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

(2020-07-02 21:00:03)
标签:

与天久长

丝绣撷英

翰墨流芳

随方制象

美育人生

分类: 按“邮”索骥

    2019年12月17日,请假一天赶在《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展出的最后一天前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欣赏陕西文物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这次汇集。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2016年9月开始对外开放,承载着清华人传承中华文化艺术使命的梦想,融汇中华文明历史创造者的智慧,充分展示馆藏精品,展现百年清华深厚的人文底蕴。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曾成钢作品《莲说
  博物馆矗立的《莲说》雕塑,是曾成钢的《莲说系列》之一,造型唯美,熠熠生辉。作品体现了艺术家对美的理想和精神升华的追求,与博物馆本身的主旨相契合,难怪我最近多次在不同的博物馆和美术馆门口见到这个系列的作品。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特展门票
    2019年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经陕西省文物局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共同商议,以周、秦、汉、唐历朝精品文物为基础(兼及唐以前其他历史时期,在精选的300余件展品中,一级文物达189组件)举办“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献礼。主题确定为“与天久长”,典出汉代吉语,以此祝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运昌隆、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汉唐盛世的精神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薪火永续、与天久长,寓意丰富,深刻而美好。特展展期为99天,寓意“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和“九九大运,与天终始”。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

    陕西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周、秦、汉、唐等14个王朝的建都之地。展览以周、秦、汉、唐文化为主要轴线,通过民之初生(石器时代至商代)、创制垂法(西周)、秦国崛起(春秋战国)、皇帝临位(秦朝)、天子居中(汉朝)、多元融汇(魏晋南北朝、隋朝)、天衢盛世(唐朝)七个单元,从艺术视角展示了以周秦汉唐为代表的陕西历史文明的发展脉络和璀璨华章,堪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现。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西周青铜器》邮票中的何尊(1)
  西周青铜器整体风格简朴凝重,但其中也不乏精致的艺术珍品,何尊,古代礼器,青铜器上部为喇叭形的圆口,下部为方形,周壁有四条扉棱,从口部延伸到底部,通体有以兽面纹为主的花纹,器形极为庄重,有铭文122个字,记述了周武王、成王治理天下,营建新都的重要史实。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宅兹中国-何尊[西周早期]图
    作为镇国之宝,何尊乃西周初之器物,该器内底铸有铭文,其中有“宅兹中国”四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表明了洛邑的象征意义乃是处于分野之“中”的内涵—西周时期的周王经常在“天下之中”的东都接受“四方”诸侯的朝拜。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西周青铜器》邮票中的牛首夔龙纹鼎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淳化大鼎[西周](2)

    堪称国宝中的国宝“淳化大鼎”,此鼎最大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腹壁上铸有三个半圆形大耳,这种形制的铜鼎为特例,至今仅见此一器。它是迄今所见西周青铜器中最大、也是圆鼎中最大者,是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艺术造诣。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秦公镈[春秋早期]

    秦公镈上面的九条飞龙,代表了它尊贵的身份。从下方的135个字的铭文中得知,秦公镈是秦武公祭祀祖先的礼器,能在演奏乐曲的时候,发出最后的延长音。它的铭文对研究秦代先祖的历史极为重要,也有助于了解春秋早期秦地的青铜铸冶技术及音乐文化,雕刻的铭文也是学习大篆的上范本。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乳丁纹四耳簋[西周早期]
    乳丁纹四耳簋,器身分置四组牛首环耳,带长方形垂珥,两耳间设置扉棱。腹部中央饰一周带状直棱纹。上、下各三排长乳钉纹。圈足饰三组两两相对的龙纹。圈足内底有菱形网格纹。耳部先铸,尔后再与器身合铸。此簋形制庄重,构造复杂,威严神秘,不仅是青铜器中的精品,还具有宝鸡地区极强的地域特色。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蟠龙金带钩[春秋]
    缕空浇铸而成的龙首蟠龙金带钩,是春秋时期秦国黄金制造业高度发展的经典之作,体现了秦国精湛而且独特的黄金制造工艺。它的造型十分奇特,钩首为龙头,钩身盘踞着四条龙,龙身上的细纹象征着身的鳞甲。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鹰嘴金怪兽[战国晚期]
    这件黄金制成的奇怪动物,之所以被称为怪兽,是因为它是多种动物的集合体:身体似羊、嘴似鹰、角似鹿、蝎形尾,四蹄立于花瓣形托座上。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怪兽的两只抵角是由两两身相连、背相对的16只小鸟组成的,而且蝎形的尾巴也是一只小鸟的样子。因此,这件小小的怪兽身上竟隐藏了十七只小鸟,体现出工匠们的睿智巧思和精湛做工。根据金怪兽底盘上的小孔,学者们推测可能是匈奴族首领帽上的冠饰。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鸟盖瓠壶[战国]
    该壶呈瓠瓜形,前鼓后曲,壶盖立雕鹑鸟,鸟嘴可以启闭。壶身为宽带纹及蟠螭纹相间。八棱形壶鎜,壶盖与壶鎜有链条相连。这种瓠瓜造型的青铜壶较为少见,设计应参考了北方草原皮囊壶的造型。其细密繁缛的纹饰,生动形象的装饰,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伯各卣[西周早期]
    该件卣为陕西宝鸡竹园7号墓乙室出土。同时出的有两件,一大一小,还有一件尊。三件均有相同铭文,这也符合当时尊、卣配合使用的习惯。该卣椭圆体垂腹,羊首提梁,梁上二牛首盖面,器腹饰卷角翘出的兽面纹,盖缘和器颈饰龙纹,圈足饰龙纹,其装饰风格与伯各尊相同。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神面鱼纹尖底器[新石器时代]

    面鱼纹尖底陶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约公元前4000年。神面鱼纹尖底器表面,抽象地展示出人面、鱼和鸟等几何纹图案,将艺术的创意和实用的器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反映了人面图案在“鼎盛期”的辉煌成就。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蛙纹钺[商晚期]
    兵器或刑具。长方形直内,钺身中为镂空蛙形,蛙圆目,背饰涡纹,作爬形状。该器造型、纹饰较为独特,有巴蜀青铜器的风格。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跪射俑[秦]

    秦兵马俑世界闻名,千人千面非常震撼,而这尊跪射俑是精品中的精品。在出土的1000多尊陶俑中,都有多多少少的损坏,但这尊跪射俑却是其中最完整、没有经过人工修复的陶俑。两千多年了,发丝细节依然清晰可见。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两诏权[秦]
    铜质的“两诏权”就是今天的砝码或秤砣,这件器物的壁上刻有铭文,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诏书和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诏书,这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诏书。诏书被铸或刻在许多量器上,或做成铜方版镶嵌在铁权上,钉在木质容器上,作为法定的标准器发布到各地。所以它不仅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见证,而且也是研究古代衡制的珍贵资料。而且这件文物上刻的字体是小篆,也就是说,书同文、车同轨、量器统一都是从秦始皇二十六年开始的。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饕餮纹方座簋[西周早期]
    到商周时期,“饕餮”出现在青铜器的纹饰当中。在现有发掘的商周青铜器中,有很多兽面装饰。饕餮纹是一个神兽的正面像,有对称的双角、双眉、双耳,圆瞪的眼睛、獠牙咧口。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牺尊[西周早期]
    牺尊造型是综合多种动物形象的瑞兽,头部似食草动物,头上两柱形龙角之间有一对尖状鹿角相互交错。尊身似鹿,两耳细长竖起,四肢刚健,但四足却长着食肉动物的利爪。臀、腹滚圆,小尾巴竖起。一对似鸟翼、又似鱼鳍或鬃毛,从下腹部和两腿弯处伸出。前腿直立、后腿蹬地做弯曲状,看姿势似乎要撒腿狂奔,又好像在祥和地俯视着什么。牺尊除腿部无纹饰外,其他部位布满夔龙纹、凤鸟纹、兽面纹、双身共首的蛇纹和窃曲纹等精美纹饰。整件器物形体厚重精致,纹饰风格诡异奇特。这件牺尊造型独特,极为罕见,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和艺术观赏价值,是一件非常难得的商代青铜器艺术珍品。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东郡虎符[秦]
    东郡虎符呈卧虎状,虎背有错金铭文,字体为小篆,左右两半铭文相同:“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东君。”从铭文上看,东郡虎符应该合阳陵虎符一样都是秦始皇时代的用品。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鎏金银竹节铜熏炉[西汉]

    国宝级文物鎏金银铜竹节熏炉熠熠生辉,熏炉通体鎏金鋈银,精雕细镂。熏炉的底座上透雕着两条蟠龙,两条龙昂首张口咬住竹柄。竹节形的柄分为五节,节上还刻着竹叶,柄的上端有三条蟠龙将熏炉托起。熏炉为博山形,炉体下部雕饰蟠龙纹,底色鎏银,龙身鎏金,炉体上部浮雕四条金龙,龙首回顾,龙身从波涛中腾出,线条流畅,造型奇妙。九条龙装点其间,“九”在我国古代是皇权的一种体现。据其上的铭文记载,此炉是西汉皇家未央宫的生活用器,是汉武帝刘彻送给姐姐长阳信公主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鎏金铁芯铜龙[唐]
    这件铜龙是铁质的,通体鎏金,身体细长,两只有力的前脚紧扣地面,龙头与上身呈“S”型,龙嘴张开,露出牙齿和弯曲的龙舌,两只圆睁的双眼直视前方,龙角紧贴头部向后伸展,龙尾从高高上扬的后肢处反折向龙头上方。整条铜龙身体流畅,极富动感,体现出唐代龙的生动美与气势美,堪称精品。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神面与双兽纹石刻[新石器时代]
    神面与双兽纹石刻出土于陕西神木石峁城址,是距今4000年前后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址,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等级很高,它是古国或王国的一个都邑性的城址。从石雕上的图案来看,当时的布局和构图已经非常讲究,建筑也很豪华壮观,这曾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此次在清华的展示,是石峁遗址文物出土后第一次公开的展出。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折尊[西周早期] 
    折尊又叫旂[qí]尊。“旂”的本意是古代的一种带铃铛的旗帜,上面有龙的图案。折尊乍一看和何尊很像,但上面的纹样要更多更精细。通体是精细的云雷纹,腹部是大兽面纹,非常华丽。这尊出土在白家村窖藏的青铜器,和墙盘一起,是周代微子家族兴衰的见证者。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金肩饰[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金肩饰出土于芮国国主恒公的墓葬,是我国春秋早期保存最完整的高等级贵族墓地。除了金肩饰外,还出土了金匕首,金扳指(佩韘),透过实物资料,依稀可以感受到芮国曾经的辉煌鼎盛。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中国古代书法—隶书》邮票中的曹全碑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曹全碑》[东汉]拓片
    该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年),碑文颂扬合阳县令曹全的德政,出土于明朝万历年间,该碑是西安碑林博物馆,保存最完好的汉代名碑,堪称碑之典范。此碑用笔轻巧,笔划灵动飘逸,为汉碑灵巧秀美的代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彩绘跽坐侍女俑[西汉早期]

    汉景帝阳陵出土的彩绘跽坐侍女俑,这个精致的小姐姐面相清秀,还带着淡淡的微笑。她身上穿着的这种衣服,叫做深衣,是当时最常见的穿衣样式,就像个长长的袍子裹在身上。她正跪在地上,这种坐姿叫做跽坐,膝盖着地,屁股坐在小腿和脚跟的位置,汉代人在很多正式的场合,都普遍采用这样的坐姿。和兵马俑比,汉阳陵出土的陶俑面部表情并不严肃。阳陵里的万千塑像脸上都带着淡淡的微笑,带来这样变化的原因,主要还在于西汉初年,尤其是文景之治时期,由于与民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的推行,带来了社会政局的安定,百姓生活的富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绿琉璃瓶[隋]

    绿琉璃瓶出土的墓葬位于西安市东郊的长乐路,那一带是隋大兴城的兴宁坊。瓶体大致是个球形,瓶口为管状,中空与瓶身相接。肩部对称凸起4个三角形,造型很现代,腹部装饰着4个突出的圆形饼,瓶底还有圈足。这是流行在丝绸之路上的萨珊玻璃器,这件玻璃瓶正是丝绸之路上兴盛贸易的见证者。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螺钿花鸟纹平脱镜[唐]

    螺钿花鸟纹平脱镜做工极为精细,八出葵花形,镜背涂了漆,镶嵌着用蚌片磨制成的图案。内区有8组小宝相花图案,外区为4对展翅鸳鸯,间以4组较大的宝相花图案。它的美,需要你在光下换着角度,看到蚌片、绿松石片闪耀出彩色的光才能充分感受到。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三彩釉陶卧驼[唐]

    这尊三彩釉陶卧驼唐三彩,骆驼四肢屈跪卧地,尾巴卷曲上翘,背上垫一块椭圆形的、四周有打褶花边的毡子。双峰间背负着驮囊,还有更多宝贝显露出来:象牙、丝绸,两侧带马蹬壶、花口盘和凤首壶等。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胡人备马图[唐]

    胡人备马图,身着窄袖圆领红袍,足蹬黑色长筒靴的高大胡人,正用右臂夹着马脖子,左手在调整马络头的松紧;另一位胡人瘦小一些,双眉紧蹙平视前方,两手作勒缰状。白马右前腿和左后腿抬起,左前腿右后腿直立,张嘴、竖耳、圆目怒睁。画面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即将出行,胡人驭者准备就绪的场景。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丝绸之路文物》邮票中的玻璃盘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八瓣团花描金蓝琉璃盘[唐]

  八瓣团花描金蓝琉璃盘,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盘通体呈蓝色,具有透明感,盘内刻满纹饰,由内而外分为数层,中心为八瓣蕉叶状围成的团花,体现了唐代中国与伊斯兰国家间的沟通与交往。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丝绸之路邮票中的仙人骑马玉饰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玉羽人骑翼马[西汉晚期]
    用羊脂玉雕琢的玉羽人骑翼马,玉质洁白无瑕,由翼马、羽人、踏板三部分组成。玉马昂首挺胸、张口露齿,双目前视、双耳竖立,腹部两侧雕有双翼,马尾高扬,右前蹄悬空抬起,四蹄错落,作奔驰状。马背上的羽人高鼻长脸,双耳过项,肩臂部生翼,左手握缰绳,右手持灵芝草。长方形踏板上线刻着涌动的祥云,云和马蹄、马尾融为一体,衬托出一副羽人骑马遨游天际的神姿。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石刻菩萨造像[北周-隋代]
    这尊菩萨残像体量较大,因此得以表现许多细节,现只存腰部以上部分。菩萨头戴高花冠,上有圆形饰物,挂坠璎珞和珠串,中间上方有月牙和宝珠。脸型宽阔,细眉长目,鼻翼宽厚,面带微笑,五官的刻划使用精准劲利的线条,简介勾勒出慈悲温和的相貌。菩萨佩戴精致华丽的项圈,有菱形和椭圆形宝物和花朵形装饰,挂着璎珞和铃铛。整尊佛像虽然大半部分已经残,但是如此体量且雕凿精美的菩萨像并不多见,依然可以体现出北朝至隋代佛教雕刻艺术的高超技术和极强的表现能力。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与天久长”瓦当[西汉早期]
    “与天久长”瓦当出土于咸阳市渭城区汉景帝阳陵陪葬墓园,泥质灰陶,圆形当面,当心有一个半球型乳凸,外有一周凸棱。当面用不穿过当心的凸起十字双线分割成四等份,各有阳文篆体一字,上下读右起为"与天久长",寓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鎏金铜浮屠(3)[唐]
    铜浮屠又称鎏金浮屠,出土于陕西宝鸡法门寺地宫,现藏于宝鸡法门寺博物馆(珍宝阁)。该浮屠为模铸成型,精致玲珑,四角正方形亭单层阁式,分为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内盛放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一枚,第四枚佛指舍利就在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的棺盖内。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银熏炉[唐]
    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熏炉由炉身、炉盖组成,盖面隆起,底沿饰一周莲瓣纹,上有五朵莲花,花蔓相互缠绕,每朵莲花上有一龟回首,口衔瑞草,下层莲瓣镂空便于香气溢出。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指莲花,也就是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佛性。龟寓意长寿,自古便是我国的吉祥物,后传至各国,均被做为“吉祥、延年益寿”的象征。古人以其长寿,以为其无所不知,常用其背壳作为占卜之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唐]
    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为银质,通体押饰花纹并涂金。函体作正方形,盝顶,函体和函盖以铰链相接,前置锁钥,顶盖可启合。盖面錾两只飞龙,张牙舞爪,栩栩如生。四周以缠枝花环绕,飞龙间有一火焰珠。四侧斜刹各錾双狮戏珠纹,底衬卷草。立面边栏则各饰两只人身阔尾形迦陵频伽鸟,均有头光,一作双手合掌,一为双手捧莲。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鎏金伎乐纹八棱银杯[唐]
    鎏金伎乐纹八棱银杯杯身被錾出八个棱面,这八个区域内分别装饰着乐伎、侍者和舞蹈者。杯的足沿装饰有环状连珠,手柄上有指垫,上饰高鼻深目的两个胡人头。文物无论从人物形象、服饰还是乐器、舞蹈都表现出浓郁的西域风格,充满着浓郁的西域色彩。它代表了唐代工艺制作最高水平,见证了丝绸之路畅通时的繁荣和开放的盛唐对外交往的频繁和强盛。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
盝顶舍利函[唐]

    盝顶舍利石函为盝顶式,,汉白玉雕凿,函刹刻斜列式如意云头各四朵,石函叶方形,盖与身之间有子母扣,四周有浅浮雕人物图4幅,分别为送舍利图、高僧说法图、迎宾图和安葬图。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清华藏珍-织绣展厅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有织绣四千六百余组件,以明清及近代藏品居多,锦缎、纱罗、丝绒、刻丝等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品种应有尽有。清华藏珍•丝绣撷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织绣部分)展览中织绣藏品绝大多数来自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旧藏,本展甄选馆藏精华,以歌颂设计制作的智慧、手工技艺的高妙、传统织绣的魅力。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翰墨流芳展厅
  中国书画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表现方法、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而享誉世界美术之林。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有着丰富的中国古代及近现代书画收藏,包括自明代以来各个时期、各个流派名家的代表作品,能够清晰、系统地反映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脉络。清华藏珍•翰墨流芳-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书画部分)展览从数千件藏品中精心挑选出90余组件,力图向观众呈现一部明代以来的中国书画艺术发展史。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战马哀鸣/徐悲鸿
  这幅《战马哀鸣图》如同类作品一样“一洗万古凡马空”,但更具感情色彩。立马静中有动,英姿飒爽。马鬃、马尾在烈烈风中任由翻飞。马身信笔刷染,墨色丰富,结构准确,以传统余白手法暗融西画解剖明暗造型。徐悲鸿画马之所以超越前人,还在于其诗意隽永、而有所寄托。壮年时,他身处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他以马写志,咏物抒情,借马的奋勇精神激励国人的斗志。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清白传家图/齐白石
  “清白传家”是齐白石画白菜时常用的画题。画家生于“糠菜半年粮”的穷苦之家,认为白菜是菜中之王,念念不忘“先人三代咬其根”,宣称“菜根香处最相思”,常以青白菜谐“清白”之音,一生喜画白菜,并以自己的作品画面能够洋溢“蔬笋气”为荣。齐白石画的白菜,宛如田地里刚出土。本幅作品白石老人用水墨画了四棵大小、舒卷、深浅不同的白菜,干净、壮实,带着泥土的芳香。他用篆书笔法中锋一转锋,准确地勾出白菜的轮廓,再用蹲笔刷出菜叶,然后用小笔破墨勾筋,使菜叶墨色丰富,层次分明。四棵白菜的方位聚散穿插得恰如其分。好一副田园之气。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灵芝寿桃图/潘天寿
    潘天寿先生的灵芝寿桃图,平淡朴实的灵芝和寿桃却蕴含着回天神力,生机昂扬。最普通的画也体现了中国自强不息,中庸的精神。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竹鸟画/李苦禅
    李苦禅擅画花鸟和鹰,师从齐白石大师,晚年常作巨幅通屏。他的作品继承中国画优良传统,并融中西技法为一炉,渗透古法又能独辟蹊径,在实践中出新。作品具有笔墨厚重豪放,气势磅礴逼人,意态雄深纵横、形象洗炼鲜明的独特风格。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东坡笠屐图/张大千
   东坡笠屐图,图中人物是北宋文学名家苏东坡,但其与人们惯常所见之学士形象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富有文人的高洁品行和优雅气质。纵览全图,画法工谨精细,古朴闲雅。人物比例适当,神态自若,形神俱备,古意十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葡萄熟了/黄胄
    此幅《葡萄熟了》表现了一个健康美丽的新疆姑娘,带着丰收的葡萄满载而归的情景。她皮肤黝黑微红,神情欢快兴奋。上身罩一件宽大的红色长袍,下身穿碎花阔脚长裤,赤裸双脚。
黄胄的作品总会流露出对生活如火一般的热情,造型简练精准,用笔坚定有力,极富生活气息,形成其鲜明个性的的艺术特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黄海纪游图/黄宾虹
    黄海纪游图画中主中景,使观者有如不经意间兀入世外桃源之境。寥寥几个乱山头围出谷地一角,中间大片余白以为云气,山凹处简笔勾勒出两位文人仕士。空间结构经营巧妙,真正将中文人山水计白当黑、虚实相济、离合参差、变化无穷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清华藏珍-家具展厅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有家具一百四十余组件,以凳椅类、桌案类和柜架类为主,尚有少量橱柜类家具,时代自明至近现代。清华藏珍•随方制象-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家具部分)展览的家具藏品绝大多数来自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旧藏,虽篇幅有限,难窥全貌,但仍可看作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众多珍品的一个缩影。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家具的木材
  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先秦时代已出现坐卧用具和置物之具,汉代的漆木家具已经十分精美,自南北朝以后,高型家具随着“垂足坐”的生活方式逐渐开始流行,经历唐宋时代的发展,至明清时期,家具制作技艺更加娴熟精湛,形体结构愈加科学合理,中国古典家具进入鼎盛时期,孕育了享誉世界的“明式家具”。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王纲怀捐赠和镜展
  中国铜镜兴盛于战国,繁荣于两汉,辉煌于隋唐,宋代以后在总体上却是一种江河日下的状态;日本铜镜自平安时期起,逐步发展,至江户时期,已完全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几百年中款式丰富、争奇斗艳。“扶桑止水-王纲怀捐赠和镜展”,探究和镜一路走来的脉息,展现日本和镜文化及其与中国文化的渊源。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蓬莱纹柄镜
  蓬莱纹和镜以巨鳌、蓬莱山、鹤、龟、松、竹、梅、桔、南天诸要素为显著特征,龟、鹤代表长寿,松、竹、梅体现了高贵的品格,蓬莱纹鲜明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长寿理念,蓬莱纹镜在和镜中占有较多的数量与最高的声誉。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南天纹柄镜
  南天,又称天竹、天竺、南天竹、南天竺,是日本庭院种植的重要植物的重要植物品种。民间传说中,南天可以排除灾难、驱赶恶运,因此将南天纹饰作为铜镜图案,能保家宅平安。江户时代中后期,南天作为和镜主纹饰,被广泛采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清华藏珍-清瓷展厅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有陶瓷两千七百余组件,时代自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其中以明清时期的藏品居多。清华藏珍•晚霞余晖-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瓷器部分)展览的瓷器藏品绝大多数来自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旧藏,以清康、雍、乾三朝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为主。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素三彩牡丹花形吸杯
  清康熙素三彩牡丹花形吸杯。花瓣施绿釉,釉面刻划叶脉纹理。外壁一侧贴塑花梗形吸管,施紫釉。此杯为吸水器,釉面所施紫绿色釉,称素三彩釉。素三彩始于明代永乐时期,其特点是釉色以黄、绿、紫三种色釉为主,基本上不见红色,故而称之,以康熙时期最为盛行。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青花釉里红八仙温酒壶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八仙温酒壶,器整体造型呈葫芦形,由两部分组成,上部盛酒,下部注热水温酒,用以长酌。两截相合,恰为一整体,设计新颖巧妙,别具风格。里白釉,外部通体青花釉里红装饰,以釉里红河水为底衬,上绘青花八仙人物纹饰。底落“养和堂制”青花楷书款。“养和堂制”款为清代雍正、乾隆、道光年间景德镇官窑瓷器的堂名款。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青花卷草花卉纹书灯
  清乾隆青花卷草花卉纹书灯,灯直口、圆唇、短颈,上为扁圆腹,下承高圈足折沿浅底盘,灯一侧有椭圆形流口,另一侧为把柄,柄肩上有一小环。通体施透明釉,口沿有一周齿牙纹,其他部位均以缠枝卷草花纹为主。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仿乾隆粉彩九龙瓶
  清光绪仿乾隆粉彩九龙瓶,瓶外壁饰多层粉彩装饰,口沿饰回纹及下垂如意云头纹一周,颈部为黄地缠枝花纹,颈肩相接处饰变形蕉叶纹,腹部绘黄地粉彩九龙纹作为主题纹饰,腹底饰海水浪花纹一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太湖秋操”牡丹吸杯
  清光绪“太湖秋操”牡丹吸杯,吸杯花蕊为器底,盛开的花瓣为器身,长长的花梗为器柄。器柄中空,可以吸水,故称“吸杯”。通体粉彩为饰,绿彩饰柄,花瓣以墨彩勾边,内填淡粉色。淡绿色花梗上竖写墨字楷书“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安徽太湖附近秋操纪念杯”字样,由此可知此杯为当时军队秋季操练的纪念品。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墨行光影展厅
    “昂托安•莫蒂耶:墨行光影”展出比利时艺术家昂托安·莫蒂耶的五十多幅中国水墨代表作,他的绘画作品与中国古代艺术产生共鸣,兼具中国传统和现代水墨的手法。此次展览主要选取大尺幅作品,绘画手法类似中国书法,笔触清晰可见。其作品既形象又抽象,将微小与宏大雄伟连接,将内在与生存必需连接,展现出永恒的主题。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摄影展展厅
    对中国而言,20世纪30年代是至关重要的十年。“博萨德与罗伯特•卡帕在中国”展览展示了两位杰出摄影记者的作品,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报道中国这一时期的战争景象。瑞士记者博萨德自1931年以来生活和工作于中国。罗伯特·卡帕是当时最著名的战地摄影师,他于1938年作为摄制组的一员来到中国。博萨德和罗伯特·卡帕既是好友,同时也是《生活》杂志的竞争对手。他们不约而同地报道类似的事迹、洞察相同的战争画面。这让我们有独特的机会看到一个多层次的叙述:透过西方的视角观看中国的历史,关于新闻摄影中真理的问题,以及战时摄影的力量。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吴冠中》半身像雕塑
    值吴冠中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清华大学、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联合策划和举办以“美育人生”为主题的大展,对吴先生一生在国民美育启蒙中所产生的影响做一次宏大的表述。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厅
    本次展览除了展出吴先生各个阶段的优秀作品以外,还呈现出许多相关文献、图片、文章、手稿和画具等。在策展的理念中采用图文交互叙事的方式,作品的分布板块是在其代表性的话语引导下铺陈开来。这是关于一个人的图像叙事和其思维、语言表现的结合,以此让每一位观众能够从外而内去洞悉这位伟大的艺术家。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吴冠中作品选》邮票中的水巷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故乡清晨
    本次展览展出吴冠中先生的画作无论是早期的还是晚年的,也不论是油画还是彩墨,画面表现无一例外地干净、澄澈,把世间的景象揉成一片纯粹的色彩,再让自然的或世俗中的事物成为点、化成线,变作这混沌之中的声鸣,如浩瀚天宇中的星汉,亦如流星划过夜空的轨迹。
 
另注:
    1.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何尊和墙盘(4),仅从9月10日开展展出至10月7日,近1个月的时间。因此错过了近距离观赏镇国之宝的机会,只好留下遗憾下次再弥补了。在2008年9月14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和2008年9月19日首都博物馆“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中曾目睹过这两件文物,但年代久远,记忆已经模糊了;
    2.标注(1)-(4)为国家文物局发布《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中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均为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可谓是珍宝中的珍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