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教育爱尺寸方法感悟箭弓 |
分类: 育儿心语 |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寄予他(她)深深的期望,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按照我们规划好的方向成长和发展。
http://s12/middle/60918334ga598ad7da6bb&690
作为父母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健康的,明理的,聪明的,听话的,勇敢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天下父母心,也是无可厚非,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是事事都能称父母的心意,按照父母预期的目标发展。孩子也并非我们手中牵着线的风筝,连着遥控器的玩具,我们想让他们往哪里就往哪里,想要他们怎么样就怎么样。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他们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的性格,独特的爱好,独特的处事方式,独特的优点,独特的思想,等等。
作为父母的我们,当孩子的成长发展与我们预期目标产生差距时,我们会如何处之?
是放下自己的宏伟理想,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顺应成长规律自由的发展?还是摆出家长的威严,凡事替孩子做主拿主意,一意孤行要求孩子朝着自己设定的理想目标前行?
曾经读到过一段著名哲人哈里尔.纪伯伦的诗,带给我不小的启迪和感慨: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渴望自身的儿女。
他们通过你出生,却并非来自于你,
虽然他们和你在一起,却不属于你。
给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建造房舍荫蔽他们的身体,但不是他们的心灵,
让你欣然在射者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既爱飞驰的箭,也爱稳健的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和事例:
过度保护型父母:我认识的A妈妈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她的孩子从来不和同龄孩子一起玩,她认为这么多孩子一起玩一起疯一不小心撞到碰到她的宝贝女儿怎么办。由于妈妈的过度保护,这个女孩极度内向,从不和人打招呼。不知道以后上幼儿园上小学后会怎么样,难道A妈妈也会跟着一起上学不成?
永远不满足的父母:今天学钢琴,明天学芭蕾,后天学英语,孩子都没有自己的休息时间,永远有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还常听到父母不满意的声音“你才考了*分啊?“某某某都考100分了?”……
包办型父母:不给孩子自理自力的机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告诉孩子凡事都有爸爸妈妈呢,只要孩子安心读书就好。
过度在意孩子的“情绪”:听不得孩子的哭声,只要孩子一哭就依顺孩子答应孩子的要求。
主张棒棍教育型父母:认为孩子是揍大的,没有挨过揍的孩子难成大器。
……
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要有一定的尺度和方法。纵容孩子,溺爱孩子,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和包袱,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复制品,或让孩子象寄生虫一样生活,这些都不是爱孩子不是为孩子好,反而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脆弱,经不起一点打击和风浪,而最终被社会所淘汰。
想要孩子象箭一样射得高射得远,父母一定要时常反省自己的言行,反省自己的教育观,要做到真正懂得孩子,以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为据,加以正确的辅导和培育。且要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孩子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这样孩子才能象整装待发的箭一样射出他们人生最完美的轨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