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方专家初步认定:本报堵截的人形彩陶属珍稀文物

(2009-09-11 08:59:10)
标签:

杂谈

多方专家初步认定:

本报堵截的人形彩陶属珍稀文物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9-11    [打印] [关闭]

http://zqb.cyol.com/images/2009-09/11/xin__EWM_23090611060792131755.jpg

    本报记者堵截并报案的人形彩陶罐,多方专家初步认定属于马厂文化(距今4300~4000年)的珍贵文物。现在兰州市公安局红古分局等待专家做进一步鉴定。本报记者 王俊秀摄

    本报西宁9月10日电(记者王俊秀)9月7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在青海省民和县发现有人贩卖一件双面人形彩陶,及时向警方报案,将彩陶进行依法追缴。目前,这件彩陶暂存于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红古分局,正在申请专家进行鉴定。

    记者将这一彩陶从不同角度拍了照片,请多名专家进行认定。专家经初步认定,均表示很有可能是真品,且是稀有的文物。

    青海省文物局张姓工作人员说,从照片看来,这是个蛙纹人头彩陶罐,是不太常见的一个彩陶。曾经见过一件类似的,现存于青海省乐都县的柳湾博物馆,那是国家一级文物。

    柳湾博物馆负责人王主任看了照片后表示,这个应该是真品,而且是属于比较稀缺的。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水城则表示,类似东西以往出土不多,他早年曾在波士顿美术馆见过一件,在青海也出土过一件。李水城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人类学,曾任四川省博物馆历史部副主任。“如果不是赝品,就是一个珍稀文物。赝品一般都是仿造的,要是赝品为何要仿造一个并不常见的呢?他们又从何去仿呢?连专家都很少见过,他们有那么高的见识吗?”

    记者又将此物照片请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许新国认定。他表示,从照片上来看像是真的,属于马厂文化。“像这样的东西很少,极具考古研究价值,我们这儿都没见过,是比较稀有的文物。”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甘肃省秦安县焦家沟曾经出土一件马家窑类型早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但器口的人头已不是立体的雕像,而是在瓶颈上以浮雕和彩绘的形式做成人面像。兰州华林坪出土过一件马家窑类型晚期的彩陶残器,为人头形器口,鼻梁与耳雕塑而成,眼和嘴是绘出的。

    

 

    本报北京9月10日电(实习生缪媛)国家文物局有关官员今天向中国青年报确认,国家文物局已正式向青海、甘肃两省文物局发文,要求对本报9月8日见报的《青海民和:大量新石器时代文物被私藏贩卖》一文报道内容进行调查。

    该官员同时介绍说,目前抢救文物还是困难重重,“机构不健全是很大的一个原因。我国文物的行政管理机构是相当薄弱的,基本上是文化厅、文管会,有的地方是文物局,但是文物局的人也很少,有个别的省,文物部门就五六个人,有什么情况,跑都跑不及。要是到县里面,人就更少了,有极少一些县,有的有文物局,有的就没有,有的可能就一两个人兼职干这项工作。”

    他说:“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加强防范。国家文物局也在甘肃等地投入大量资金人力进行古墓的安全防护工程,但目前的情形还是很严峻。”

    据该官员介绍,国家文物局在稿件见报后,就立刻与公安部联系调查此事。“公安部和国家文物局有着长期的配合,但是在地方的职能部门,合作的具体程序和规则还没有法律来规范。”

    他还披露,目前的文物犯罪基本是团伙作案,反侦查手段也比较先进。国家文物局一直在办专业培训和讲座,主要对象是海关缉私局和公安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