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

(2023-07-16 09:43:31)
标签:

国子文脉

第二次换展

譬若香山

犍陀罗

寿康宫

分类: 到处乱走
  2023年3月30日,一早在白魁老号吃过早餐后,前往故宫故宫博物院。赶在“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即将结束前,又一次登上午门寻找第二次展品调整后新展出的展品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午门
  新展出的展品包括:《宋拓多宝塔感应碑》册、(传)柳公权《行书蒙诏帖》卷、蔡襄《行书自书诗》卷、陆游《行草书怀成都十韵诗》卷、赵孟坚《墨兰图》卷、杨维祯《行书鬻字窝铭》轴、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卷、钱维城《君子图》轴。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卷[明]
  王守仁,浙江余姚人。明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于会稽山阳明洞讲学,设书院,世称“阳明先生”。
  《龙江留别》系王守仁同友人乔宇、吴一鹏、鲁铎等人的宴饯唱和诗。正德十一年(1516)九月,王守仁“领南赣之命”,升都察院左佥督御史。离别之际,好友设宴送行,与王守仁把酒唱和,留下“未去先愁”之伤楚、“百年何地”之感怀。本卷为王守仁手书赠吴一鹏之作,行笔清劲晓畅,章法舒朗自如,透出明雅爽脱的风神。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传)柳公权行书蒙诏帖卷[唐]
  柳公权,京兆华原人,著名唐朝书法家。唐元和三年(808)状元,后历传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尤以骨力劲健的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后世有“颜筋柳骨”之誉。
  《蒙诏帖》传为柳公权所写的信札,信中告诉对方,虽有闲官职位,但因自己年老体衰、能力有限,故无法相助,望予以谅解。据史料推测,该帖应写于柳氏任翰林院书诏学士时,而帖中“出守翰林”在文辞上与当时称谓不符,亦与柳氏用笔悬殊,应是宋人仿本。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陆游行草书怀成都十韵诗卷[宋]
  陆游,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被赐进士出身,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笔耕不辍,诗文成就斐然。其一生创作诗词近万首,诗歌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饱含爱国热情,意气风发,激情豪迈。陆游亦擅长书法,笔姿瘦硬清新,风格独具,然为诗名所掩,知之者稀。
  《行草书怀成都十韵诗》卷是陆游晚年为其友人手录旧日所作七言古诗一首,内容描写作者50岁左右在成都做官时的生活景况。此卷格调豪放跌宕,书风亦瘦硬通神,可谓词翰双美。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蔡襄行书自书诗卷[宋]
  蔡襄,福建仙游人。北宋天圣八年(1030)进士,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其书法精熟,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行书自书诗》卷书于北宋皇祐二年(1050),是时蔡襄罢福建转运使,召还汴京修起居注,遂从福州一路北行,历时半年多。沿途见闻有感于怀者,皆成诗章,即成此卷所书五言、七言诗十一首。因属个人诗稿,无意求工,故笔致飘逸流畅,点画婉转精美,充分展示了蔡襄中年清健圆润的书风特色与纯熟功力。此件由张伯驹先生于1956年捐献,张氏评价其“为蔡书之最精者”。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赵孟坚墨兰图卷[宋]
  赵孟坚,海盐(今属浙江)人。南宋宝庆二年(1226)进士,擅画水仙、梅、兰、竹石,其墨兰画法对后世画坛产生巨大影响。
  《墨兰图》卷画出兰花一丛,兰叶向外柔美地伸展,其交叉分合、阴阳向背、疏密关系皆得生动表现。兰花及兰草用笔流利洒脱,土坡用飞白笔扫出,上以浓墨破出苔点,浓淡相交,虚实结合,幽香清雅。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杨维祯行书鬻字窝铭轴[元]
  杨维祯,浙江会稽人。元泰定四年(1327)进士,善书法,风格拗强苍劲,诗风奇诡,号“铁崖体”。
  此轴录《鬻字窝铭》,赞扬江都盛端明坚韧严谨的治学精神,同时概述文字学发展成就,可称是一篇研究文字与书法发展史的学术论文。书法布局绵密又通达,结字或厚阔或疏盈,用笔圆活,融合汉隶、章草和“二王”格局,古澹朴拙中透出秀劲挺拔。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宋拓多宝塔感应碑册[唐]
  《多宝塔感应碑》立于唐天宝十一年(752),岑勋撰文,徐浩题额,颜真卿书丹,史华刻石,系唐代名家颜真卿的书法代表作。颜真卿为唐开元二十二年(734)进士,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其行书气势遒劲,正楷宏伟端博、法度森严。此碑笔用中锋,提按顿挫分明,结体严密,秀润多姿,布局纵横而不刻板,取“二王”之飘逸,褚书之潇洒,结合唐初诸名贤书,融汇诸家之长,实为集大成之作。其整体于端庄中孕育着变化,字体欹侧又不失庄重,则体现出颜体书法雄浑壮美的艺术特点。此碑多为学颜书者所宗,对后世影响深远。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钱维城君子图轴[清]
  钱维城,江苏武进人。清乾隆十年(1745)状元,历官刑部侍郎等职,为当时重要的词臣画家。
  《君子图》轴图绘松、柏、梅、兰、水仙“五君子”,松与柏立于整个画面,虬枝盘曲、雄伟挺拔,梅花在其后盛开,自然优美,双勾水仙、撇出的墨兰则相伴左右。构图平中见奇,笔法清细繁复,格调柔雅静洁。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东雁翅楼展厅
  根据展览计划,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包括(传)颜真卿行书《湖州帖》卷、明初拓《大达法师玄秘塔碑》册、文彦博行草书《三札帖》卷、解缙草书《自书诗》卷和张弼草书《千字文》卷五件文物已撤展。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协和门旁盛开的鲜花
  离开午门,穿过协和门前往文华殿“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被门前盛开的鲜花所吸引,驻足观赏。春天的足迹掠过宫墙殿宇,草木生灵都焕发出缤纷的色彩,绘出一幅绚烂画卷。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文华殿外的海棠
  “香山”是佛教圣山之一,释迦牟尼出生地附近有一座山名为犍陀摩罗,翻译过来就是香山、香水山、香醉山等,常有音乐之声,树木芳香醉人,是信众们心中不灭的精神家园。佛教传入中国后,以香山命名的山及寺庙众多,包括北京的香山。“譬若香山”一词出自佛经,形容佛祖降世时,世间种种美好变化。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犍陀罗考古遗址分布图
  犍陀罗是香遍国、香风国、芳香国的意思,位置主要在今天巴基斯坦东北部和阿富汗东部,是印度大陆文明发源地之一。犍陀罗国在公元前6世纪已经存在,犍陀罗文明的诞生始于公元前1世纪,公元1-5世纪贵霜王朝时期进入辉煌时代,公元6-9世纪逐渐衰落,公元11世纪长达千年的犍陀罗时代宣告结束。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河神像[公元前2-前1世纪]
  由于犍陀罗地处欧亚大陆连接点上,历史上受到东西方多个王朝的掌控,文化的碰撞让这里形成了多元的犍陀罗文明。它将古希腊-罗马、古波斯及古印度的艺术融会贯通,其佛造像即有西方的写实典雅,又有东方的慈悲沉静,大气兼优美,肃穆又灵动,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即犍陀罗艺术。早期的犍陀罗雕像希腊风浓郁,人物、内容也来自希腊神话。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带足杯[公元前2-公元1世纪]
  此类器型为饮器,为带支座的铜杯,肩部呈龙骨形,颈向内收,喇叭口。肩部以下部分饰有凸弧形线脚,这种横向的凸形装饰具有安息风格。深喇叭口形杯为希腊人引入,在塞人和安息人统治时期十分流行。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佛立像[1-2世纪]
  我国东晋的法显、北魏的宋云和惠生、唐代的玄奘等人先后造访过犍陀罗,留下了珍贵的文字记载。犍陀罗艺术也通过丝绸之路进入我国,其造像风格深刻影响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的佛造像,也促进了藏传佛教艺术的发展。
  佛立像,这是犍陀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佛陀面部轮廓具有欧罗巴人特征,身姿及衣纹雕刻类似于古希腊、罗马雕塑,这种佛像又被称为“希腊化的佛像”。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悉达多太子诞生[3-4世纪]
  本件石刻为佛祖从母亲右胁下诞生的题材。石刻整体线条流畅,人物造型婀娜优美,是3-4世纪犍陀罗石刻艺术的经典作品。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舍卫城神变[2-3世纪]
  这件浮雕作品构图相对简单,中间坐佛陀,左右立观音与弥勒两们菩萨。有研究认为,舍卫城神变造像的 图式在转变过程中趋于简化,是典“三尊像”形式的开始。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菩萨像[2-3世纪]
  这尊雕像是犍陀罗印度王者式菩萨的典型,高鼻深目,唇上有波浪形胡髭。菩萨的梵文原意为“追求觉悟的有情众生”,即表现为成佛前的悉达多王子也表现为未来佛弥勒菩萨,后来还有了观音菩萨。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观音菩萨像[4-5世纪]
  此菩萨立像神情肃穆又饱含悲悯,这是当时的观音菩萨,手持莲花,头戴的精美冠饰中有一尊坐佛,此特征就是观音菩萨的标志。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转法轮印佛坐像[4世纪]
  此尊像表现的是释迦在萨尔特鹿野苑初转法轮时的情形。坐佛面容安详宁静,身材匀称健美,是典型的犍陀罗风格。造像身躯强健、匀称,仿佛能感到衣下躯体的力量。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菩萨头像[4-5世纪]
  此灰白膏菩萨头像以浮雕的形式表现,头发垂下来,股的末端是卷,看起来如青铜像一般。环绕着前额有一个圆圈头饰,束住头发,具有印度-阿富汗流派特征。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弥勒菩萨像[2-3世纪]
  这尊雕像是犍陀罗印度王者式菩萨的典型,猜测为弥勒菩萨。菩萨戴精美配饰,身披帔帛。体态健硕,线条流畅,是典型的犍陀罗作品。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持莲花手[2-3世纪]
  此雕塑描绘了一只持莲花束的右手,应为菩萨手持物。手掌雕刻细腻,手指修长,轻握住莲花。花束由五朵莲花组成,其中围绕在边缘的四朵含苞待放,中间的一朵已经盛开,莲蓬上凸出,共有三层花瓣,最外层莲瓣向下垂。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波斯波利斯柱头女像柱[3-4世纪]
  女像柱源自古希腊,是以女性形象的雕塑代替神庙原有的圆柱等支撑结构。在犍陀罗地区,女像柱多为装饰而非实际的承重结构,并起到分隔不同图像的作用。这件装饰板左侧的女像柱从上至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带檐口托饰和动物像的复合钟形柱,手持莲花、臂上立有禽鸟的女像,和带纹饰满瓶和叠涩础座的柱础。女像柱右侧有两位女性供养人的形象。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亲吻场景[3-4世纪]
  此浮雕为一件嵌有亲吻场景的复合纹饰装饰板。装饰板的主体为窄条边菱形内花饰和两菱形间三角形内半花饰,左侧二阶方框内有一对正在亲吻的男女。右侧的男子头戴帽子,身着短袍,左手拥抱女子;左侧女子着希腊式长袍,右手拥抱男子。装饰板最右侧有一竖直枝叶纹饰。这种带有情欲色彩的世俗题材雕刻反映了犍陀罗艺术的另一种题材。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犍陀罗艺术的余辉
  随着犍陀罗地区日益伊斯兰化,犍陀罗艺术就像巴米扬大佛一样灰飞烟灭,幸好还有这些令人惊叹的艺术品承载着文明的记忆,讲述着曾经的辉煌。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约尼与林伽[8-9世纪]
  约尼状如磨盘,中间有孔,一端有近长方形柄。林伽以约尼为基座,如柱状,竖立于约尼的孔洞之中。林伽象征男性生殖器,约尼则象征女性生殖器母体子宫;二者组合在一起,代表了繁衍的规则。在印度,湿婆被奉为伟大的生殖之神,他深情地拥抱妻子杜尔加,二者融为一体。人们以林伽来供奉湿婆,以约尼来供奉杜尔加。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象神迦内什[7-8世纪]
  迦内什通常被认为是湿婆和波哩婆提的儿子,同时受到印度教徒、佛教徒和耆那教徒的供奉。迦内什是智慧之神,因他能够清除各种障碍,亦被称为“障碍之主”或“清除障碍者”。此外,迦内什也被视为知识、书写与学问的保护神。5世纪前后,迦内什图像出现,此后随着民间需求的增长,迦内什日益流行。
  此尊象神一面四臂,左下手持甜品碗,象鼻卷起碗中食物,坐于狮子之上。
2023.03.30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第二次换展寿康宫梨花
  离开文华殿,前往寿康宫赏梨花。和去年同一时期相比较,今年的梨花似乎提早盛开了,绿叶搭配着白色的花朵,散发出勃勃生机。下午15:00,由东华门离开故宫,结束了一天的观展兼赏花之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