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三国故里之争看为什么如今故里之争愈来愈呈泛滥之势

(2010-05-11 19:14:30)
标签:

遗梦天使

三国

名人故里

杂谈

经济

据河南文化产业网报道 新《三国》近日热播,三国人物故里之争愈来愈呈泛滥之势。三国佳丽大乔、小乔故里之争直接涉及五省七地:湖北嘉鱼县、湖南岳阳市、河南商丘市、庐江、南陵三县、浙江义乌市,以及安徽的潜山。为什么如今故里之争愈来愈呈泛滥之势?让我们来共同讨论分析一下其原因。

名人故里暗藏“财神”争夺

关于“名人故里”的争执还渐渐从口头演化成了实际行动,一些地方由政府或民间组织牵头,邀请专家论证出书,修建庙宇大兴香火,召开盛大论坛研讨名人生平,有的索性竖起祭坛邀请海内外名人之后和爱国爱乡人士前来祭拜。究竟是什么因素驱动人们争先恐后地争夺“名人故里”的名头,这样的热闹场面后又蕴藏着怎样的玄机?

名人故里之争:甚嚣尘上

帝尧,上古五帝之一,其所处的时代被世人颂为“尧天舜日”。千百年来,尧被公认为是华夏民族的文明始祖。山西临汾一直视自己为尧的故乡,因为“尧建都于平阳”。平阳正是山西临汾的一个古称。至今,临汾市尧都区还留有尧庙和尧陵。

最近几年,晋东南的长子县则忽然抛出“尧王故里在长子”的论断。长子县有关部门下发通知,组织官方力量对帝尧展开了大海捞针式的调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长子县编辑出版了《尧王与长子》一书。

围绕尧的故里,临汾尧都和子长争得不可开交。其实尧帝故里之争还不止这两个地方,山东的菏泽、定陶、曲阜,河北的顺平、唐县,浙江的兰溪,湖南的桃源、常德等地都加入了这场“故里之争”。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河北顺平县就在权威报纸上刊登广告,说尧王故里在顺平;江苏也召开研讨会,论证尧的故乡是江苏。而山东某媒体则宣称:“尧帝陵最终确定在荷泽”。

最后,尧陵在哪里也出现多种说法。山东某媒体宣称“尧帝陵最终确定在菏泽”,但又称“菏泽历来属于黄河的泛洪区,现在的尧帝陵虽已没有文献记载中的样子”。

浙江宁波与广东,开展了一次关于《三字经》作者故乡之争,两地的专家学者纷纷认为,《三字经》的作者都应该是自家的乡老,随着专家们的吆喝声起,两地政府也卷入这场文化抢夺战中,都表示要将《三字经》作者故里纳入各自的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被划定以后,这种竞争就更激烈了。原因就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的范围更广,给神话或是传说中的人物找个家更方便,于是像“梁祝故里”一下子就冒出十多个。

为什么名人故里之争愈来愈呈泛滥之势?

可能有十多年了,我们陕西宝鸡的炎帝陵,与山西高平、河南焦作、湖南炎陵等地同时受到公祭。虽然1998年10月2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炎帝陵》邮票,似乎从官方确立了湖南省炎陵县是炎帝的故里,但是,这四地仍然不依不饶,争夺之战依旧方兴未艾。

在全国风行的炒作古代名人潮中,是最热门的“找祖宗”,“祭祀祖宗”。继炎帝、伏羲、女娲、尧、舜、禹等等后,还有大批的地方神、民族神、行业神近年逐渐进入各地政府的“公祭”行列。公祭的同时,伴着争夺方的大量“口水”:伏羲被河南周口与甘肃天水祭拜,帝舜被山西运城与湖南宁远祭拜,女娲受到山西万荣和洪洞、甘肃天水、湖北平利、河北邯郸等地的追捧``````每年某个时候,各地政府民间齐动员,官员群众全出动,古钟阵阵,卦旗猎猎,各路人马,虔诚而来,为此花费不少人力财力精力。但是,各地仍然乐此不疲,原因很简单很直接也很现实:这就是如果本土的名人故里被认可,那么它的品牌以及相关的开发,通过名人、通过文化,来营销这个城市、这个地方,就可以成为本地的经济增长和造福于民的“硬道理”。

不少地方很看重这些带有“寻根”色彩的营销活动:修复“圣王故迹”,推动公祭活动,吸纳海内外华人投资,成为了一些地方政府的共识。我们认为,在各地对名人故里、遗迹争夺和争论过程中,形成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心都是有好处的。

但是,凡事有个度也应该有个量。一些地方政府,只要能在本地“搜刮”出一个值得打造的历史人物,或者他(她)的足迹,哪怕是蛛丝马迹,就可以按照固定套路去宣传去考证,开发利用。如今舜之争,老子之争,姜子牙之争,诸葛亮之争,西施故里之争,花木兰之争……还有对小说虚构的人物也争,孙悟空、梁山伯祝英台也有人抢,“一些神话人物被勒令还俗”。比如说孙悟空,福建学者声称发现了孙悟空的墓地,山东教授则考证出泰山是“花果山”的原型……,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对于这些,很多地方绞尽了脑筋,想尽了办法,甚至某些地方政府违背历史文献,先声夺人,大造舆论,介入并干预学术研究,“先立项,后考证”,而对于如何厘清史实,根本不管。有的则把一些反面人物、神话人物也拿出来营销,这种虚无缥缈的作为,更令人大跌眼镜。

倘使我们的祖先地下有知,不知会对此作何感想? 是感激,是感慨?还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