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环保局巡视员杜少中:在微博上做自己的新闻发言人
(2012-02-22 13:31:22)
标签:
杂谈 |
本报记者 王俊秀
卸任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后,不在站在舆论的聚光灯下,杜少中感觉确实轻松了许多:“火烧眉毛的事我不管了,当然压力就没有了。”杜少中说,之前分管的都是人事、宣教、机动车排放等实质性工作,需要耗费许多精力,现在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儿,“比如通过自己的微博宣传环保科普知识。”
微博自媒体
2011年1月,杜少中开通微薄,微博的名字叫“巴松狼王”。巴松取自西藏一个美丽的湖泊——巴松措,而“狼王”则是希望有一种保护环境的力量和性格。杜少中说,这个微博名字的意思是崇尚自然,希望自然与人和谐相处,正如他微博上的简介“回归自然、恢复野性,谁破坏环境就跟谁玩命”。
在开微博之前,杜少中想过开博客,但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写大块的东西”,而未能实现。去年就有人建议他的微博,但也是觉得占用精力比较多,一直没有下决心。2011年年初,杜少中觉得迟早是要有这么回事儿,还是应该把这个工具比较好地用起来。正好也有媒体动员他开微博,于是一拍即合。
目前,杜少中的的微博粉丝已经超过了55万人。甚至有“铁粉”把他发的微博整理成《巴松狼王微博摘》,将杜少中的微博分成了七类。其中最大的一类是“北京空气质量”共有113条;“感悟”类位居第二,有109条;“机动车污染防治·绿色出行”类的72条;“公众参与环保”类的63条;另有“关于太阳和彩虹”类5条。
杜少中很珍视自己的微博。“我相信,能做好新闻发言人,也能做好微博发言人,这是我的一份‘自媒体’。”
2011年,杜少中的微博入选新浪十大公务员微博。当天,他在微博上写道:“有机会面对大家总得鞠个躬,说声:变鸭梨为冻梨吧。”
环保宣传带
利用微博宣传环保知识是杜少中必不可少的“功课”。去年春节前,他在微博上发帖,呼吁大家拜年多用微博、邮件、短信,“资源省点儿是点儿”,还就公众关注的“废旧电池是否需要回收”进行解答,指出普通家用废旧电池可填埋,不会产生污染。近日他又发微博指出装修不环保,对人体危害极大。
除夕和春节,北京市民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空气质量严重污染。杜少中在2月11日连发两条微博呼吁市民减少燃放烟花爆竹,“还是少放点儿好。”
“这些都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需要我这个老环保人进行科普,这就是我以后的重要工作之一。”杜少中说。
杜少中告诉记者,随着自己工作内容的变化,今后所发的微博也要“转型”,“环保硬消息会少一些,专题性、科普性质的环保知识宣传会更多,更贴近市民的生活。”
污染曝光台
杜少中经常把微博当成“曝光台”。他经常在接到投诉后亲赴现场查看虚实,并拍照片发到微博上“广而告之”。比如,2011年11月12日,杜少中在微博上发布一张北京天通苑附近工地沙土裸露的照片,并附上文字:扬尘是四个主要污染之一,企业自律,行业管理,社会监督,行政执法,缺一不可,弄成这样谁也难脱干系。我给正开展的多部门联合检查提供线索。
杜少中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发微博是为了让更多人会看到,对污染现象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他一直认为,环境保护要动员公众参与,改善空气质量不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环保部门和公众应该站在一起。在公众的监督下,解决问题的效率会更高一些。
他认为,微博为深入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增加了一个渠道,但不应该是唯一的渠道。而微博的主要作用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讨论交流问题,“最起码不是办事的主渠道,必须充分发挥原有机制的作用。”他说,“微博上经常有人抬杠,说光说不练是棒鎚,我说不是,瞎说才是。因为微博上谁都在说,微博上不能搬山也不能挪河,问题是说能不能把它变成行动。不能漫无边际地说,胡说,有人说的话自己都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微博上说的事,还能拿到现实中去办,这就不是棒槌。”
辩证“微博控”
现在,杜少中一早起来就会看微博,晚上睡觉之前也会发条微博跟网友道“晚安”。有人说,他是微博控。对此,杜少中有自己的看法:“当微博还是占用精力的一种付出时,你会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微博控。当微博己成为沟通交流的工具,完整表明观点看法的自媒体时,你会把这个标签改为:控微博。微博在你手里,童鞋(网络语言,意指“同学”)在你心里。(写在第10万l名关注者到来的时候)。”
杜少中不仅自己开实名微博,还鼓动他的同僚也加入进来。在自己开通微博两个月之后,杜少中就开始动员全市的环保系统都开微博。“我希望把它变成一种制度。微博作为解决问题的渠道还不是很强,但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杜少中如此描述微博的作用。
“官员开实名微博还真是要有豁出去的思想准备,但鸭梨山大(网络语言,意指压力很大,记者注)很解渴,正在潜水的快点上来啊!”2011年11月1日,杜少中正处于北京雾霾的舆论漩涡中心,他还发微博这样说道。
在微博上,杜少中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环保主义者。他的微博,不管是原创还是转发,基本不离“环保”领域。他在微博上大量使用网络语言,诙谐活泼,完全没有“官话”。杜少中说,“官员说话,有时跟文件差不多,那是官话,但是你和老百姓打交道,你还说这样的话,老百姓就会说,你不说‘人话’。所以,我必须要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为大家解读文件和知识。这是官员们应该和乐于做的。”
微博苦与乐
网络上鱼龙混杂,质疑和支持的声音都有,还有网友语言很尖刻,对此,杜少中说,微博可以治病,“多写多看,心态越来越好,因为你越来越包容”。但他也有Hold不住的时候。2月16日,他在微博上写道:“有的博友对我的微博要求可真不低,不管他怎么说你,你想开个玩笑轻松一下,他就急,非说你“生”。最不能让人容忍的是,一口认定我的微博是有人帮忙。我1990年触网,又干了八年新闻发言人,现在写个微博还要人捉刀,不会这么弱吧?求求那些还不认识我的博友们,让我落地行吗?”
杜少中是一个直率的人,他崇尚真实,讨厌虚假。他认为,现实生活环境中需要诚信,以网络虚拟社会为基础的微博也需要诚信。他在微博上说:“我喜欢微博,因为它是文字,谁写了都会放在那里,什么时候也赖不掉,谁都可以拿来品评,除非你心虚删了。当然,也有不怕寒掺的,什么都敢写。我相信,我的博友们是有鉴别能力的,非常感谢大家的理解支持。”杜少中在微博上这样写道。”
作为新闻发言人,接受媒体采访是他经常的工作。但他表示,不喜欢一些记者事前“不做功课”的记者,常常不能全面表达他的观点,甚至误导公众。杜少中对此很无奈,只得不断地通过微博来澄清。
对于微博,杜少中的态度是:“很多朋友在这里跟我结了环保缘,我们会继续交流,环保就是参与的人越多越不嫌多。非诚还扰的那您就来去自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