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谈历代折十大钱【1】

(2009-09-11 15:47:23)
标签:

文化

漫谈历代折十大钱【1】

北泉轩

求索历史以孜孜,研读古泉亦滋滋。我国从秦统一币制后,秦半两被确立为统一货币。与前秦半两不同的是,铸币规格以标准的小平钱为基准,而少有较大型的半两铸币。流传到现在的半两钱,版别繁多,折当不一,其实包含了公元前后近三百余年的演变过程。漫谈历代折十大钱【1】

漫谈历代折十大钱【1】

其直径从27毫米、32、34、35、37、51、61、68毫米,直到70毫米。小到3-4克,大至76克。曾见一枚30毫米鎏金半两,重12克。黄澄澄,金灿灿,点缀翠绿结晶于其上,不免惊叹天圆地方阿堵之始的美妙绝伦。至于70毫米大半两,目前能不能算最大的,笔者不敢妄测,但史家、泉家未曾发现的确乎未必不存在。

半两肇始,铸币渐次发展,文字及冠,形制愈精,折当趋大。历朝历代皆高度重视铸钱。政权稳定的,根据流通需要增铸、补铸新钱;政权更迭的,改元铸新钱;异军突起的伪政权,昭示存在,冀图发展也铸新钱。于是,除金属穷尽境况之外,基本上铸钱是一本万利,多多益善。一方面,利于交易结算,促进了市场繁荣;另一方面,出现了虚假折当,助长了权重盘剥。因此,如何保障正常流通对货币的需求,适度铸行钱币,同时又注意控制虚假折当引起的货币贬值,便成为历代管理金融市场的两难选择。

抛开王莽改制,铸行国宝金匮值万和一刀平五千不谈,铸行方孔大钱的初始要推三国吴大帝了。

   漫谈历代折十大钱【1】

大泉当千大样直径42毫米左右,奠定了折十规制之基。

   漫谈历代折十大钱【1】

 

   漫谈历代折十大钱【1】

此后,唐开元通宝开炉钱,41毫米左右;有一枚会昌开元折十,背蓝太平。直径42毫米。也基本雷同。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币制大乱,各国纷纷抢铸大铜钱、铁大钱。

   漫谈历代折十大钱【1】

   漫谈历代折十大钱【1】

如楚马殷的天策府宝、乾封泉宝,直径仅40毫米左右。

   漫谈历代折十大钱【1】

   漫谈历代折十大钱【1】

南唐的永通万国、飞龙进宝也是41-42毫米。而同为五代初期(公元926年前后)的,闽开元通宝、

    漫谈历代折十大钱【1】 漫谈历代折十大钱【1】

后唐折十天成元宝、北燕刘仁恭的永安一千,直径都在44毫米左右。与前面的大钱相比,显然是大了许多。

公元960年为北宋太祖建隆元年,铸行宋元通宝小平钱。币制趋于稳定,五代钱币乱象休止。北宋一朝,历九代,166年。年号铸币折十大钱,目前仅见5枚。真宗祥符元宝(1008年始铸大样)、

 漫谈历代折十大钱【1】  漫谈历代折十大钱【1】

 

仁宗九叠篆皇宋通宝(1039年始铸银质宫廷大钱)、徽宗1102年起铸行崇宁重宝、大观通宝、宣和通宝。不过,这后三枚折十大钱的铸行,北宋江山已显日暮迹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