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洪熙通宝——离点洪

标签:
文化洪熙拟回迁离点洪 |
分类: 古钱币赏析 |
奇异的洪熙通宝——离点洪
北泉轩
所见洪熙制钱,大概是明代历朝铸钱所见存世最少的。然而,探察所见,与其库存另品相比,也是版别各异。另见折五一品,尚未确真。这说明洪熙铸钱虽少,但也绝非独版。未发现不等于不存在。然真品存在则惜之,假钱造出则厌之,泉道也。
此钱奇在“洪”字偏旁三点水之第三点并非作提笔状,而是比另两点疏离较远。稍大的圆点落在了宝字的宝盖右上肩头。或原版飞笔,或故作暗记,匪夷所思。如若是朱高炽亲笔,则或作天机暗示隐发之举。泉友或可析之,揣之。诚如是,离点“洪”小钱的出现也可能不是偶然的。或为明仁宗决议离北京,迁南京,还故都之信也。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统一王朝。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1425年4月,明仁宗朱高炽意决迁回故都南京,但未果而先逝。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专政制度,从而使明朝中央集权专制空前强化。明代社会经济发达,农产品丰富,手工业生产具备很高水平,陶瓷业、丝棉纺业、冶炼、建筑等闻名世界。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成祖朱棣嫡长子。其母为仁孝文皇后,徐达外孙,明朝第四位皇帝。
洪武年间,朱高炽被封为燕世子。靖难之役中,他负责镇守北平,并成功抵御李景隆率领的中央军围攻。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并在明成祖屡次北伐中,担任监国职位,实际负责国家政事。永乐二十二年,继承皇位,年号“洪熙”,他在位期间,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与调整,国家富足。他与子朱瞻基在政治用人、行政处理上,均为后世所称善,史称“仁宣之治”。
“二十二年七月,成祖崩于榆木川。”“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只做了十个月皇帝的朱高炽病重,辛巳日去世。“是日,崩于饮安殿,年四十有八。秋七月己巳,上尊谥,庙号仁宗,葬献陵。”(引自:《明史·卷八·本纪第八》)。
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十六日,他定北京所有政府部门为行在。半个月后,他派皇太子朱瞻基到南京去拜谒洪武帝的皇陵,并留在那里负责。尽管南京地区有地震的报告,但皇帝的返回和他朝廷的南迁势在必行。然而皇帝在实施这一行动前死去。此外,他的继承者宣德帝并未参与这一计划,宣德帝与永乐帝更亲近,对偏向北方的政策不那么讨厌。北京依然是京师,南京又成了辅助性的都城。
洪熙帝曾颁布一份诏令,进一步告诫司法当局要根据法律判决,并在宣判前,特别在宣判死刑前要复查对犯人的指控。此外,他禁止对犯人滥用肉刑,和在惩处时株连犯人的亲属(重大的叛逆罪除外)。他断言,这些做法严重地违背了儒家的仁爱原则和孝道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