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赏花灯,闹元宵【苏州民俗(6)】

(2010-02-22 05:36:22)
标签:

赏花灯

闹元宵

灯节

吃汤圆

猜灯谜

走三桥

狂欢节

情人节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赏花灯,闹元宵【苏州民俗(6)】

 

赏花灯,闹元宵【苏州民俗(6)】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为“宵”,十五日是新年的春回大地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故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灯节”。

   “上元节”,源于西汉时期。相传,是欢庆大团圆的节日,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是向往美好未来的良宵。元宵节夜晚,皎洁的明月当空,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是夜,天上人间,星月彩灯,一派璀璨闪烁,故又称“灯节”。

    苏州的才子唐伯虎,赞“元宵灯节”诗句:“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元宵节是中国人热闹的传统节日,甚至被称之为“中国狂欢节”。其始于汉代,盛行于唐宋,世代传承沿习。历代“元宵节”活动,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传统的活动:吃元宵、赏花灯、放烟火、舞狮、舞龙、猜灯谜踩高跷、划旱船、祭门、祭户等等是各地流行的民俗民风。

   “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走三桥”,是苏州“正月十五闹元宵”原汁原味民俗。

    元宵节吃的“元宵”,是北方的说法,是由馅块在米粉上如滚雪球制成;苏州谓之“汤圆”,是用米粉饼包馅捏搓制成。太湖流域盛产稻米,用糯米手工制成,馅有豆沙、芝麻、各类果料等,煮熟后带汤水食用,故叫“汤圆”,古称“浮圆子”。取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的美好愿望。这是苏州传统特色美食,更是元宵节的传统必食的美味。

    花灯是苏州久负盛名的手工艺品。据史书记载:宋代在杭州举行的花灯会上,苏州的花灯评为上品,名扬世界。苏州花灯品种繁多,制做精美,工艺十分精巧,画面丰富多彩,绘有山水人物、飞禽走兽、花草人物。用各种材料:彩纸、丝绸、琉璃、麦丝、竹缕、夹纱等等。明清时,皋桥、吴趋坊一带有灯铺多达百余家,出售各色花灯,尤以“走马灯”最有特色。《红楼梦》中,就讲到薛蟠从苏州带回京城各式花灯。元宵节之夜,古城街头各式各色花灯,引来千万人观赏。古胥门的元宵灯会,更是盛况空前。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猜灯谜”始现于宋代。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面供人猜谜。“猜谜语”,不仅启迪智慧,又增添乐趣,流传中深受人们的欢迎。苏州文人学士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苏州灯谜曾成一派。现存见之于古籍,显始于汉代,如袁康《越绝书·叙外传记》中的“隐姓名谜”。历经魏晋、唐宋,谜种日趋繁多。晚明陈继儒、冯梦龙曾有汇集灯谜的专著。据统计:仅清代,苏州文人编著的谜书达40多种。每逢元宵节,凡有灯市的地方,就有争相竞猜“灯谜”的老幼人众,其乐融融。

    苏州旧俗,妇女于元宵节,即正月十五、十六日夜,相率出游,历行三桥以祛疾病,称之“走三桥”。《清嘉录·走三桥》记载:“元夕,妇女相率宵行,以却疾病,必历三桥而止,谓之‘走三桥’。”苏州地处江南水乡,众多小桥星罗棋布。在元宵节夜,平日不允许外出的女子们,乘此出游,“赏花灯”、“走三桥”。

    元宵灯节期间,青年男女结伴游玩,是一个交谊的机会,也是情人相会的大好时机,因而有人称:元宵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元宵节成了一个浪漫的节日。

    风流才子唐伯虎,在赞“元宵灯节”诗句后半阙称道:“……满街珠翠游村女,沸笙星歌赛社神;不展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展现了“赏花灯,闹元宵”热闹、动人的情景。

赏花灯,闹元宵【苏州民俗(6)】


赏花灯,闹元宵【苏州民俗(6)】

赏花灯,闹元宵【苏州民俗(6)】

 

赏花灯,闹元宵【苏州民俗(6)】

 

赏花灯,闹元宵【苏州民俗(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