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及翻译方法
(2011-12-10 16:02:06)
标签:
杂谈 |
分类: 关于学习 |
读新闻首先要看新闻的标题,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它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具有与一般英语语体不同的规则,这就要求读者能掌握它的特点,以便在阅读英语新闻时能正确地理解新闻,提高阅读的速度。本文结合实例分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和翻译技巧,期待对读者阅读英语新闻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
1.省略
省略是英语新闻标题的一大特点。犹如打电报一样,撰写新闻标题时,可以省略一些词语,使标题简洁明了(丁其林,1999:19)。为了节省空间,使标题简短醒目,在能清楚表达主题思想的前提下,英语新闻标题常常省略一些词,最常见的是助动词、冠词、连词和系动词等。例如:Some 50 Tibetan separatists detained in Nepal.(June 27, 2008, China Daily)大约五十名西藏分裂分子被扣押在尼泊尔。该句中省略了构成被动语态的助动词“are”。
2.广泛使用现在时态
在英语中,不同时间发生的动作在表述时要用动词的不同时态。新闻报道的事件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按一般语法规则其句子的谓语动词应该用一般过去时。然而,为了使新闻标题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新闻标题便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时态特点。英语新闻标题大多使用现在时,这样,就给读者一种新鲜感、现实感和直接感(袁晓波,2005:28)。也就是说,使用现在时态会使已经发生的事仍然活生生地显现在读者面前。例如:“Israel withdraws troops from Palestiniantowns.”以色列从巴勒斯坦撤军。US introduces draft UN resolutionon Zimbabwe sanctions.(July5, 2008, China Daily) 美国引用制裁赞比亚的联合国决议草案。
3.使用小词/短词
在英语新闻标题中使用小词和短词是其一大特点,有时人们也把这种词叫做新闻体词。所谓新闻体词,是指对同一事物或行为,英语新闻媒体所用的词和其它英语语篇所用的词不相同。英语新闻体词简短形象,动态感强,节省篇幅(谭卫国,1994:21)。如,英语新闻标题常用near 代替approach, ban 代替prohibit,cut 代替reduce等等。例如:Tropical storm nears warmer waters. (Times, July 7,2008) 热带风暴靠近更温暖的水域。Swiss ban on Chinese poultryimports lifted under conditions. (Beijing Review, April, 25, 2002) 瑞士对中国家禽进口的禁令有条件地被取消。
4.使用修辞手法
为了吸引读者,引起他们的注意,英语新闻标题也广泛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以求得生动、形象、幽默、讽刺等效果。如双关、押韵、反语、比喻等修辞手段。例如:Ugly Duckling N-Ship at last gets happyhome. (唐见端,2005:44) 丑小鸭核动力船终于找到安乐窝。Microsoftopens a new window (U. S. News & World Report Feb. 26, 2001)“window”是双关语,既有本意,又指微软新产品WindowXP。
二、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在翻译英语新闻标题时应该兼顾以下三个方面:准确理解标题,领悟其妙处;适当照顾译文特点,增强可读性;重视读者的接受能力(李艳,2005:244)。在具体翻译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直译或基本直译
如果英语新闻的标题含义直截了当,翻译成汉语后能清楚无误地使读者理解其意思,那么就可以在正确理解原标题意思基础上进行直译。例如:More Chinese heading to classes overseas (Apr.24,2008,China Daily)中国人去国外学习。US exports to Iran up tenfold. (July 9,2008, Guardian)美国对伊朗出口增加十倍。
2.添加注释性词语
英语新闻标题本身大多数浓缩简洁,理解时应该把它隐含的意思成分还原。这样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增补词语,以求完整地再现句子的意思。例如:Deal reached with IAEA. (Apr.24,2008,China Daily) 伊朗和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协议。Bush signs deal tohalve carbon emission by 2050. (July 9, 2008, Guardian) 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协议,到2050年使碳排放量减半。
3.灵活处理原标题修辞特色,充分发挥汉语优势
对于英语新闻标题里的修辞,我们在翻译时应该准确理解其含义,按内容概括出合适的译文标题,切忌生搬硬套,翻译成晦涩难懂的句子,适当采用汉语里的修辞手段,力求达到与原标题同样生动、形象的效果。例如:Ballots, Not Bullets. (Times, 1995) 要和平,不要战争。该标题不仅押韵,而且寓意深刻。笔者在这里采用意译,更好地反映文章中心思想,“要”与“不要”、“和平”与“战争”形成强烈对比,增强语气。After the Boom Everything is Gloom.繁荣不在,萧条即来。这里的“boom”和“gloom”构成尾韵,而汉语译文通过“再”和来”也达到了押韵的效果,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