷幽静,两旁的老宅、民居鳞次栉比。垂柳、红枫、翠竹掩映下,石驳岸蜿蜒,间或有河阜,可拾级而下临水。河上的桥可行人、可观景,拱桥、平桥各有风韵。
河水至十全街,分两支流,主流向古城葑门进入护城河,另支继续南行沿二郎巷再入护城河。
官太尉河两侧的街巷,保存着甚多的历史遗存、古迹、名人故居,具有内容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历史文化内涵。一街、一巷、一宅、一砖、一瓦都渗透着深深的文化气息,足以让人寻访今古。
漫步官太尉河畔,似乎远离闹市的喧嚣,平静的心情如静静的河水,陶醉在苏州古城小桥流水的风情中,体味自然的美,感受朴实的美,触摸无华的美、享受恬淡的美。
干将路上的兴市桥
官太尉桥
吴王桥
河道
小亭
寿星桥
河道
小亭
望星桥
河埠
门楼
绿荫
河桥相映
忠信桥
站在桥上望两岸
房门桥
流入护城河
进入二郎巷
沿水河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