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今天记录真相 为明天书写历史——第十个记者节感言
(2009-11-06 17:04:23)
标签:
杂谈 |
为今天记录真相 为明天书写历史
——第十个记者节感言
王俊秀
当一名记者,是我从少年时代就萦绕心头的梦想。当时单纯地以为,记者可以周游各地,经历各种新鲜趣事,用自己擅长的笔杆子写成文字并广为传播,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为这个梦想奋斗了若干年,终于踏进了我心目中的新闻圣地——中国青年报社,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记者。“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发现记者绝非想象中那般轻松自在。记者的光环在现实中逐渐褪去,而对这份职业的认识也日益清晰和深刻起来。
做的第一篇报道,是孙志刚之死引发的收容遣送制度废除。一则新闻事件引起一个制度的变革,这是民意推动社会进步的一起典型事件。在这一系列报道的采编过程中,我第一次体会到媒体的责任和力量。
当今的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也不断凸显。这是一个风云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时代,而身处这个时代,作为记者,是大有可为的。我们不仅要记录和见证时代的变迁,更重要的是发现社会问题和矛盾,将其真实地呈现出来,引发社会关注,进而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
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普利策的有一句名言:“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这句话流传甚广,获得普遍认同。选择了记者这份职业,就承担起了社会发展观察者、记录者和守望者的历史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刚刚从山西某矿区采访归来,一身疲惫,但又有一种挡不住的兴奋感和成就感。一起为争夺矿权引发的血案,在各路媒体的轰炸下,终于日渐逼近真相,而其背后的根源——矿产与民生,也作为一则社会问题呈现出来,引起当地政府部门重视。我们的报道,不仅仅为了那些死难者,更为了活着的百姓,为了将来的悲剧不再重演。
社会的进步常常建立在个体事件的基础上,甚至是触目惊心的悲剧,刺痛着人们的心灵,凝聚起来形成集体意识,进而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而记者,就是要完成这样一个使命:发现事件——记录真相——感染读者——推动变革。
为什么一个平民百姓的疾苦通过记者的报道,就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唤起各界的爱心?为什么一些社会痼疾、陈腐观念,经新闻媒体曝光后,就失去了附着的根基?因为,我们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社会的良心,我们的一次小采访有可能推动社会前进一大步。
纵观近年来媒体有影响力的一些报道:孙志刚案,直接促成了一个非人性的制度消亡和一个先进的制度诞生;佘祥林平反,间接推进了高法收回死刑复核权;三鹿奶粉事件,记者对奶业和食品安全的拷问,推动着相关行业的成熟;温州公务员考察团的报道,直击公费出国之腐败顽疾;娄烦矿难、临汾溃败事故,更是因为媒体和记者的参与,使得真相得以大白于天下……这些,都不仅仅是记录,更是推动着我国的民主进程。
在我的记者生涯中,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做着这样的努力,在一篇篇报道中,寻找着记者的职业价值和人生价值。所幸的是,有不少报道最后成为这样的社会进步“助推器”:医改、王帅诽谤案、松原高考……报道直击社会宿弊,引发社会强烈反响。最终,在民意的推动下,事件改变了发展方向。这就是媒体的力量。
在现代社会,新闻舆论被当作除了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权力之外的“第四种权力”。记者也因此被人视为掌握和行使着“第四种权力”的社会角色,更被人套上“无冕之王”的光环。确实,记者的职业是光荣的,能够当一名记者也是幸运的,但它的光荣不在于权力,而在于作为和成就。一则新闻报道,即使能够将社会进程推进一小步,也是记者无尚的光荣。
要想当一名好记者,真正对得起记者这一称谓是很难的。这一职业光鲜的外表背后,有着沉重的压力和责任。我们的工作时间没有“朝九晚五”的规律,有时别人在享受假日之时,正是我们紧张工作之时。工作紧张,压力大,休息不好,饮食没有规律成了记者的生活特征。记者要头脑时刻紧绷,发现新闻、报道新闻,“不在采写新闻,就在采写新闻的路上”。做调查性报道,经常要跋山涉水,到处奔波。因为要公开发表,要用客观事实说话,证据必须扎实,否则稍有不足之处,就可能引来官司和举报。而调查取证的过程是很艰难的,为获取真相,我们冒着各种风险冲锋陷阵,甚至稍有不慎就会遭遇反扑和报复。白天在外采访,晚上灯下疾书。为了赶上截稿时间,废寝忘食是常有的事。我经常在深夜时,把稿发出后松一口气,才发现自己竟然连早饭都没吃。
记者是“辛苦并快乐着”。我们的快乐在于经过冲锋陷阵,拨开层层迷雾,发现并记录真相;更在于通过报道影响民众,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和推动社会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正是新闻工作的魅力和神奇之所在。每当看到自己的文章得到读者的热烈反响和回应,以及进而引发社会震荡和变化,采访时所有的艰辛和困顿,都被这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盖过,一扫而空了。
但实际上,我们做的大量的采访,能够得到反馈并有所改变的很少,我们起到的作用往往很有限。有时候,也常常会觉得茫然:作为记者,我们究竟能够为老百姓做些什么?新闻媒体在整个事件中又究竟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不过,每当看到自己的稿件被广为转载,并且有那么多网友跟帖留言,又让我觉得充满力量,因为我们至少做到了让社会知道曾经发生的事件,在将其中的内幕和真相还原给了公众的同时,也把思考留给了他们。
通常,我们的许多报道不会轰轰烈烈,也没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某个事件或者影响了社会的进程,但它们至少蕴含着我们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深切眷恋和呼唤,这些点滴的影响,积聚起来也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历史是由一则则新闻事件构成的,为今天记录真相,就是为明天书写历史。记者,一直充满着活力与梦想,奔跑在采写新闻的路上,在日复一日的奔波中,寻找着人生的价值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