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手机,方便了学生还是校方自己?
(2011-04-28 16:03:42)
标签:
中国电信焦点访谈培华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教育 |
分类: 记录当下 |
校园一卡通是指城市学院自2010年秋季开始推行的校园一卡通,也就是利用一部手机将以往的饭卡、图书卡、水卡和中国电信的SIM卡捆绑在一起,同学们在食堂买饭,打热水、出入图书馆、体育馆都可以使用中国电信手机刷卡消费。但是,这样一个和学生校内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卡通并不像以往的饭卡、图书卡一样可以免费获得,而是要到学校里中国电信专设的柜台来开办这项业务。
对于刚刚入学的新生而言,在入学通知中就明确写着:“请新生自备CDMA手机,或在开学时缴纳200元话费即可免费获得中国电信手机一部,开学前学院已经向每位新生的“一卡通”中预存了100元用于就餐等消费。此费用将在开学后统一收取。”由于没有发老式餐卡、图书卡,大一学生要想吃饭,去图书馆,别无选择,只能花钱购买校园一卡通。
而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而言,手里都有以往的老式饭卡,图书卡,水卡,他们是否可以自由选择呢?
2011年1月12日,学院发布了这样一个通知,“从即日起不再补办老式餐卡、图书卡,丢失餐卡、图书卡的同学请到校园卡中心办理校园一卡通,从2011年3月15日起老式餐卡停止充值,从2011年6月25日起老式餐卡停止使用”。这样,大二、大三的学生也不得不使用校园一卡通了。
在采访中,校方有关负责人承认,出台这个通知的初衷就是“希望尽快地把这个工作推进下去”。然而,这种做法不仅没能尽快推行校园一卡通,学生们还产生了很多质疑。
一位大三的学生说,本来我们马上要出去实习,在学校最多就半年时间了,突然强制用这个手机,没有这个手机就无法在学校就餐,感觉有一定的强制色彩。
另一位同学说,觉得有点太强制了。老式饭卡比这个手机好用多了。手机如果没电的话,我们就一天都吃不上饭,但是饭卡随时可以刷,随时可以充值。
学生们认为这是一种强制消费,那么城市学院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强制性的呢?
学院解释说,如果学生不想开通电信通讯业务,可以花200元租一个手机,只当饭卡、图书卡、水卡使用,离校时退还本机,如果手机有磨损就要收磨损费。可是,用了两、三年的手机怎么会没有磨损呢?中国电信的销售人员还真有办法,他们告诉记者,“把塑料套套在上面就可以了”。
记者看到有些租手机的同学为了防止磨损,还真的在手机外面加了个塑料外衣。但即便加个套可以解决手机磨损的问题,可是无论是租手机还是用话费换手机,都会是一笔额外的支出,很多同学还是觉得强制推广使用校园一卡通给他们增加了负担。
现在使用两部手机的学生都要负担两部手机的月租费,而在开通电信手机通讯功能的协议期内,每月平均消费30、40元,即便不开通通讯功能,手机遗失还要花200元再买一部,不像以往的老卡花个10元钱就可补办,而且平时给两部手机充电也是一种能源浪费。
对于给学生增加的这些负担学校又是如何看待呢?
学校有关负责人说:“学生在收益和负担之间是可以平衡的,对学生来讲是有好处的,学生不用拿那么多卡了”,但对于如何看待学生要拿两个手机的问题,他也承认到:“我们在工作当中确实有失误,考虑得不是很周到”。
自城市学院发布停止补办老式餐卡、图书卡的通知后,很多学生对此反应强烈,学院不得不在3月底宣布恢复给老卡充值,但目前老卡丢失仍然不能补办,体育馆没有校园一卡通也仍然不能进入。
城市学院为什么要这样强制推行这样的校园一卡通呢?
“它不需要学校投入”,校方有关负责人说:“所有的硬件设施都是由电信来投入,如果我们自己投入的话,就相当于要投入200万,对于我们来讲资金上并不是特别的充裕。因为这个说白了,就是我们和中国电信草签这个协议,一个很重要的驱动力在这儿:为学校能够节省一部分资金”
推行校园一卡通,学校方面获得的好处是节省了资金,那么作为电信运营企业又会在这里获得什么呢?《焦点访谈》的记者在中国电信大连分公司开发区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口中得到了这样的解释:“对中国电信来说,最重要的是培育客户,因为在北方市场上它应该属于一个弱势的电信运营商企业,在学校这个人群比较集中地方做宣传以培育客户,相对来说是成本比较低的选择”。
由此看来,推广校园一卡通,学校节约了成本,电信发展了客户,对于学生而言,增加的却是负担。2010年10月,辽宁省通信管理局、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曾联合发文要求各电信运营商企业应守法经营,不得限定学校师生使用其指定的电信业务和服务,各学校不得强制学生使用指定的电信运营企业的业务,不得将办理或开通电信业务作为入学报到的前提条件。
大连通信管理局工作人员说,对此事他们将进一步调查,“如果是电信运营企业的问题,我们将依据电信条例及其相关文件,予以严肃查处;如果是学校的问题,我们将会按照文件,建议相关部门予以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