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宝活起来-《国家宝藏》第二季

标签:
《国家宝藏》第二季国宝华夏五千年 |
分类: 按“邮”索骥 |
我们为什么爱国宝?因为历史那么浪漫,中国人敬天法祖,国宝寄存着祖先的生命智慧。我们为什么讲国宝?国为我们想知道我们是谁,当我们自知,才会自尊,才会自爱,才会真正意义上自信。
2017年第四季度开播的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这档将高冷的博物馆呈现在综艺的舞台上的节目,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憾。这个节目为我们解释了,“我是谁?我从哪儿来的?”“我是中国人,我从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走过来的”它让我了解到自身文化的基因,感到当个中国人很幸运,此生不悔入华夏。《国家宝藏》第二季启动
“我们,为什么是今天的我们?一入华夏,文脉澎湃不息,是文字赋予我们开天辟地的力量,是仪礼造就我们纵横千年的信仰,方寸之间藏调和乾坤的气度,表里之行存敬事如神的衷肠,日月轮转、动静无常,幸好我们仍能在祖先的创造里,找到让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答案,照见中华五千年不变的模样,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让国宝活起来,国家宝藏,我们来了。”《国家宝藏》第二季于2018年12月9日起每周日晚19:30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CCTV-3)首播,《国家宝藏》第二季继续由央视和故宫两大文化体强强联手,河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山东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将从第一季的八大博物馆(院)手中接过了讲述中国故事、让国宝活起来的接力棒。
2018年12月9日,不变的初心,对历史依然怀抱温情与敬意。接棒第一季的九大馆,新的博物馆看门人,再次组成九大博物馆天团,开启透视华夏多元文明的全新维度。它们是与世界超级外国链接的故宫博物院,纳四主慷慨之志河北博物院,根系三晋、贯通五千年华夏文明山西博物院,率万世师表、礼成家国山东博物馆,华天岭南、扬波海丝之路广东省博物馆,藏天府之韵、生欢喜之美四川博物院,立彩云之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文化中心云南省博物馆,守河西魂魄、传丝路文明甘肃省博物馆,书写多元文明的浪漫传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每一座博物馆守护一方文化宝藏,聚集而成便是中华文明多元格局的版图。第一集故宫博物院,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立国,择国之中立宫。故宫,在近600年的时间里,承载着国家记忆,延续着中华文脉,撑起了一城一国的魂与魄。当人们走进故宫,这一刻,每个人都成为了时间与空间的连接点,故宫博物院是中华文明的会客厅,每一天都迎来无数崭新的好奇目光,106万平方米的空间,红墙悠悠,宫阙重重,每年有1600万观众行走在这座活着的文物之城,见证它的浩荡威仪,它的蓬勃生机。
样式雷建筑烫样
烫样,即模型制作,是各项建筑设计的关键步骤,例须恭呈御览钦准后,才能据以绘制施工设计图、编制《工程做法》(即设计说明),及核算工料钱粮。康熙朝以来,雷姓世家先后八代效力皇家建筑设计,并长期主持样式房事务,参与了皇家建筑工程从选址、规划、设计、施工以至管理的全过程,被世人美誉为“样式雷”。他们留下的两万余份图档是全世界已知规模最大的建筑图像资源,是今人探索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奥秘的珍贵档案,更是全人类共享的智慧资源。
感谢雷式家族的匠心营造,感谢营造学社的忠诚守护,更要感谢王其亨老师的团队,以学术为天下公器,让中国古建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李白草书《上阳台帖》,共25字,此帖传为李白传世的唯一书迹,全卷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法度不拘一格,一如李白豪放、俊逸的诗风。帖上有宋徽宗、张晏、欧阳玄、乾隆皇帝等历代王公贵族、文人墨客的题跋和观款。

金瓯永固杯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杯为金质,鼎式,圆形,直口。口沿錾回纹一周,一面中部錾篆书“金瓯永固”,寓意疆土、政权永固;一面錾“乾隆年制”四字款。外壁满錾缠枝花卉,花蕊以珍珠及红、蓝宝石为主。两侧各有一变形龙耳,龙头上有珠。三足皆为象首式,取“吉祥”谐音之意,象耳略小,长牙卷鼻,额顶及双目间亦嵌珠宝。
国宝守护人誓言:“守护历史、守护世界记忆;守护历史、守护逸翰长风;守护历史,守护国泰民安。”
2018年12月16日,华夏大地,山河相依,多元文化,相生相融。广东,面海而兴,至秦朝设南海郡以来,两千两百多年历史,何其精彩。第二集广东省博物馆,作为中国几千年以来对外贸易的窗口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东自古以来敢于开放、兼收并蓄的精神,以及出口贸易行销世界的昔日辉煌,正在掀开新的历史篇章。
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
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手绘于桑皮纸之上,用水彩画成,一百五十多个人物,五十多组生产、生活场景,以农耕、桑织、茶叶、瓷器为主题,千年的中华立命之本,薪火相传之根从未改变,当壁纸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外销,世界看中国,它就是其中的一扇窗。这些农耕商贸图壁纸跟随商船漂洋过海,最终挂在英格兰约克郡夏活庄园的中国房间,两个多世纪之后,其中的十二幅,重回老家中国广州,成为中英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
广州港两千年持续开放的大港,它所输出的外销品,输出的文化,都向世界展示了广东自古以来改于开放兼收并蓄的精神,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古代商贸的繁荣和艺术成就。
宋金项饰
宋金项饰是1987年首次发现“南海I号”时出水的,饰长1.72米,由四股八条纯金金线编织而成,呈麻花状,葡萄纹饰长条带钩为首,四个环状搭扣成尾。
国宝守护人誓言:“守护历史、守护海帆流彩;守护历史、守护海域华光;守护历史,守护血脉乡情。”
2018年12月23日,我们的祖先尊重自然,创造文明。博物馆的存在,将这动人的历程及其结晶珍存下来,让我们知来处、明去处。第三集河北博物院,大禹治水,依山川之势曾将华夏划为九州,九州之首是冀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冀,是希望的意思,而珍藏守护这片希望之地的历史文化宝库,就是今天的主角。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此器方形案框,案面原为漆板,出土时已朽。底部是两雄两雌跪卧的梅花鹿,四龙四凤组成案身。四龙独首双尾,上吻托住斗拱,双尾向两侧盘环反勾住头上双角。四凤双翅聚于中央连成半球形,凤头从龙尾纠结处引颈而出。集铸造、镶嵌、焊接等多种工艺于一体,复杂精巧,无以复加。中山国是狄人建立的国家,铜方案的造型体现了鲜明的地域艺术风格,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工艺美术价值。
2008年曾于中国科学技术馆的《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见过此文物,当时简介中介绍其名为“错金银龙纹方案”。
彩绘散乐浮雕,画面由十五人组成,演奏者均为女子,她们手持笙、箜篌、方响、筝、琵琶、筚篥、横笛、拍板、座鼓等乐器,仿佛正在合乐演奏。这件彩绘散乐浮雕既真实再现了唐末五代时期的乐舞场面,又展现了古代曲阳工匠高超的艺术水准。交错分布,主次分明,表现了五代时期乐队吹奏表演的歌舞升平之景。伎乐人物表情生动,服饰、器具刻画精细,艺术风格上承大唐之余韵,下启宋辽墓葬壁画散乐图像之先声,美轮美奂,弥足珍贵。
1973年发行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邮票中“长信宫灯”
2000年发行的《中山靖王墓文物》中的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摄于2017年)
长信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此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这种环保理念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我有幸于2008年中国科学技术馆《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和2017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展》中两次亲眼目睹此宝藏。
国宝守护人誓言:“守护历史、守护至美天工;守护历史、守护乐舞清平;守护历史,守护强国之光。”
2018年12月30日,“中国”这个词首见于青铜器何尊底部的铭文,周天子在殷墟故地雄视四方,自豪地说“宅兹中国”,尽管那时的中国面积有限,但却是天下之中,怪不得我们每次说起中国就豪气干云,原来这底气自三千年前就开始酝酿了,这就是文物给予我们的最确证的自信。第四集周身洋溢欢喜之美的四川博物院,我们只知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却忘记了在千百年岁月长河中,这片天府之土在山水的滋养间,早已从容自得,独具一格了。
《东汉画像砖》中的井盐生产
“井盐生产•东汉”,画面以山林为背景,林中可见各种飞禽走兽,还有人张弓射箭的狩猎场景。制盐这一场景主要出现在画面的下半部分,盐井位于左下角,井上有两层高架。辘轳置于第二层,绳两端各系一吊桶。上下交替汲卤,高架旁有一盛卤槽,并用一竹笕经过山峪将卤引入右侧的长形(容器内)灶上。灶上有五釜,灶的左端是火门,门前一人架柴煽火,中间二人背负柴火负责运输。
盐场画像砖(摄于2016年)
2016年曾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中寻找到这枚邮票上的盐场画像砖,此次《国家宝藏》中推荐的这件文物虽与邮票上的有所区别,但大体内容相似,应是出自同一模版。
制盐画像砖(摄于2017年)
此画像砖是汉代四川盐场的写照,从中可以看到当时制盐的全部过程。煮盐是汉代重要的手工业之一,盐业也是汉政府三大重要赋税收入之一。汉代的制盐业颇为发达,当时盐的种类主要有海盐、池盐和岩盐。其中井盐主要产于川滇地区,尤以蜀地井盐闻名全国。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把产销盐铁权力收归国有,全国设立盐官,实行盐业专卖制并管理盐业。东汉和帝时期,宣布“罢盐铁之禁,纵工煮铸”,把盐铁开采和专卖的权力让给豪强大姓,蜀地盐场生产也由私家经营,豪强大族把持盐井。
我曾于2017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展》中亲眼目睹此宝藏,当时并未留下什么印象,这次通过节目中对国宝前世、今生的讲解,加深了对先辈用智慧改变生活的了解。一块制盐画像砖,展现了四川盐井人非凡的创造力,古人的奇思妙想、匠心所得,如同文明之路上的灯塔照耀我们走过漫漫长夜,也将继续成为当代国人科技复兴的精神动力。
格萨尔唐卡
唐卡是藏族人彩色的信仰,鲜亮纯净的色泽,就是我们眼中,山川、湖泊、天空、草原的颜色。这十一幅唐卡描绘的是这片离太阳最近的土地上,先民们世世代代、祖祖辈辈,传诵的不朽传奇《格萨尔》。有人说读懂它,你就读懂了藏族人的眼神。格萨尔唐卡就像连环画一样,讲述了格萨尔从天界到人间,从十三岁赛马称王,到平息各种战争,再到地狱救妻、返回天界。数百个故事场景被巧妙地安排在一套唐卡中,用寺庙、宫殿、楼房、山石、云彩、树林等作为分隔、联结故事情节的手段,意蕴无穷。后蜀残石碑
这是几块经历过战火的“劫后余碑”,碎石残片上的秀美正楷,诞生于五代离乱之际,当时藩镇割据互相撕扯,兵变篡权频频发生,而重峦叠嶂中的蜀地却偏安一隅,十年不见烽火,巷陌笙歌不断,芙蓉花开满城。直至赵匡胤统一中原,兵灭后蜀,石经的雕刻工作也没有停止。它历时近200年,碑石上千数,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十三经石刻,融儒家经典之大成,被后世学子奉为圭臬,传诵千年。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只刊刻了七部儒家石经,分别是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孟蜀石经、嘉祐石经、御书石经、乾隆石经。后蜀石经是这些石经中字数最多、刊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种。
国宝守护人誓言:“守护历史、守护泽世之工;守护历史、守护人民史诗;守护历史,守护薪火千年。”
2019年1月6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二十五个少数民族自古便安居在云南,他们创造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时也吸收保存着汉文化的优秀内容。第五集走进云南省博物馆,一起感受多样文明在彩云之地融合绘就的美丽图景。
青铜贮贝器,古滇国贵族用它来储存货币海贝,它也是彰显权贵地位、歌功颂德的重要器物,在诸多贮贝器中,这件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尤为珍贵,器身两侧有虎形双耳,器盖上铸有四牛,整个器物最显眼的位置,是一名鎏金骑士。二千多年前,古滇人将自己的生活,记录在贮贝器上,无声史书流传至今。跨越两千多年的时光,云南人与脚下这片大地相生相息,同自然和谐共生,从末改变的云南儿女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
2017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秦汉文明展》中展出过此件青铜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这也是第三件同时出现在国家宝藏第二季中国宝,足见去年《秦汉文明展》的高规格,庆幸当时没有错过。
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
金翅鸟梵名“迦楼罗”,源自古代印度神话传说,是佛教护法中是天龙八部之一。它鸣声悲苦,以龙为食,能消除水患,大理国人逐渐将其作为自己的图腾之一,将金翅鸟立于塔顶或藏于塔内,尊其为镇水之神。这座金翅鸟鹰首、羽冠、火焰尾,展翅若飞,银质、鎏金、水晶珠,光彩夺目。聂耳小提琴
1935年5月24日,电影《风云儿女》上映,《义勇军进行曲》迅速传遍全国,聂耳却于当年7月意外溺水身亡,而这把第一次奏响国歌的小提琴却留了下来,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记忆中见证历史的“国宝”。这把看似普通的小提琴出产自德国,历经战乱走入和平,八十多年过去了,四根琴弦依然光亮如初,拉动琴弓仍能奏出动人的旋律。
国宝守护人誓言:“守护历史、守护生灵之源;守护历史、守护海晏河清;守护历史,守护赤子国魂。”
2019年1月13日,新疆,古称西域,浪漫的秘境,考古人的乐园。两千年前西汉张骞在这里走出了一条贯通东西的丝绸之路,东西文化、四大文明,在这里互通、交融,一个个秘境破土而出。第六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拂去西域的千年黄沙,你能在这里感受到时间的静止。千年前的西域,千年后的新疆,绵延不绝,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2016年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中的《西域历史的记忆-新疆历史文物陈列》中见过此三尊木桶中的一尊,当时简介中的名称为“彩绘舞女俑”。曾经流年辗转的绢衣彩绘木俑们,它们美在大唐,活在当下,必将盛放在未来。
伏羲女娲像图(摄于2016年)

2016我曾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和田地区出土文物精品展》中发现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的图片介绍,但可惜实物当时并未对外展示。
国宝守护人誓言:“守护历史、守护大唐风华;守护历史、守护生生之德;守护历史,守护丝路传奇。”
2019年1月20日,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摔伤认江南。祁连山冰雪孕育出大片富饶的绿洲和草原。奔腾的天马支撑起一个自强不息的大国梦想,第七集甘肃省博物馆。六万年前人类在此栖息,创造社会文明。汗血天马,征服黄金通道,开启汉唐丝路文明,踏响盛世梵音。西北的风沙吹响河西走廊悠扬千年的驼铃。信仰的风,在此穿过,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生命、文明,因为祁连和黄河的滋养得以繁衍。
我于2014年曾经参观过甘肃省博物馆,亲眼目睹了本期节目中推荐的三件国宝。铜奔马名气太大,驿使图因出现在邮票中也得到了我重点关注,而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却因造型奇特而引起了我的兴趣,当时没有错过实属有幸。
1973年发行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编号邮票,其中第六枚图案“铜奔马”,图案为浅棕色衬底上的马踏飞燕侧面造型,这是马踏飞燕首次进入我国邮票。
《中国旅游年》邮票
1997年发行的《中国旅游年》纪念邮票,邮票主图即为马踏飞燕,象征着中国旅游事业的腾飞。1983年“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
《中国旅游日》邮票
2013年5月19日,是我国第三个“中国旅游日”,中国邮政发行《马踏飞燕》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邮票主票图案为中国旅游的标志马踏飞燕-铜奔马的侧影,同时发行的附票图案为“中国旅游日”的标志和宣传口号。
铜奔马(摄于2014年)
铜奔马躯体壮实,集西域马和蒙古马等马种的优点于一身,特别表现出河西种马良马经过训练后的“对侧步”特征。铸造者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精准地把握力学平衡原理,将马的全部重量集中在一只飞鸟身上,摄取奔马三足腾空、一只超掠飞鸟使其回首惊顾的刹那瞬间,塑造了风驰电掣的千里马形象。
一座铜奔马,飞驰古今,凝聚了中华民族奔腾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古往今来,华夏儿女守护故土疆土的初心不变,深情不改。丝绸之路上,归燕来兮,马蹄声声,深蓝浩瀚里,风帆翼翼,我们对安定与和平的希冀,也将一往无前。
邮政储蓄绿卡
1982年8月25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为纪念这一集邮文化界的盛事,在著名画家吴作人的提议下,原邮电部选中“驿使图”为邮票图案,发行了J85《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小型张1枚。
1995年《驿使图》代言邮政储蓄绿卡,悄然成为中国邮政的“形象大使”。
驿使图画像砖(摄于2014年)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摄于2014年)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在甘肃秦安大地湾出土,是仰韶文化类型彩陶。头像作圆雕式,尤其是发式表现得最为生动。前额齐眉、向后披发齐颈,梳理得十分整齐。器形为两头尖的长圆柱体,下部略内收,腹双耳已残。陶瓶造型以抽象的线条与人头像相结合,颇具特色。装饰以雕塑与彩饰构成一体,极其自然,是一件既具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的古代艺术品。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走过怎样的路?是这个世界上每一个民族对血脉根基的求索与追问。读懂了彩陶,就看到了先民对美、对自然的理解,看到了他们热烈的生命力和奔腾的想象力。
国宝守护人誓言:“守护历史、守护铁马山河;守护历史、守护四海通达;守护历史,守护彩韵陶魂。”
2019年1月27日,周王灭商,分封天下。姜子牙辅政首功得齐国,周公得鲁国,从此齐鲁之地率天下之礼称霸东方,第八集山东博物馆。齐鲁霸业早已消散,但其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精神依然在传承。以礼治国,以礼立人,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可能并未曾料到自己的思想会对中华文明产生如此至深至远的影响。
国宝守护人誓言:“守护历史、守护盛世韬略;守护历史、守护美器食礼;守护历史,守护华夏衣冠。”
2019年2月3日,三晋大地风起云涌的春秋岁月中,诞生了无数如关云长一般的忠孝节烈、神勇威武的英雄,第九集山西博物院。四千多年前,大禹凿石导河的起点从这开始,自此中华先祖克服艰险、一路向前。中华文明的第一次社会变革之前,这里是试验田。许多新秩序、新思想的诞生,这里是起点。无数个起点,才走出了今日三晋的辉煌,奔流在血脉里的温热贯通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
国宝守护人誓言:“守护历史、守护翰墨春秋;守护历史、守护国韵华音;守护历史,守护漆彩万华。”
2019年2月10日第十集《国家宝藏》特展揭晓盛典。
金瓯永固杯(2019年摄于午门)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国家宝藏》第二季在新春佳节的欢腾中谢幕。此刻在九件国宝之外,为本季收官再添一件国宝,它就是金瓯永固杯。今天借由金瓯永固杯的吉兆祥瑞,向全球华人拜年,祈愿家蒙福祉,国泰民安。
《国家宝藏》,让国宝活起来,我们第三季,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