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泉轩
北泉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2,656
  • 关注人气:3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雍正通宝母子钱赏鉴

(2014-11-08 06:48:56)
标签:

雍正通宝祖钱铸母

研究

分类: 古钱币研究

雍正通宝母子钱赏鉴

北泉轩                         

古钱收藏,贵在鉴赏。赏鉴之中,趣味无穷。对于母钱的认定来说,那更要从细,从严,从慎。以笔者愚见,宜采用倒查机制,逆向总结、归纳、细化其创意、形成、制作标准,然后逐项审查之,实行严格的一票否决。如若干条款均能通过,则可确认肯定。

母样标准条款试拟定之,试论证之。

1、 高度契合了所处时代背景。

2、 严格体现了标志性特征。

3、 确切宣示了王权官方意志。

4、 采用了最佳材料和工艺。              

5、 能够得到拥护和执行。

例证:

甲,雍正通宝母子钱赏鉴雍正通宝母子钱赏鉴

    数据:48,7,3·5;88克。

直观特点与研析:

正面文字真书近楷,八分缶宝。书意宣示大汉风范,或为汉人近臣工笔。或为张廷玉者乎!背面满文近似出头宝,勾泉(手),多点。正面汉文与背面满文决非同一人所书。因为风格不同,书写习惯亦不同。

形制规整,中规中矩。方垛园穿符合传统规制。材质或为银铜合金,黄中透白,白中显黄。悬空敲击有余音。铸造规范,字口与内外郭凸起深峻,面背地张均平整,体现了官铸工艺水准。现实外观虽然磨痕遍体,足显沧桑,但是掩盖不了初铸时的精准干练。

乙,雍正通宝母子钱赏鉴雍正通宝母子钱赏鉴

    雍正通宝母子钱赏鉴

    数据:58·5,6,12·5;104·2克。

直观特点与研析:

文字笔意率真、自信、潇洒,但不具汉字书写功力。书体非真、非草、非隶,而近似现代工艺美术字。铸造工艺更加精到,棱角分明,刀痕犹存,内穿齐整,干净利落。形制,造型齐边大气,美观大方,颇具盛气凌人之感,足显王者风范。背面满文书写风格与字形亦为近似出头宝;满文泉字勾泉手,但无点。材质含银量或有增加,音质清脆,余音袅袅。

丙,雍正通宝母子钱赏鉴雍正通宝母子钱赏鉴雍正通宝母子钱赏鉴

数据:59·5,5,12·5;72·57克。

直观特点与研析:

与前列之品几乎全等,简直是拱璧之作。在直径略有增加的前提下,稍薄,稍轻。直观颜色发白,发青。突出特点是(改为)璇边。精修细摩,就连正背面内郭也打磨得圆润光滑,化尽锋峻。玩赏于鼓掌之中,滑腻,温润,称手,如同赏玉。

赏鉴及试推论:

前列三枚大型雍正通宝,均为到代母样。雍正王朝自1723年至1736年,大致例行13年。经顺治而坐拥京畿,历康熙而花甲定鼎,延雍正而枝繁叶茂。

甲样,创意为祖钱之母。或出于雍正之初。《清史稿·食货志》载:“雍正初,整理财政,收入颇增。”初议为汉臣奏请颁行,意为彰显大汉雄风,伸张汉人义气,然之大谬,斥退则不用。满文勾泉加点,或为满臣蓄意埋笔,引上申斥之祸心也!后世遗存雍正通宝小平钱,决无楷书钱文者,即是明证。

乙样,雕母。庭议另交户部满臣裁处。或为满臣大员所书。精工而细做,再奏而颁行。

丙样,铸模。加料改银铜,乙样精加工。或为宫廷赏赐之瑰宝,或为御前之备份。

雍正通宝,所见均稀少。小平钱阔缘者多,文风惯例则如乙,如丙。泉者多见之。现代工艺字书体,或称雍体也!  

雍正通宝母子钱赏鉴雍正通宝母子钱赏鉴

而另一枚小平祖母钱背面无纹,颇为反常。或为宝泉局所出,字口高峻,刀痕犹存。但字体则不是“原生态”了。通字也是三角通,但神态不似原品,已是改型。但这却是普通小平雍正的常态化风貌。部颁样钱到了其他各局, 消化吸收,书体写法承上,但因刻意规正,却往往失却原母神韵。

诚如是,拜托泉友申论或通过。则幸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