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0日由陶瓷馆离开,在冰窖吃过午餐后,径直赶往斋宫。这座常年处于保养维修中的宫殿,正在举办《国家名片紫禁瑰宝—故宫主题邮票特展》,作为集邮爱好者的我如何能错过。
斋宫
本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首次与中国邮政联合举办文化主题展览,通过将新中国发行的故宫主题邮票和相应的故宫文物合璧呈现,反映党领导下文物保护和文化宣传方面的成就,献礼建党百年。
斋宫
斋宫是皇帝行祭天祀地典礼前的斋戒的处所,位于紫禁城东六宫之南,毓庆宫西。明代和清前期,祭天祀地前的斋戒均在宫外进行。康熙后期,皇四子胤禛取得了皇位。胤禛即位后,宫廷内部斗争十分激烈,雍正帝为确保平安,于清雍正九年(1731)在紫禁城内兴建斋宫,将祭祀天地前的斋戒仪式改在宫中进行。
普票中的故宫角楼
《明、清扇面画》邮票
《故宫和卢浮宫》邮票
故宫与邮票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53年,故宫角楼首次出现在邮票上。1982年,明清扇面画成为第一次出现在邮票上的故宫文物。1998年,故宫太和殿与法国卢浮宫一起登上中国和法国联合发行的特种邮票,开启了故宫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传播中国文化的新篇章。
故宫主题邮票特展
展厅中,56套1732枚邮票、54件邮票手稿等分“江山多娇”“美轮美奂”“大有既藏”“邮传万里”四个单元展出。一批往日难得露脸的“名画”集体展出。故宫院藏的《五牛图》《五岳图》《千里江山图》或全卷或片段在邮票上展示出来,如同徜徉于祖国山河和传统文化之中。
故宫汇天禄琳琅,藏盛世瑰宝,凝瑞聚秀,集粹了浩浩华夏文明。邮票笼天缩地,纳于方寸,展现了一个袖珍版的泱泱大国。
《千里江山图》,北宋王希孟作。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渺的江湖,山石皴法以披麻皴为主,设色继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全幅构图景象雄浑壮阔,气势磅礴,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更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少见的巨制。“咫尺有千里之趣”,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四景山水图》卷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刘松年绘,卷分为四段,分别绘有春、夏、秋、冬四时景象,全卷书风精巧,彩绘清润,季节渲染十分得体,笔墨苍逸劲健,是刘松年将界画与四时山水主题完美结合的代表之作。
“天上紫微星,地上紫禁城。”明清紫禁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座皇宫,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木构宫殿建筑群。紫禁城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大文物,从宏观到微观,都是东方建筑的瑰宝。正因如此,紫禁城的身影多次出现于邮票之上,华夏匠心,于斯为盛。
白玉镂雕龙凤璧[战国]
玉璧表面刻出略微凸起的勾云纹,孔内透雕一条螭龙,兽身,独角,长尾,身侧似有翼,两侧各透雕一凤。玉璧的制作工艺十分精致,从样式上判断,此器应是佩挂于人身的大型组佩中部的主要饰件,佩带者应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此盒呈菊瓣形,通体髹朱漆,盒壁厚约一毫米,胎薄体轻,采用夹纻胎技法制成。此种技法是用漆或漆灰将若干层布糊裱在一起,又称“脱胎”,具有坚实轻巧的特点。

鸡血石是中国特有的珍贵石材,由于含辰砂而呈红色斑块,色泽艳丽,红如鸡血,故名。是备受人们喜爱的印章材料。其开发使用始于元代末期,盛于清代,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主产地为浙江昌化和内蒙古巴林。其石质细腻、晶莹温润,红斑聚散不一,千姿百态,深受文人雅士以至皇室的青睐。清代康熙以来历代皇帝和后妃多用鸡血石作宝玺。邮票图案中乾隆、嘉庆两方宝玺均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乾隆宸翰”宝玺[清乾隆]
此玺用昌化鸡血石刻制,随形雕刻池塘荷花小景。石上有作者题款云:“莲塘三十里,四面起清风。鸳鸯飞不去,只在藕花中。己卯夏日过西湖,见莲花烂漫,摹之于石,以博大雅一哂云尔。”可知此印制作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取材于西湖景色。乾隆帝将其刻成御用玺印后,同样爱不释手,经常钤盖于其御笔书画之上,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位风雅皇帝的文人情调。
“惟几惟康”宝玺[清嘉庆]
此玺用昌化鸡血石刻制,随形雕云龙纹。“惟几惟康”语出《尚书·益稷》:“安汝止,惟几惟康。”说的是人君奉天命以临民,安其位者,要谨慎检点微小的杂念,严格律几,防微杜渐。
《景泰蓝》邮票中的缠枝莲纹鼎式炉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鼎式炉[元]
器物造型源自古朴庄重的青铜鼎。元代掐丝珐琅器的装饰多以盛开的缠枝莲花为主题,花朵舒展饱满,枝叶肥厚,并衬以小花苞。珐琅质地细腻,釉面光亮,其中的葡萄紫、草绿、绛黄色呈半透明状,具有宝石般晶莹深邃之感。
《景泰蓝》邮票中的缠枝莲纹直颈瓶
宣德款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直颈瓶[明]
直颈瓶的造型端庄稳重,通体以浅蓝色珐琅为地,饰掐丝填红、宝石蓝、黄、白(砗磲白)等色珐琅釉的缠枝莲花纹。珐琅釉质地细腻,色彩纯正,瓶底足内阴刻双线“宣德年制”款。
《景泰蓝》邮票中的天鸡尊
乾隆款掐丝珐琅天鸡尊[清]
天鸡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乾隆时期的内务府造办处曾以多种工艺制造天鸡形象。这件天鸡尊体态优美,形象生动,有着神异和吉祥之感,是陈设观赏的佳品。
《景泰蓝》邮票中的缠枝莲纹多穆壶
乾隆款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多穆壶[清]
多穆壶是蒙、藏少数民族盛装水或酥油茶的器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风情,清代满族亦以此盛装奶茶。此件多穆壶在壶身上镶嵌了珊瑚、绿松石、青金石等各色宝石,与掐丝珐琅固有的色彩和谐呼应,装饰独特而巧妙。

《明清家具》邮票
明清家具
黄花梨雕螭纹圈椅,明代坐具。圈椅用黄花梨木雕成,背板稍向后弯曲,上雕双螭纹。藤心座面,腿间管脚枨自前向后逐渐升高,称“步步高赶枨”,寓意步步高升。四腿外撇,意在增加座椅的稳定感。
黄花梨透雕螭纹方桌,清代承具。桌带束腰,四腿内安霸王枨,与面心底部穿带结合,将桌面承重均匀地传递到四足。牙条与腿相交处安镂空螭纹挖角牙,勾首卷尾,雕工极精。腿足外角做出委角线,较为少见。
《和田玉》邮票中的玉双童洗象
玉双童洗象[清]
和田玉雕双童洗象,玉色青白,无杂质。一名童子站在象背上倒水,另一名童子持帚给象擦洗。洗象是佛教的传统题材,“象”和“相”同音,洗象有破除名相执著的含义。
《和田玉》邮票中的玉长乐谷纹璧
玉长乐谷纹璧[东汉]
玉璧为和田玉,有红紫色沁斑。璧两面雕谷粒纹,出廓部分正中镂空刻“长乐”二字,字两侧对称透雕独角螭龙。玉璧外圈边侧阴刻乾隆皇帝御题诗一首。这件玉璧采用浮雕、透雕、阴刻等工艺以及在圆形璧外出廓透雕等新雕琢法,增强了玉璧的装饰效果。
《金铜佛造像》邮票中的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
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明]
佛像面容安详,身姿端正,右手触地施降魔印,左手结禅定印,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台上,莲台上部中间錾刻“大明永乐年施”款。永乐款鎏金明亮、衣饰华美、装饰繁缛称著于世。此件佛像简洁生动,质感极强,体现明代宫廷造像的上乘水平。

《洛神赋图》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依据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植的浪漫主义诗篇《洛神赋》创作而成的,是中国古典名画中的艺术瑰宝。邮票将原作长575厘米的《洛神赋图》呈现在方寸之内,并在保持原画风貌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连同《洛神赋》原文一并呈献给收藏者。
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复制品)
此图是根据三国魏人曹植所写《洛神赋》而创作的故事画。画面开首描绘曹植在洛水河边与洛水女神瞬间相逢的情景,曹植步履趋前,远望龙鸿飞舞,一位“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云髻峨峨,修眉联娟”的洛水女神飘飘而来,而又时隐时现,忽往忽来。后段画洛神驾六龙云车离去,玉鸾、文鱼、鲸鲵等相伴左右,洛神回首张望,依依不舍,一种无奈离析之情显现画面。
《钧窑瓷器》邮票中的尊
钧窑玫瑰紫釉渣斗式花盆[北宋]
渣斗是古时的唾盂,这个花盆采用了渣斗的样式,盆底有五个渗水孔,并刻有数目字“六”。“六”表示在一套十个花盆中的大小,数字越大,花盆越小。这件钧窑花盆最艳丽之处在于其釉色,玫瑰紫釉是宋代钧窑创烧的一种窑变釉,釉料中含有氧化铜、铁、钴、锰等呈色元素,经1300左右高温烧制而成,呈色绚丽多彩,斑驳瑰丽。
《龙泉窑瓷器》邮票
龙泉窑青釉刻划折枝花果纹执壶[明]
龙泉窑的青釉因为使用了石灰碱釉,所以釉质丰厚柔和,莹润如玉。这件执壶的造型可看作由玉壶春瓶加流和柄而成,与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烧造的青花玉壶式执壶造型相似,应也是依宫廷出样做成。
《石涛作品选》邮票中的梅竹图
石涛梅竹图轴(复制品)
石涛(1642-约1718),俗姓朱,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灭亡后,出家为僧,法名原济,字石涛,号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工于诗文,擅绘山水、兰竹、花草及人物。其笔情纵恣凝练,独具创新,对扬州画派和近、现代中国画的影响极大。与清初画坛朱耷、髡残、弘仁合称“四僧”。
《梅兰竹菊》的邮票
清金农《梅花册》之水边林下闲数花鬓
金农(1687—1763),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梅兰竹菊》邮票中“梅”,主图选自画家金农的《梅花册》,画面上的“梅”格调拙厚淳朴,树姿苍劲,暗香浮动,独占春光。上面配诗选用了北宋王安石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浴马图》为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的名作,图中绘夏日疏林间,奚官在水塘为骏马洗浴纳凉的情景。人物与马各具姿态,生动自然,相互呼应,营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人物衣纹流畅,树木坡石勾勒简练,色不掩墨,青绿与浅绛结合,色彩清丽雅致。

《挥扇仕女图》相传也为唐代周昉所绘,这是一幅描写唐代宫廷妇女生活的佳作,描绘了13位头挽高髻、细目圆面、长裙曳地的妃嫔和宫女形象。图中色彩丰富,以红色为主,兼有青、灰、紫、绿等各色。冷暖色调相互映衬,显现出人物肌肤的细嫩和衣料的华贵。

冯承素行书摹兰亭序卷(复制品)
东晋永和九年(353)春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他的朋友们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会,成就天下第一行书和文学经典《兰亭集序》。此卷被认为是唐代书法家冯承素所摹,摹临结合,自然生动,被认为是最精美的唐摹本。
《东周青铜器》邮票中的龟鱼纹方盘
铜龟鱼纹方盘[战国]
龟鱼纹方盘原为清宫旧藏器,形体巨大,铸造精湛,内底饰龟鱼戏水图案,外底铸立体兽形足,以其瑰丽雄奇的纹饰与造型见称,其工细瑰丽的盘体龟鱼纹与蓄势待发的四立体兽形足相得益彰,是战国青铜盘中罕见的佳作。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小型张主图采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战国邮驿凭证-虎节,装饰则为战国用的封泥印。画面简练古朴,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铜虎节[战国]
虎节体扁平,作伏虎形,昂首张口,一面刻划铭文5字:“王命,命传赁。”“命”字下有二道短横,表示此字用两次。铭文表示持虎节者身负王命,所经过的驿站要负责接待。驿站是古代供传递文书、官员来往及运输等中途暂息和住宿的地方,虎节是使者持之远行可得食宿的信物。
《金银器》邮票中的金瓯永固杯
金瓯永固杯[清乾隆]
杯金质,口沿中部錾篆书“金瓯永固”,另一面錾“乾隆年制”四字款。外壁满錾宝相花,花蕊以珍珠及红、蓝宝石为主。两侧各有一变形龙耳,龙头上有珠。三足皆为象首式,额顶及双目间亦嵌珠宝。金瓯永固杯是乾隆皇帝在每年新年明窗开笔时饮屠苏酒所用。
《古琴与钢琴》邮票中的古琴
古琴亦称“瑶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也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尊为“中国民族乐器之王”。“古琴”邮票中画面主图是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唐代“大圣遗音琴”正反面,背景图案为武汉汉阳的古琴台旧址,清代南阳陈敬翔绘制的“琴台古韵图”局部,以及清代书法家宋湘《琴台题壁诗》碑刻图局部,反映了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中国2011—第27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邮票中的扁方壶
“扁方壶”邮票的图案由两个元素组成,主图选用的是宜兴出产的紫砂方壶,背景图是无锡锡惠名胜区的“天下第二泉”。
宜兴窑扁方壶[清道光、咸丰年间]
茶壶用姜黄色砂泥制成。壶腹两面刻诗文装饰,一面阳文隶书“杜陵东园铜壶,容三斗,重十三斤,永始元年供工长造,护昌、守啬夫宗、掾通主,守左丞博、守令并省”,另一面阴文行书“竹屋纸窗苏学士,微云疏雨孤山人。志远”。壶底钤篆书“茶熟香温”四字方印款。此款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制壶名人申锡的印章款。
蟠龙藻井
斋宫作为皇帝祭天祀地典礼前的斋戒之所,殿内中央用等级最高的藻井装饰。斋宫的藻井为斗八方形,在顶心明镜下雕有蟠龙,口中悬珠,与周围龙纹天花板互相衬托,整个殿堂显得庄严肃穆。
故宫主题邮票特展
本次展览有一批经典文物和邮票同框展出,邮票中出现的故宫文物涵盖瓷器、玉器、珐琅器、绘画、书法等类别。此次配套展出了25件文物,除5件书画复制品和1件青铜莲鹤方壶复制品外,余下19件都是国家珍贵文物原件。
文华殿
离开斋宫,前往文华殿书画馆,“庙堂仪范—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一期)”正在此展出。人物画是描写人物形象与活动的传统中国画画科之一,细分为历史人物、宗教人物、风俗、仕女等多种题材,以技法论则有工笔、写意之别。自古人物画就因其劝诫教化的社会功能和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受到人们的重视。
《成汤网解三面图》
汤,商王朝(约前17-前11世纪)的开创者,又名成汤。汤推翻了夏桀的残暴统治,建立了商朝,会盟诸侯,四夷臣服。“网解三面”,讲述成汤有好生之德,命百姓捕捉禽兽时网开三面。
《摹明太祖像》轴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史称他“武定祸乱,文致太平”。画中朱元璋身穿织金盘龙袍,头戴翼善冠。衣纹用“铁线描”,面部渲染多层叠加,富有立体感。
《清高宗朝服像》轴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清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统治期间,清朝经济、军事均达于极盛,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发展。此为弘历二十六岁时朝服像,人物面容和服饰采用了西洋焦点透视画法,讲究解剖结构及比例,立体感强。
《苏武牧羊图》轴
苏武(前140-前60),汉武帝时出使匈奴,滞留漠北十九年而坚贞不屈,是历史上不辱使命的代表人物。系任颐写意人物代表作。
《武侯高卧图》卷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生前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为“忠武侯”,后人尊称其为“武侯”。卷中孔明偃卧竹林,意态潇洒。衣纹用马远“折芦描”,用笔简逸而传神,具文人意趣。
《张飞像》轴
张飞(?-221),三国蜀汉大将,辅佐刘备成就帝业,忠勇善战,有“万人敌”之称。图中张飞头戴幅巾,身穿云龙纹圆领袍,怒目直视,气势雄伟。人物衣纹用“铁线描”,细致传神。
《列女图》卷局部
西汉大臣刘向取典籍所载历代著名女性,纂为《列女传》七篇,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约348-409)据此画成图本流传。此卷为宋摹本。人物用“铁线描”,衣纹采“复笔法”,以表现褶皱及飞舞,很有特点。舆服器物,保留了汉代制度,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女史箴图》卷局部
西晋大臣张华作《女史箴》,列举了历史上宫廷女性的模范,表达了对当时后宫干政的忧虑。顾恺之将其演绎为十一段故事,此卷为宋人白描摹本,首尾完整。人物与布景的比例保留着中古时期人物画的特点,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笔法流畅,临摹者出自李公麟一派。
《女孝经图》卷局部
唐朝侯莫陈邈(侯莫陈为复姓)之妻郑氏著《女孝经》十八章,以为女德楷模。此卷描绘《女孝经》前九章内容。每章之后,有楷书录文。人物衣纹用“铁线描”,刻画细致,设色古雅。人物形态秀美,神情雍容,渲染精工,是南宋人物画代表作。
《历朝贤后故事图》册
《历朝贤后故事图》册共描绘从周文王之母太任以至明宣宗张太后等十二位后妃的贤德故事。人物衣纹近“铁线描”,用笔工谨细致。人物造型及布景汲取西洋画法,面部刻画类明代仇英,五官纤秀。
《婕妤当图》轴
此图描绘西汉元帝观看斗兽时突然有熊逼近,身边侍从惊逃,唯冯婕妤挺身挡在皇帝身前。人物刻画用“铁线描”,布景清雅。
《木兰戎装像》扇页
木兰替父从军故事,出自北朝民歌《木兰诗》,歌颂了坚贞勇敢、不慕荣华的女子形象。图中木兰头戴红缨盔,手持长弓,英姿飒爽。人物衣纹用“铁线描”,淡设色,形态生动。
《临李公麟明妃出塞》卷
王昭君,汉元帝时选入宫中,竟宁元年(前33)汉与匈奴和亲,她自愿出嫁呼韩邪单于为妻。“明妃出塞”描绘王昭君和亲匈奴故事。图中王昭君与女侍皆裘帽窄衣,人物作“游丝描”,人马造型准确。李公麟传本为清内府所藏,清高宗弘历曾反复临写,多有画院中人代笔、润色。
离开文华殿由东华门出故宫博物院,结束一天的观展之旅。随着“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不同展期和主题的展出,开始计划下一次的故宫之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