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狗淴浴、晒经书【苏州民俗(14)】

农历六月六是民间的传统佳节,也是布依族、苗族等的传统节日。在汉族中,各地民俗多样,六月六又称谓:洗晒节,洗象日,晾经节、天贶节、姑姑节、虫王节等等。
在吴地,有“六月六,狗淴浴”的说法。在农历六月六,给狗洗澡,苏州话“淴浴”是洗澡的意思。是日,将狗、猫牵到河中沐浴,可避虱蚤。
吴地六月六,有晒衣服的习俗,俗称“晒伏”。民间有“六月六,家家晒红绿”、
“六月六,家家晒衣服”等谚语。时为初伏,天气炎热,江南即将进入“黄霉天”——潮湿的雨季,将衣物洗净,在阳光下暴晒后,收藏起来,以防黄霉天时虫蛀、发霉。往日“晒霉”人称亮家底,小巷的家门口、天井、庭院里,摆满了樟木箱、皮箱,看着衣服,便知每家每户的贫富程度了。现在,这种亮家底式的晒霉情景少见了。六月六,演变成洗洗晒晒的日子,也是讲卫生的好习惯。
元、明、清时期,农历六月六是法定的“洗象日”,一千多年前,忽必烈在建元大都城后,属地暹罗、掸国、安南等带贵重礼物、大象进奉朝贺。暑热天时,大象在元大都城附近的积水潭中洗浴嬉戏,百姓争看围观。
六月六,道家称“天贶节”,源于宋代,宋真宗赵恒声称:上天赐给他一部天书,要百姓相信他的胡言乱语,定为“天贶节”。民谚说“六月六,请姑姑”,妇女回娘家是天贶节的重要内容,又称“姑姑节”。六月六,又是民间的“虫王节”,举行驱逐虫灾活动。
农历六月初六,苏州有晒书习俗。将字画、书籍晒于庭中,防虫蛀防腐蚀。各寺院、庙宇将所藏经书搬出来晒一晒。僧人召集信众老妇开“翻经会”,在烈日下翻经曝晒,称说“翻经十遍,再世可转男身”。佛教六月六称为“晾经节”、“翻经节”,源于唐僧玄奘西天取经的传说,玄奘取经回来的途中,不慎将经书掉落海中,捞起晒干后才得以保存。
如今苏州,在六月六晒书节,举办书市书会、读书节活动,是民俗传统发扬光大的举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