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

标签:
与天久长丝绣撷英翰墨流芳随方制象美育人生 |
分类: 按“邮”索骥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曾成钢作品《莲说》
博物馆矗立的《莲说》雕塑,是曾成钢的《莲说系列》之一,造型唯美,熠熠生辉。作品体现了艺术家对美的理想和精神升华的追求,与博物馆本身的主旨相契合,难怪我最近多次在不同的博物馆和美术馆门口见到这个系列的作品。
特展门票
《西周青铜器》邮票中的何尊(1)
西周青铜器整体风格简朴凝重,但其中也不乏精致的艺术珍品,何尊,古代礼器,青铜器上部为喇叭形的圆口,下部为方形,周壁有四条扉棱,从口部延伸到底部,通体有以兽面纹为主的花纹,器形极为庄重,有铭文122个字,记述了周武王、成王治理天下,营建新都的重要史实。
宅兹中国-何尊[西周早期]图
淳化大鼎[西周](2)




蛙纹钺[商晚期]
跪射俑[秦]
两诏权[秦]
饕餮纹方座簋[西周早期]
牺尊[西周早期]
东郡虎符[秦]
鎏金铁芯铜龙[唐]



八瓣团花描金蓝琉璃盘,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盘通体呈蓝色,具有透明感,盘内刻满纹饰,由内而外分为数层,中心为八瓣蕉叶状围成的团花,体现了唐代中国与伊斯兰国家间的沟通与交往。
玉羽人骑翼马[西汉晚期]
石刻菩萨造像[北周-隋代]
“与天久长”瓦当[西汉早期]
鎏金铜浮屠(3)[唐]
银熏炉[唐]
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唐]
鎏金伎乐纹八棱银杯[唐]
盝顶舍利函[唐]
清华藏珍-织绣展厅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有织绣四千六百余组件,以明清及近代藏品居多,锦缎、纱罗、丝绒、刻丝等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品种应有尽有。清华藏珍•丝绣撷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织绣部分)展览中织绣藏品绝大多数来自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旧藏,本展甄选馆藏精华,以歌颂设计制作的智慧、手工技艺的高妙、传统织绣的魅力。

中国书画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表现方法、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而享誉世界美术之林。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有着丰富的中国古代及近现代书画收藏,包括自明代以来各个时期、各个流派名家的代表作品,能够清晰、系统地反映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脉络。清华藏珍•翰墨流芳-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书画部分)展览从数千件藏品中精心挑选出90余组件,力图向观众呈现一部明代以来的中国书画艺术发展史。

这幅《战马哀鸣图》如同类作品一样“一洗万古凡马空”,但更具感情色彩。立马静中有动,英姿飒爽。马鬃、马尾在烈烈风中任由翻飞。马身信笔刷染,墨色丰富,结构准确,以传统余白手法暗融西画解剖明暗造型。徐悲鸿画马之所以超越前人,还在于其诗意隽永、而有所寄托。壮年时,他身处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他以马写志,咏物抒情,借马的奋勇精神激励国人的斗志。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有家具一百四十余组件,以凳椅类、桌案类和柜架类为主,尚有少量橱柜类家具,时代自明至近现代。清华藏珍•随方制象-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家具部分)展览的家具藏品绝大多数来自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旧藏,虽篇幅有限,难窥全貌,但仍可看作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众多珍品的一个缩影。

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先秦时代已出现坐卧用具和置物之具,汉代的漆木家具已经十分精美,自南北朝以后,高型家具随着“垂足坐”的生活方式逐渐开始流行,经历唐宋时代的发展,至明清时期,家具制作技艺更加娴熟精湛,形体结构愈加科学合理,中国古典家具进入鼎盛时期,孕育了享誉世界的“明式家具”。

中国铜镜兴盛于战国,繁荣于两汉,辉煌于隋唐,宋代以后在总体上却是一种江河日下的状态;日本铜镜自平安时期起,逐步发展,至江户时期,已完全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几百年中款式丰富、争奇斗艳。“扶桑止水-王纲怀捐赠和镜展”,探究和镜一路走来的脉息,展现日本和镜文化及其与中国文化的渊源。

蓬莱纹和镜以巨鳌、蓬莱山、鹤、龟、松、竹、梅、桔、南天诸要素为显著特征,龟、鹤代表长寿,松、竹、梅体现了高贵的品格,蓬莱纹鲜明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长寿理念,蓬莱纹镜在和镜中占有较多的数量与最高的声誉。

南天,又称天竹、天竺、南天竹、南天竺,是日本庭院种植的重要植物的重要植物品种。民间传说中,南天可以排除灾难、驱赶恶运,因此将南天纹饰作为铜镜图案,能保家宅平安。江户时代中后期,南天作为和镜主纹饰,被广泛采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有陶瓷两千七百余组件,时代自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其中以明清时期的藏品居多。清华藏珍•晚霞余晖-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瓷器部分)展览的瓷器藏品绝大多数来自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旧藏,以清康、雍、乾三朝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为主。

清康熙素三彩牡丹花形吸杯。花瓣施绿釉,釉面刻划叶脉纹理。外壁一侧贴塑花梗形吸管,施紫釉。此杯为吸水器,釉面所施紫绿色釉,称素三彩釉。素三彩始于明代永乐时期,其特点是釉色以黄、绿、紫三种色釉为主,基本上不见红色,故而称之,以康熙时期最为盛行。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八仙温酒壶,器整体造型呈葫芦形,由两部分组成,上部盛酒,下部注热水温酒,用以长酌。两截相合,恰为一整体,设计新颖巧妙,别具风格。里白釉,外部通体青花釉里红装饰,以釉里红河水为底衬,上绘青花八仙人物纹饰。底落“养和堂制”青花楷书款。“养和堂制”款为清代雍正、乾隆、道光年间景德镇官窑瓷器的堂名款。

清乾隆青花卷草花卉纹书灯,灯直口、圆唇、短颈,上为扁圆腹,下承高圈足折沿浅底盘,灯一侧有椭圆形流口,另一侧为把柄,柄肩上有一小环。通体施透明釉,口沿有一周齿牙纹,其他部位均以缠枝卷草花纹为主。

清光绪仿乾隆粉彩九龙瓶,瓶外壁饰多层粉彩装饰,口沿饰回纹及下垂如意云头纹一周,颈部为黄地缠枝花纹,颈肩相接处饰变形蕉叶纹,腹部绘黄地粉彩九龙纹作为主题纹饰,腹底饰海水浪花纹一周。

清光绪“太湖秋操”牡丹吸杯,吸杯花蕊为器底,盛开的花瓣为器身,长长的花梗为器柄。器柄中空,可以吸水,故称“吸杯”。通体粉彩为饰,绿彩饰柄,花瓣以墨彩勾边,内填淡粉色。淡绿色花梗上竖写墨字楷书“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安徽太湖附近秋操纪念杯”字样,由此可知此杯为当时军队秋季操练的纪念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