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集体闯红灯:“中国式过马路”折射国人规则意识淡漠

(2012-10-24 14:57:26)
标签:

杂谈

  最近在微博上流行这样一个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10月11日这条微博发出后,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一天内被近10万网友转发。网友纷纷跟帖“太具象了”、“同感”、“就是这样”,还有网友惭愧地表示,自己也是“闯灯大军”中的一员。
  10月1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播出节目对“中国式过马路”进行了报道。在一个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只要路面上的车流暂时中断,哪怕是面对红灯,行人也是勇往直前,只要有人通过,其他人便一窝蜂地跟上,路口的红绿灯基本上形同虚设。
  这种行为很危险,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但在生活中却是司空见惯的。“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
  这是中国人的特殊心理,“法不责众”。很多中国人本来就喜欢从众,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可以壮胆,即便违法也心怀侥幸。管它红灯绿灯,只要有人过,其他人就跟着过。还有一些犹疑不定的,看到大多数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是“傻帽”,于是也跟着走了。就这样,每个人都抱着这一想法,最终使得红绿灯成为虚设。
  “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规则意识的集体漠视。交通规则是现代人们最常见的公共规则。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各行其道、遵章守纪,才能实现道路安全畅通,这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但现实却是,行人抱怨司机横冲直撞,甚至把斑马线变成了死亡线;司机是怨声载道,说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无视红绿灯,随意行走。
  实际上,不单单是交通规则,其他许多领域都有这种集体破坏公共规则的现象。为什么中国人习惯去破坏,并且喜欢“凑够一撮人”结伴破坏呢?原因在于,大多数中国人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去对待规则,对我利大于弊的,便去遵守和利用规则;反之,就无视规则。“灵活变通”被赞扬,尽管这种变通,有时是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而只要在当时得到好处,就大行其道。
  不守规矩走遍天下,守规矩寸步难行。在这种情况下,“劣币驱逐良币”,使得“不违法、小违规”在社会上大行其道。
  网友表示,“中国式过马路”小则反映国民素质太低,大则反映出国家法制没有落实,长此以往大家都不遵守规则,不遵守法制,导致法制形同虚设。
  还有网友认为,这种规则意识的缺乏在于缺乏惩罚。“不能说闯红灯就是道德素质低,只能说这是交通法则的不完善。应该让闯红灯的行人付出代价,如果行人闯红灯也像机动车那样严罚,闯一次罚200块,看谁还敢闯?”一名网友说。
  也有网友认为,不一定非要用罚款的方式,罚款容易引发腐败。一名网友建议,可以让人们互相监督,如果有行人闯了红灯,交警有权扣留他,罚他在街上指挥交通,直到抓住下一位闯红灯行人为止。
  还有网友建议,可以把人们的交通行为和个人信用联系起来,弄一个“个人信用评级”,闯红灯一个月超过3次则信用评分降级,降级后在社保、就业等各个方面受到评估方的刁难,所有评估数据都将跟着本人的信息流动。“如果你闯的红灯多了,你到哪儿都是黑名单一列的,那时候,看谁违规闯红灯?”
  长江网评论员洪亮认为,道德素质需要一个大环境的允许,“条条框框规章严谨不是限制自由,有管制的自由才是长久。风筝可以借着东风高高飞起,是因为有根线在时时牵绊着,若是没有这根线,风筝迟早得落下。”
  也有网友认为,这种状况也有现实中的客观原因,不能把板子都打到百姓身上。“人走得慢,车走得快,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你得站在旁边吃灰尘和尾气;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步才得过去(年岁大的人是很难的)。况且,过街横道线要三四百米远才能有,天桥或地道有长长的上下梯步。这是公共交通资源上,强势、弱势的分配不公。” 在新华网的互动中,一名网友这样说。
  无论如何,不能只抱怨别人,要多从自身做起,谁都不是旁观者。有网友总结说,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人的所作所为都对社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不同的是,有的人以自身的文明言行,最大程度地传递着“正能量”,而有的人,则在茫茫人海中随波逐流,甚至引发令人生厌的“负能量”。由此而言,当我们在马路上行走或驾车的时候,更应好好地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中国式过马路”那群人中的一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