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海恩典号”经典南极探索16日(二)

标签:
乌斯怀亚马岛纪念碑海恩典号德雷克海峡长城站 |
分类: 旅游与集邮 |
续前...
光盘的早餐
前往乌斯怀亚的包机
抵达乌斯怀亚机场
巴塔哥尼亚银行
乌斯怀斯寄回的名信片
竹子餐厅的烤羊排
竹子餐厅的烤羊排
雨中的马岛纪念碑
马岛战争三十周年纪念
古船
世界的尽头
乌斯怀亚港口
六层甲板右舷指南针俱乐部
探险队队员
驶离乌斯怀亚港
北极星餐厅晚餐
北极星餐厅晚餐
平静如湖的德雷克海峡
带上防晕鼻环
《冰雪的世界》讲座
1991年发行的《南极条约生效三十周年》邮票
南极洲,是指南纬60°以南的陆地与岛屿,矿产资源、水生资源极为丰富,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和经济意义。早在二十世纪初,英国第一个宣布对西经20°-80°的扇形领土拥有主权。接着一些国家也相继提出领土要求,尤其是智利、阿根廷与英国要求的地域大部分相重叠,致使三国之间冲突不断。为此,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国、英国、日本、新西兰、挪威、南非、美国和原苏联12个国家代表经过60多次会议,于1959年12月1日协商签署了《南极条约》,1961年 6月23日正式生效。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南极地区只用于和平目的;科学考察自由,实行环境保护;科研人员和资料交换自由;禁止在南极建立军事基地,不准进行核试验、核爆炸和倾泄放射性废物;冻结一切按扇形理论提出的领土要求;条约国有权在南极行使对它国南极站的检查和保护南极的生物资源。
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议定书1991年6月23日在马德里通过,并于当年10月4日开放签署。1998年1月14日生效。该议定书旨在保护南极自然生态,议定书规定,严格禁止“侵犯南极自然环境”,严格“控制”其它大陆的来访者,严格禁止向南极海域倾倒废物,以免造成对该水域的污染。议定书还规定禁止在南极地区开发石油资源和矿产资源。26个国家签署了该公约。签字国将在未来50年内对南极生态保护承担严格的义务。
船上摆出来的企鹅玩偶
自从现代南极旅游业从1969年兴起以来,前往南极洲的旅游者人数已从每年几百人增长至每年30,000多人。意识到旅游者人数的如此增长可能造成的潜在环境影响,IAATO制定了大量涉及各个方面的规程与指南,以促进安全、环保而又适宜的私营部门南极旅游,其中包括:关于上岸人员人数的规定与限制;工作人员与旅客的比率;特定地点及活动指南;观赏野生动物指南;参观前后活动的报告;旅客、船员及工作人员通气会;旅行社工作人员以往的南极经验;应急计划及应急医疗救援计划等等。
平静如湖的德雷克海峡
听完讲座,走出船舱,独立甲板上,吹吹海风,静静欣赏这平静如湖的德雷克海峡。来之前了解的有关游船通过德雷克海峡的经历,总是说海峡内似乎聚集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所有飓风狂浪,由于受极地旋风的影响,海峡中常常有狂风巨浪,一年365天,风力都在八级以上。即便是万吨巨轮,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也被震颤得像一片树叶。
平静如湖的德雷克海峡
这片终年狂风怒号的海峡,历史上曾让无数船只在此倾覆海底。所以德雷克海峡被人称之为“杀人的西风带”、“暴风走廊”、“魔鬼海峡”,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死亡走廊”。望着这片无边无垠的平静海面,庆幸着自己的好运气。
南极地理-李占生
11:30继续听随团专家李占生老师讲解的《南极地理》。著名中国南极科考专家李占生先生已经上了70岁了,曾前后去过十多次南极的,他称自己为“不知疲倦的南极老者”。大屏上随时显示的航行位置
12:30听完讲座后,继续在船里船外逛逛。船上大屏上随时显示的航行位置,OpenCPN是一款自由软件,用于创建简洁的海图绘图仪和导航软件。
英国邮票中的帝企鹅
船上摆出来的企鹅玩偶
船上商店摆出来的帝企鹅一家玩偶萌态可掬,帝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个体最大的物种,是唯一一种在南极洲的冬季进行繁殖的企鹅。本还想这此行有机会亲眼见到这种企鹅,但听过讲座后得知帝企鹅多生活在南极气候最恶劣的地方,我们这次怕是没机会一睹真容了。
六层甲板后部航海家大厅
讲座结束后的航海家大厅空无一人,在之前的真人秀节目《花样姐姐》第二季中看到了关于乘坐海恩典号游南极时在凶险的德雷克海峡遭遇十米风浪,近两天的航程中无事可做、无聊至极。而我们在风平浪静地海面上全速航行的同时,一天的讲座活动安排的满满当当的,只能在讲座间歇时休息休息、观观风景。
平静如湖的德雷克海峡
德雷克海峡是以发现者16世纪英国私掠船船长弗朗西斯·德雷克的名字命名,德雷克本人最后并没有航经该海峡,而选择行经较平静的麦哲伦海峡。船上领队在讲座时介绍了南极游船在穿越德雷克海峡时的真实情况并不像网上大多数游记里提到的那么惊险,看来还是眼见为实啊。
驾驶舱内
驾驶舱白天定时开放,游客可在左侧活动,但要远离操作台,禁止带食物和饮品进入。驾驶舱前的玻璃窗前摆放了许多南极动物的介绍和照片,方便游客在此观察动物。
船上配备的冲锋舟
海恩典号作为最大的南极破冰探险船,船上配备的冲锋舟数量是同极游船的两倍,可以全体同时游客轮流登陆和巡游,保证所有人的游览时间。13:30在餐厅简单吃了点东西,14:00参加瑜珈课程,尝试的练练了还挺舒服的。
记录南极
14:30结束了瑜珈课,在船里转了转,有点头昏,回房间躺下休息片刻。15:50走出房间,身体也适应了船体的晃动,到处逛逛。16:30开始《记录南极》讲座,由船上的专用摄影师NIX为大家介绍在南极拍摄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每日探险队小结会
18:10探险队每日小结会,探险队长介绍了明天登陆长城站的情况;探险队员Alice讲解了中国在南极的四个考察站,以及南极辐合带的相关知识,收益非浅。
夕阳下的德雷克海峡
19:30小结会结束后去餐厅吃晚饭。20:10返回房间休息,21:00观看《南极记录片-冰冻星球》(极地夏季),22:10返回船舱休息。
追随游船的海鸟
2017年2月4日,早7:30起床,广播中播放天气情况,风速9节,温度6℃。船行驶的比昨天还要平稳,气温随着南航有所下降。
《南极风光》邮票中的南极冰山
此行看到的第1座冰山
登上甲板看见了此行的第一座冰山及大群的海鸟,居然还在这远离文明世界的地方发现了手机信号,ENTEL应该是智利的通讯信号,赶紧给家人发了个报平安的短信,相信越接近南极大陆,再收到信号的可能性将微乎其微。
安全须知会
8:15吃过早餐后,9:00参加安全须知会,探险队员王尔晴Alice为我们讲解了IAATO南极国际旅游规定中的《冲锋舟安全须知》、《南极旅游环保要求》和《冲锋舟安全》。
隐约可见白雪覆盖的陆地
南极探访须知会后集中清洁全身的衣物,不能将任何可能影响南极生态的特种带上南极大陆。检查通过后,11:00签署声明书,承诺不破坏南极的原始状态,至此完成了所有登陆前的准备工作。
南极条约体系
11:30听李占生老师《南极条约体系》,了解到南极洲的地质演变、《南极条约》的产生、宗旨,以及协商成员国和缔约国的情况。
室外烧烤午餐
12:30听完讲座,发现游船已经停泊在乔治王岛的麦克斯韦尔湾(Maxwell
Bay)。在七层甲板享用室外烧烤,一边吃着现场烤的汉堡,一边欣赏着极地风光,实在惬意。乔治王岛美景
南设得兰群岛 (South Shetland Islands)是南极洲的火山群岛,位于南极半岛以北约120千米,乔治王岛(King
George Island)是南设得兰群岛其中最大的岛屿。乔治王岛美景
13:00在室外吃过烧烤后,又到六楼的北极星餐厅吃了点水果和冰激凌。饭后在甲板上赏南设得兰群岛(South
Shetland Islands)的旖旎风光,海面上时不时出现附近国外考察队员的冲锋舟驶过。冲锋舟登陆前准备
探队队员正在紧锣密鼓地做登陆前的准备工作,眼见着一艘艘的冲锋舟被卸下船,左右开弓不长的时间,船上所有的冲锋舟都安全停泊在海上。
停泊于麦克斯韦尔湾的海恩典号
13:45穿好冲锋衣、防水靴,收拾整齐后第一次离开船登上冲锋舟(ZODIACS),直接驶向长城站。在乔治王岛上,有9个国家分别建有考察站,分别来自东欧、亚洲和南美洲的国家。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来到了南极,也带来了不同的风俗和文化,所以这里被称为“南极的地球村”。
即将登陆长城站
南极长城站是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登陆前探险队员不厌其烦地强调注意事项,我终于要踏上长城站的土地上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准站
2009年1月1日南极长城卫星网络通讯系统建成使用,据说在站内可以用联通信号给国内打电话,相当于从上海打出。站上的网络设施也很先进,还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与外界联系。
长城站玻璃温室内
进入长城站玻璃温室内,眼前一片绿色,黄瓜、青菜、生菜、韭菜、油麦菜和葱样样俱全,在白雪皑皑的世界里,有了这个玻璃温室,科考队员终于可以吃上新鲜的蔬菜了。
一号栋
长城站自建站以来经过四次扩建,主体建筑包括:办公栋、宿舍栋、医务文体栋、气象栋、通讯栋、科研栋,夏季可容纳60人,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眼前的长城站崭新又整洁,刚刚整修过,而整修所产生的垃圾都被拉回上海处理,以免污染这片净土。
与历史学家鲍大爷合影留念
长城站的一号栋是我国在南极建立的首个永久建筑物,标示着中国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的开端。此处设立的中国南极长城站专题展,旨在追溯我国南极考察奋斗历程和展示南极考察取得的光辉成就。
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纪念章
驻站科考队员
在长城站遇到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队员,他们中有的将在明年随“雪龙”号破冰船返回上海发,而有人将在长城站进行越冬考察。
长城站纪念戳
南极站区方位标
长城站其地理坐标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57分52秒,距离北京17501.949千米。长城站面临麦克斯韦尔湾(又称民防湾)中的一条小湾,这条小湾已被中国南极考察队命名为长城湾。
长城站滩涂
长城站附近地衣、苔藓、藻类植物生长茂盛,沿海地带是企鹅、海鸟和海豹的栖息场所和繁殖地,被称为南极洲的绿洲,是研究南极洲生态系统及生物资源的理想之地。
巡游麦克斯韦尔湾
在长城站转了一圈儿后,在名信片上亲手盖上了长城站和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纪念戳,可惜长城站的邮政局被关闭了,也无法在这购买到纪念品,有点遗憾。再次登上冲锋舟离开长城站,开始了第一次的海上巡游。
阿根廷邮票中的蓝眼鸬鹚
巡游麦克斯韦尔湾
巡游时见到了海豹、金图企鹅、帽带企鹅、蓝眼鸬鹚和南极雪燕。蓝眼鸬鹚是一种水鸟,黑色的羽毛自头顶沿背部覆盖全身至尾部,白色羽毛则沿脖子、胸部至腹。它有一双明亮的蓝眼睛和和醒目的柑橘色鼻肉冠。远远望去,经常会被误认成企鹅。
阿根廷邮票中的南极燕鸥
巡游时发现这里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可惜拍摄设备不给力,好在还抓拍到了一张南极燕鸥展翅的照片。南极燕鸥通体灰白色,头部为黑色,有明亮的红色的嘴和腿,嘴细而侧扁,翅尖长,尾短圆或长而呈叉状。巡游麦克斯韦尔湾
岸边的金图企鹅聚集地里群中还发现了唯一的一对帽带企鹅,这么近距离的亲眼见到这么多的企鹅,让冲锋舟上的我们都激动不已。
阿根廷邮票中的巴布亚企鹅(白眉企鹅)
金图企鹅
金图企鹅(Gentoo
Penguin)又名巴布亚企鹅,体形较大,因眼睛上方有一个明显的白斑,也称白眉企鹅。嘴细长,嘴角呈红色,显得眉清目秀。
探险队小结会暨船长欢迎酒会
16:50结束巡游返回船上,18:45参加探险队小结会暨船长欢迎酒会,探险队雪莉队长介绍了明天的登陆安排之后,向所有游客隆重介绍了海恩典号的船长:乌克兰人尼科莱•提力约克(Nicolay
Tiliyuk)。
船长介绍管理人员
本船共有115个工作人员,船长逐一介绍了酒店管理团队、餐厅服务团队和游船驾驶、维护团队的负责人,大家共同举杯预祝此行一切顺利。19:30船长晚宴开始,品尝了船上的三道式晚餐后,在船上闲逛和朋友闲聊,21:40返回房间休息。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