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析中兴通宝

标签:
试解:中兴通宝背顺 |
分类: 古钱币研究 |
研析中兴通宝
——借用泉友的出谱钱图片说是
北泉轩钱源的博客
中兴通宝背顺折十银币(钱币保真
转载2016-08-05 00:34:07
中兴通宝背顺折十银币1
中兴通宝背顺折十银币2
笔者未见,古人、先人也可能未见。诸书谱均也未见。似应认真对待力求考论一番。想起曾看到资料:建元之初,关于忽必烈考察南宋,研究汉族文化,对“大哉乾元”感触颇深,因而其后立国称“元”。忽必烈铸有中统元宝楷篆两行,存世均稀。更为稀见的是,另有中统通宝(银质)存世,更为稀少。见图:
(25.5,1.5,6;4.83克)
粗看起来,此中统通宝与彼中兴通宝对比,除规格大小不同以外,形制和文字颇有几多相似。
1,
2,
3,
4,
历史上,朝代更替,或逢改元,筹划日久,臣议颇多。因此,1260年,建元之初第一个年号,也不排除多种选项。例如,寿隆与寿昌;纯熙与淳熙。“中兴”意味国运,而“中统”更具张力。这也暗示出,在13世纪中叶前后,从蒙古人的理念中,大中华一统天下,已然成型,思维模式业已同化。至于背上顺寓意,期盼国运恒昌,诸事顺遂也。笔者另析一品国顺元宝,(),前已在博(2011.2),不另赘述。
所以,无论从帝王理念上说,或者从钱币形态上研析,中兴与中统可作比肩选项而已。不过,也有钱文并非年号,而采用临时动议重要理念或口号的,但正统建国,大概不会援引此例。拙见在胸,不吐不快。启请钱源泉友斟酌,列位泉友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