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

(2025-09-16 19:07:48)
标签:

故宫博物院

大道之行

儒家文化特展

孔子

文明

分类: 按“邮”索骥
  2024年是孔子诞辰2575周年,也是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30周年。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儒学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故宫博物院、国际儒学联合会共同主办“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故宫午门上
  展览展出包括故宫博物院藏品在内的国内外近30家考古文博单位的380件(组)展品。展览通过丰富的考古实证、典籍存续、文物收藏,发掘梳理儒家文化的历史形成脉络,阐述儒家思想的核心文明理念,展示其深远影响。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西雁翅楼展厅
  展览以“大道之行”为主题,分为“溯古寻儒”“化成天下”“万世师表”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溯古寻儒”,以考古实证展现孔子和儒学诞生前中国的礼乐文明,发掘儒家文化的历史形成脉络。
  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进入文明时代,创立了以等级制度、祭祀制度为核心的早期礼制,并在夏商时期趋于成熟。西周初年,建立的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道德秩序和礼乐制度,成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所推崇的文化范式。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大动荡、大分裂的环境中提出各自的思想主张,极大地拓展了人们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秦汉时期开启了中国大一统王朝的序幕,汉武帝选择儒家思想作为官方正统思想,奠定了此后两千余年传统文化的基调。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孔子衣镜(复制品)
  迎门首件展品“孔子衣镜”(复制品)向世人展示了目前已知最早的孔子形象,文物原件出土自西汉海昏侯墓。衣镜背面最上一栏人物左为孔子,右为颜回,图像两侧墨书内容为相应的人物传记。将孔子及其弟子形象绘制到日常用具上,反映了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学地位的上升。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陶片【距今约20000年】
  距今两万年的江西万年仙人洞陶片,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年代的陶容器。陶器的发明创造、传承演变,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也向世界展现出中国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符号陶罐【新石器时代上山文化】 
  陶罐器身遍施红衣,肩颈结合部有四处两两对应的白彩短线组合。其中一组与后世的卦符“豫”卦相似,为探讨儒家经典《周易》的形成提供了崭新而重要的线索。这也是已知中国最早的酒器。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白陶鼎【商】
  2023年刚从河南郑州书院街墓地出土的白陶鼎,是最“年轻”的展品。这是商代王都首次发现的白陶鼎,反映了不同文化的技术交流。该考古项目填补了早商王都空间布局的空白,是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玉玦新石器时代兴隆洼文化
  玉玦出土时多位于墓主人耳部,被推测为兼具装饰与宗教功能的器物。兴隆洼文化玉玦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玉器组合之一,作为中华玉文化起源的实证,其礼器功能的雏形为后世玉器礼制化发展奠定基础。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玉兽面鸟纹璜【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璜正面浅浮雕神面纹,大嘴微张,有几何状獠牙,两端各有一几何化鸟纹。另一面为六组弧形折线,似“介”字形冠变形,或象征良渚典型神徽纹上部人面所戴之冠。玉璜所见獠牙神面纹在不同考古学文化中均有发现,反映早期神人崇拜在不同地域的广泛传播。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玉版 玉龟【新石器时代凌家滩文化】
  玉版中部刻八角星纹,其内涵有诸多推测,或认为是象征天地和八方的“宇宙图式”,或认为与伏羲推演八卦的记载有关。玉龟与八角星纹玉版同出,造型奇特,可能是巫术或占卜活动中的道具。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青玉人首【新石器时代肖家屋脊文化】
  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玉人首是长江中游地区史前玉雕艺术的代表作品。器物采用青白玉料制成,整体呈梯形构造,正面以阴线雕刻具象人面:枣核形眼眶内嵌圆形眼珠,三角形鼻梁饰阴线纹,方形口部外露牙齿及獠牙,耳部穿孔且冠饰、颈部等处存在孔洞。考古研究表明,此类带獠牙造型的玉人首与原始巫觋信仰密切相关,在湖北肖家屋脊等遗址中已发现多种形制实例。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夔龙纹鼎【西周】
  此鼎继承商晚期风格,增大、加宽的扉棱,更显豪放、张场。它与同出的一件簋构成典型的西土系鼎、簋组合,是一种商器周用的器用组合方式。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鲁侯爵【西周】
  鲁侯即鲁公。西周初年,周公受封鲁国,但为铺佐成王,周公长期驻在洛邑,由其子伯禽代就封,此为鲁国国君之始。因周公功勋卓著,成王特许鲁国世世代代以天子之礼乐祭祀周公,造就了鲁国浓厚的礼乐文化氛围,时人谓“周礼尽在鲁”。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伯盂【西周
  盂为供盥洗用的水器。《韩非子》引孔子言曰:“为人君者,犹盂也,民犹水也。”盂在西周有道德教化的象征意义。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兽面纹铜禁西周
  禁为承放酒器的器具,出现于西周,其得名可能与周人禁酒有关。商代因酒亡国,周人引以为戒,实行禁酒政策。武王灭商后,周公发布禁酒令《酒诰》,文中有“无彝酒”“饮惟祀”之语,意思是不要经常饮酒,只有祭祀时才可以饮酒。以“酒戒”所代表的修身律己精神,成为儒家“克己复礼”道德观念的重要渊源。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王盂西周
  此器残存底部,铭文为“王乍(作)蒡京中寝归盂。”其形制巨大,为罕见的周王作器。盂为商周贵族宴飨场合使用的盛水或盛饭器具,此类器物规格反映当时礼制用器制度。该圈足残件表面残留范线痕迹,为研究西周青铜器铸造工艺提供重要实物例证,对探讨早期青铜器铸造技术发展具有关键价值。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宋公固鼎春秋
  盖面及腹壁内铸相同铭文。因宋国开国君主微子启是商王帝乙的长子,为夸耀其显赫出身,故作器者以“有殷天乙唐(汤)孙”自称。唐(汤)即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同样是儒家文化中的圣贤君主代表。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侯马盟书春秋
  盟书又称“载书”,东周时期是诸侯或卿大夫为了加强内部团结、打击敌对势力举行盟誓活动的约信文书。在侯马晋城的盟誓遗址,出土盟书5000多件,文字可辨识者650余件,内容分为宗盟类、委质类、纳室类、诅咒类和卜筮等,对于探讨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古文字以及晋国历史具有重大意义。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楚王酓璋戈战国
  此戈有错金鸟篆铭文18字:“楚王(熊)璋严狁南越,用作萃戈,以昭扬文武之[烈]”。记楚惠王(熊)璋重击南越,作此车战用戈,用以宣扬武功。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邮票中的石鼓·吾车刻石
  《中国古代书法—篆书(二)》特种邮票第三枚图案选取石鼓·吾车刻石,通过石刻文字拓片,传递千年篆韵。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清拓石鼓文册刻石刻石:战国
  石鼓是形似圆鼓的一组花岗岩刻石,秦人曾在十面鼓形巨石上刻下十首四言诗,记述君主的游猎盛景,吾车为其中一面,石鼓文作为石刻之祖,记录了大篆向小篆过渡的笔意。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更名方
  更名方是反映秦代“书同文字”政策的最直接史料。更名方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变更和规范:一是“皇帝”名号和其他称谓、用语,二是文字的字形和使用。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海内皆臣”铭文砖【西汉
  砖面呈长方形,铭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孰(熟),道毋饥人。”砖文反映了西汉时期的大一统、重农与民本等政治观念。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正楼展厅
  第二单元“化成天下”,从儒者传承、典籍存续、思想包容等角度,提炼儒家文化的发展轨迹,从个人、社会、国家等层面,展示儒家文化的核心文明理念。
  儒家文化的核心,关乎天下,求诸内心。儒家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以建立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为理想。儒家对美好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的追求,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着中华民族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独特理解和使命担当。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孔庙、孔府、孔林》邮票中的孔子行教像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孔子讲学图轴【明
  图绘孔子端坐于苍松、杏树之下授业解惑,面前一弟子拱立聆听,三弟子侍立,另有十六名弟子沿山路而来。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朱熹 上时宰二札卷【南宋(复制品)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集大成者。此二札为朱熹中年所书,笔法遒劲精简,风格深沉古雅。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古文一体石经【三国魏
  本石经纯用古文一体,存世罕见。其内容有《春秋》《论语》等,马衡先生曾提到“一石存《论语》篇首文”,即此石,并推测其为工匠不熟悉古文字体而进行的试刻。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正始石经《尚书》【三国魏
  此石为《尚书•臯陶谟》残篇,存“言”“帝”等字,古文、小篆、隶书三体呈“品”字形排列,与其他石经三体直下排列形式不同,反映正始石经刻铭形式的复杂性。目前所见这一形式的正始石经仅有《尚书》之《尧典》与《臯陶谟》两篇。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熹平石经《诗经》【东汉
  东汉熹平石经、三国正始石经等官方校定的儒家经典定本,贞石坚固仍不免澌灭,但儒家思想却在千年传承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王树榖 人物图册•爱莲【清
  该页取自“濂溪爱莲”的典故,濂溪即北宋文学家、理学家周敦颐。周敦颐名作《爱莲说》借莲花自喻洁身自爱、清雅高贵的君子品质。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仪礼·士相见礼》简【西汉
  武威出土《仪礼》简是目前所见《仪礼》的最早版本。简文共分甲、乙、丙三编,共计469枚。甲编简牍形制硕大,保存最好,内容包括今本《仪礼》的七篇。此为其中之一,记述了君子相见的礼仪。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许初 前后出师表卷
【明嘉靖三十四年
  诸葛亮《出师表》系北上伐魏时给后主刘禅的上表,行文恳切委婉,文天祥称其“鬼神泣壮烈”,体现了儒家理想中的恪忠品格,成为后世书法家屡为书写的名篇。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明拓颜真卿大唐中兴颂【刻石:唐
  唐上元二年(761)元结撰,颜真卿书。大历六年(771)六月刻于湖南祁阳浯溪崖壁之上。其内容为平定安史之乱后,寄予大唐中兴的一篇颂文,饱含中唐文人对国家复兴的热切期望。此摩崖书风磊落奇伟,浩气充沛,有凛然不可犯之色,为颜书传世作品中字迹最大者。颜真卿作为唐代名臣,后世评价极高,被称为“极忠不避难,临难不违义”,是儒家忠义人格的代表人物。颜真卿书法雄伟刚劲、开张博大,被认为是其精忠大节的体现。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寿山石兽钮组印清乾隆
  此套组印由红、黄两色寿山石雕刻而成,印文分别为“乾隆宸翰”“奉三无私”“惟精惟一”,常搭配钤印于乾隆帝书画。“奉三无私”出自《礼记•孔子闲居》,孔子曰:“奉三无私,以劳天下”。孔子认为君主应如天、地、日月一般,无私覆,无私载,无私照,天下为公,不谋私利。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中国古代书法楷书》邮票中的九成宫醴泉铭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宋拓九成宫醴泉铭册【刻石:唐
  贞观年间将隋仁寿宫改称九成宫,作为皇帝避暑之行宫。贞观六年(632年)四月太宗至此,发现有泉水,遂命大臣魏徵作颂。该文在赞美皇帝文治武功与天子令德的同时,又言“居高思坠,持满戒溢”,颂中含谏,尽显谏臣本色。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孔子弟子像卷(局部)【宋
  此图以分段工笔设色的形式描绘孔子及颜回、闵子骞等三十六名孔子弟子,皆有榜题。孔子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从学弟子甚多。《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仲尼弟子列传》则说“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后世逐渐固定为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的说法。唐代以孔子七十二弟子从祀孔庙,而以颜回、闵子骞等“十哲”居前。此卷前段排序,大致与唐代“十哲”相符。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闵予小子之什图卷(局部)【南宋
  《诗经》是重要的早期儒家经典,受到历代统治者重视。南宋高宗赵构、孝宗赵耷书写《诗经》,命马和之绘图,今存十数卷,此即其一。《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颂”部分以十首左右为一组,每组以第一首诗题命名为“某某之什”。此卷以《周颂·闵予小子之什》共十一首诗为主题绘制,图前抄录对应篇章。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孙中山“天下为公”横幅【民国
  此原为孙中山赠予清末民初著名军事将领徐绍桢(字固卿)之作,为徐氏后人所藏。1944年,上海贫儿院房舍破败,急需修缮,徐固卿之子徐幾亭将其捐赠,以募善款。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王杖十简【东汉
  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出土的王杖十简是反映汉代尊老养老制度的重要史料,而“孝”正是儒家思想中民众道德的基石。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画像石
【东汉
  画像石从上往下包含“泗水捞鼎”“孔子见老子”“周公辅成王”等画面。其中“孔子见老子”图,老子在右,孔子在左,其间为神童项橐(音驼)。这不仅是两位学者的历史会面,更体现了儒道思想的交流与沟通,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传)梁楷 三高游赏图页【宋
  此图为《宋人名流集藻册》之一,上题乾隆帝御制诗,有“粉本疑从陆仲仁”句。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载陆仲仁曾画王羲之、高僧支道林、道士许迈三人为“三高图”。或说此图内容为表现僧人慧远、道士陆修静及陶渊明交往的“虎溪三笑”。无论何者,其主题均反映儒家与佛、道二家的交流与融合。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东雁翅楼展厅
  第三单元“万世师表”,展示儒家文化广被四海的深远影响,以超越时代、地域、民族的力量,为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
  孔子被后世奉为万世师表。他的道德准则与好学精神,垂范后世;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所倡导的礼仪、秩序,对维护国家稳定意义深远。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思想不仅影响中国文化的走向,也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积极作用。时至今日,儒家思想依然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提供有益启迪。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宫学、国史二箴卷【元(复制品)
  “宫学”指为皇族子弟设立的学校。元代宫学主修经学和史学,入学者多是勋旧贵戚的年幼子弟,教学人员学识渊博。周伯琦曾任教于宫学,所书《宫学箴》是对学生的告诫之言。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古代思想家》邮票中的孔子
  邮票画面集中描绘了孔子的面部神态,他五官端庄,双目凝视,门牙略凸,生动地揭示了这位思想家运用自己智慧进行思考的精神境界,使抽象的思维过程形象化,突出了他兼容并蓄的气度和东方哲人的典型之美,具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量。孔子不仅为人师表,而且做过官,故戴冠,表现了人物的另一个侧面。这是新中国邮票上唯一的头戴冠冕的孔子像。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孔子像轴【明
  中国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西周时期,贵族教育制度已较为成熟。孔子推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打破了贵族对知识的垄断,莫定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思想基础。两千余年来,人们怀着崇仰之情纪念孔子,以庄重之礼祭祀孔子,传承着尊师重教、慎终追远的儒家文化传统。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文庙祭器【南宋
  此组仿古铜器出土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文庙附近的一处宋代铜器窖藏,包括爵、鼎、簋、尊、觥、勺等器。爵上有“州学祭器”铭文,爵、勺可与《释奠仪图》所列礼器图式对照。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正德丁丑”孔庙祭器【明
  明正德时期孔庙祭器残毁,兖州知府罗风新铸一批,并用于阙里孔庙祭祀。此套纪年祭器均为仿古造型,与明弘治时期陈镐撰《阙里志》中所绘一致。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朱德润墓志铭卷【元(复制品)
  《朱德润墓志铭》是元代书法家周伯琦为挚友朱德润撰写的墓志铭作品,创作于其晚年。元英宗时期,朱德润(1294—1365年)赴高丽任儒学提举,与高丽文学家、政治家李齐贤交往甚密,收朴仲刚为学生,为其讲解《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文字图屏风【20世纪初
  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文字图屏风。 20世纪初,韩国屏风逐渐从屏蔽性强的功能性家具演变为装饰类物品,兼具寄予美好祝愿的祈愿功用。此屏风图文结合,将儒家思想作为主题绘于屏风之上,充分体现其对儒家文化的继承与重视。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铜象尊【日本江户时代
  汤岛圣堂是祭祀孔子的场所,在江户时代初期由以儒教治国的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建成。在此举行的释奠礼使用各地进贡的礼器,其上记录有进贡人和进贡年份,是研究江户时代释尊礼器的重要参考资料。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孝子图鎏金银壶【辽
  耶律羽之为辽太祖阿保机的堂弟,曾担任契丹东丹国左相。此壶以孝子图为装饰,侧面反映了他深受孝道观念影响。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大红色暗花纱缀 绣云鹤方补圆领【明
  此件圆领为明代衍圣公所穿用。衍圣公是孔子嫡系后裔的世袭封号,自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始封,之后为历代所沿袭。
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文华殿经筵场景
  经筵是古代帝王为研读经史、修身养性而举行的御前讲席,自宋代形成制度,明清时期尤为盛行,而文华殿便是明代经筵的固定场所。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儒家文化绵延千年,其宣扬的道德准则与好学精神垂范后世,其传递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奠定了中国教育的基础,时至今日儒家文化所蕴含的深邃智慧、崇高理念及道德准则等,仍持续为世界人民的沟通理解、文明的交流互鉴提供有益启迪。

换展提示:
  本次展览文物中,贾湖骨笛、《颜真卿楷书竹山堂连句》册和《赵孟頫行书出师表》卷展期一个月,展至10月27日,之后分别替换为上山文化符号陶罐、《明拓颜真卿大唐中兴颂》和《许初行书前后出师表》卷;
  《朱熹行书上时宰二札卷》《周伯琦篆书宫学国史二箴卷》《周伯琦楷书朱德润墓志铭卷》展期一个月,展至10月27日,之后替换为复制品;
  《伏生授经图》卷展至10月27日,之后替换为《宋人孔子弟子像图》卷,展期为一个月,后换为《马和之闵予小子之什图》卷;
  《宋人松荫谈道》页展至10月27日,之后替换为《梁楷三高游赏图》页,展期为一个月,后换为复制品;
  兴隆洼玉玦、凌家滩玉版和玉龟、肖家屋脊青玉人首展期至12月上旬。

  另注:由于我没及时关注到换展信息,错过了部分展至10月27日的展品,稍感遗憾。提醒自己下不为例,今后随时关注策展消息,避免再次错过如此规模的故宫大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