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

(2014-12-13 21:40:05)
标签:

莫高窟

甘肃省博物馆

铜奔马

敦煌

彩陶之乡

分类: 旅游与集邮

续前...

  2014年11月12日早7:00起床,在酒店旁的豆花香吃过早餐后,8:00步行前往敦煌博物馆,8:30到达后发现博物馆整修不开门,只好改变计划打车前往雷音寺。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雷音寺大雄宝殿
  雷音寺位于敦煌市南4公里处鸣沙山下,月牙泉边,传说古时在月牙泉附近便有雷音寺,后被风沙所埋,从晋代到宋代,这里就是中原高僧从陆路西行求法的必经之地。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雷音寺

  记忆中仅对《西游记》中的大小雷音寺有点是印象,但好像与此寺庙没有任何关系,不过逛逛这清悠、古朴的仿唐式古建群,了解些佛教知识,也不失为是一种享受。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丝路胡商沙雕

  离开雷音寺后步行至鸣沙山游客中心稍作休息,10:30乘3路公交车返回市区,11:00返回酒店整理好行李,11:30离开酒店,步行至敦煌小吃街风味羊杂碎吃午餐。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小吃街风味羊杂
  饭后步行至市区到敦煌莫高窟专线车乘车点前往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原本网上预订的参观场次是14:00,但提早到达赶上13:00进入展示中心观看介绍敦煌莫高窟历史文化背景的主题电影《千年莫高》,介绍公元366年至今1600余年,张骞出使西域和乐尊和尚见三危山佛光而建莫高窟的历史文化背景,使我们对丝绸之路的形成、佛教东传、敦煌莫高窟的营建等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展示中心至实体窟的专用道路
  13:20到达环球影院观莫高窟不同时代精华洞窟的球幕实景漫游影片《梦幻佛宫》,
恍若置身于一个个异彩纷呈、如梦如幻的洞窟之中。精美的塑像触手可及,绚丽的壁画近在咫尺。

  片中提及的石窟包括:第285窟(西魏)壁上绘七佛说法图;敦煌早期最大的中心塔柱式窟 428窟(北周);很具典型性的第420窟的隋代壁画;220窟是初唐时期的代表窟,窟中出现了占满整壁的大画面经变画;莫高窟第61窟,五代(906-960)又名“文殊堂”;第130窟盛唐(705-781) 开凿于唐开元、天宝年间。窟内塑莫高窟第二大佛,因位于96窟之南,也称南大佛。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莫高窟北区
  观赏完两部影片后乘景区专用摆渡车前往莫高窟景区,到达后没赶上直接进入实体洞窟参观,正好慢慢浏览下周边的景观。莫高窟
北区(不对外开放)是僧侣修行、居住、瘗埋的场所,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灶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小牌坊
  小牌坊是莫高窟标志之一,记得2008年在中国美术馆开年大展“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时,美术馆外就仿建了这座牌坊。而大小牌坊上著名的“莫高窟”题字是由郭沫若亲题,实属误传,事实是由郭老字贴中选出拼凑而成的。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2012年《丝绸之路》邮票   

  《丝绸之路》特种邮票小型张其信息内涵很丰富,小型张邮票主图由“敦煌壁画”中的二幅作品《观无量寿经变—舞乐图》和《张骞出使西域图》组合而成,小型张边纸上的图案有莫高窟千佛洞、嘉峪关长城和沙漠驼队风情。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九层楼广场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九层楼是1935年建造,它攒尖高耸,檐牙错落,已成为莫高窟的标志之一。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莫高窟遗址

  淡季景区内游人稀少,初冬的风景也很不错,这个时间选择来敦煌真是个正确的决定。14:40开始排队集合了十多个游客一同由讲解人员领进实体洞窟参观。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莫高窟南区

  莫高窟现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个,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为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或塑像。总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一共参观了十二个洞窟,窟内不允许照像,讲解也是通过耳机收听无法录音,只能简要记录下介绍中的些许内容:

  ⑴第029窟,唐代,复斗顶殿堂室,前室、甬道已经垮塌,壁画为西夏千佛,西壁为清代复建。其中的墙壁上可见的两组不同的编号C117/P126编号,其中张大千编号,以大写字母“C”为标志;伯希和编号以大写字母“P”为标志八瓣莲花式地砖为西夏风格

  ⑵第023窟,盛唐,其中壁画为唐代,佛像经清代重修,经变画,法华窟,献宝塔品;

  ⑶第323窟,初唐,有1300多年的历史,清代造像,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为佛教史记画,但当时佛教并不受重视,于是通过壁画来抬高佛教的地位,所以壁画上所画的与历史事件不一致,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比佛教传入早了200多年。

  ⑷第328窟,唐代,此窟塑像制作精细,神态逼真,形神兼备,是唐塑中的精品。塑像制作方法为木骨泥肉法,胁侍菩萨,女面男身,壁画绿色为底色是西夏风格;

  ⑸第329窟,初唐,佛像为清代的,眼部有玻璃;壁画为唐代,最美的藻井上绘有十三瓣莲花和飞天,南壁初唐壁画《阿弥陀经变》,画幅巨大,画艺精湛,是莫高窟西方净土变壁画的代表作品;

  ⑹第332号窟,初唐,中心塔柱人字壁顶,塑像为唐代原作只是手的部分为宋代重修,塑像以过去佛(燃灯佛)、现代佛和未来佛三世佛的形式立于主室;

    ⑺-⑻第16-17窟,晚唐。俗称“藏经洞”,这里藏有五万多卷经书,有沙漠中的图书馆之称。窟顶为西夏浮塑贴金的四龙团凤藻井,四坡为贴金棋格团花图案。甬道南壁有王道士为表其修三层楼之功德,而建造的木碑。藏经洞的内有一位高僧洪辨的真容像;

  ⑼第55窟,宋代,重层壁画,底层为宋代的表层为西夏时期壁画,此类重层壁画由张大千首现发现,但他也因此破坏了许多壁画。洞窟中多于窟顶四角画四大天王,此为五代曹家统治时期特有的一种洞龛形式。壁画中特别寻找到反弹琵琶这一敦煌的标志形象;

  ⑽第61、62、63窟,其中61窟又名“文殊堂”,建于五代,窟主曹元忠。覆斗形顶下方四角龛内,画四大天王像,为五代洞窟的特征。甬道两壁元代所绘的炽盛光佛和黄道十二宫星象图,是莫高窟壁画中仅见的题材。主室中心佛坛为背屏式马蹄形佛坛,背屏上仅残存主尊文殊所骑狮子像尾。此窟最有代表性的壁画是西壁的巨幅五台山图,这是敦煌壁画中规模最大的山水人物图,也是最大的全景式历史地图。第62窟于五代凿建第61窟时被破坏;第63窟,隋代,有1600多年历史;

  ⑾第96窟,9层楼,此窟开凿于初唐,窟内的石胎泥塑弥勒佛像为莫高窟的第一大佛,世界第三大佛(第一为我国四川乐山大佛,第二四川荣县大佛,均为露天大佛);

  ⑿第148窟,盛唐,李大宾家庙,主室佛坛上卧佛涅槃像,西壁绘有莫高窟规模最大的《涅槃经变》。涅槃是指释迦牟尼八十岁时达到不生不灭、常乐我净的最高境界。

  听完讲解后,还一直在南区闲逛,四大石窟我都参观过了,总结下来,莫高窟我定义为关起来的石窟,为了保护这一人类遗存,大大小小每个洞都被锁得严严实实的,而这里大量的壁画是其它三个石窟无法比拟的,这通过它在国家名片-邮票上的出现次数便能表现出来。

  1900622日,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敦煌莫高窟第16洞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甬道壁上的一个小洞即藏经洞,并挖出了公元四至十一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五万余件。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提供了数量极其巨大、内容极为丰富的珍贵资料。后经英、法、日、美、俄等国探险家的盗窃掠夺,藏经洞绝大部分文物不幸流散到世界各地,仅剩下少部分留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负盛名的文化艺术宝库,曾多次登上过新中国的邮票。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敦煌壁画邮票
  敦煌莫高窟中最著名的,自然非享誉全球的壁画莫属。195271日,原邮电部发行了特3《伟大的祖国(第一组)敦煌壁画》特种邮票一套4枚,图案分别为“狩猎·西魏”、“供养人·北周”、“飞天·唐”和“乘虎天人·唐”,这也是世界最早的敦煌题材邮票。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敦煌壁画邮票
  195391日,又发行了特6《伟大的祖国(第三组)敦煌壁画》特种邮票一套4枚,图案分别为“马夫和马·西魏”、“伎乐人·西魏”、“战斗·北周”和“牛车·唐”。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长城、故宫、敦煌莫高窟等5处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敦煌莫高窟成为中国首批世界遗产之一。原邮电部在1987年发行了《敦煌壁画(第一组)》特种邮票,此后又于1988年、1990199219941996年,共624枚《敦煌壁画》特种邮票及3枚小型张,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敦煌壁画。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敦煌壁画(第一组)》邮票
  1987年5月20日发行了志号为T116的《敦煌壁画(第一组)》特种邮票1套4枚。图案分别是北凉·供养菩萨、北魏·鹿王本生、北魏·天宫伎乐、北魏·飞天。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敦煌壁画(第一组)》小型张
  1987年5月20日发行的《敦煌壁画(第一组)》特种邮票同时还发行了小型张1枚,图案为北魏·萨·太子舍身饲虎。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敦煌壁画(第二组)》邮票

  1988年5月25日发行了志号为T126的《敦煌壁画(第二组)》特种邮票1套4枚。图案分别是西魏·狩猎、西魏·战斗、北周·农耕、北周·建塔。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敦煌壁画(第三组)》邮票
  1990715日发行了志号为T150的《敦煌壁画(第三组)》特种邮票14枚。图案分别是隋·飞天、隋·供养菩萨、隋·观音济难、隋·帝释天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敦煌壁画(第四组)》邮票
  1992年9月15日发行了志号为1992-11T的《敦煌壁画(第四组)》特种邮票1套4枚。图案分别是唐·菩萨、唐·伎乐、唐·乘龙升天、唐·出使西域。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敦煌壁画(第四组)》小型张
  1992年9月15日发行了志号为1992-11M《敦煌壁画(第四组)》特种邮票的小型张,1枚,邮票图案为唐·观音菩萨。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敦煌壁画(第五组)》邮票
  1994年7月16日发行了志号为1994-8T的《敦煌壁画(第五组)》特种邮票1套4枚。图案分别是唐·飞天、唐·维摩洁、唐·张议潮出行图、唐·魔女。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敦煌壁画(第六组)》邮票
  1996年8月15日发行了志号为1996-20T的《敦煌壁画(第六组)》特种邮票1套4枚。图案分别为:五代·台山、五代·于阗国王、宋·观音济难、西夏·供养菩萨。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敦煌壁画(第六组)》小型张

  1996年8月15日发行了志号为1996-20M的《敦煌壁画(第六组)》特种邮票的小型张,1枚,图案为元·千手观音。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数字展示中心
  17:20离开莫高窟景区返回数字中心休整,这里为游客提供参观咨询、寄存租赁、观影服务、区间摆渡车乘车组织等综合服务,当晚要乘火车前往兰州,因时间尚早,所以在这里充充电、看看书,休息片刻。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敦煌站
  18:20离开步行前往敦煌火车站,18:50到达,在火车站旁的佳惠餐厅吃过晚餐,19:30前往至火车站候车,20:12乘Y668次旅游专线前往兰州。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敦煌特产杏皮茶和酸奶
  在离开敦煌的最后时刻才想起当地的著名特产杏皮茶,买上火车好好品尝。杏皮茶是敦煌当地招牌饮料,用当地的李广杏为原料,用杏皮熬制而成,口感酸甜,解渴。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敦煌至兰州火车票
  敦煌旅游专列条件很不错,车厢内还配有介绍甘肃旅游的刊物,列车时间安排也很科学,夕发朝至,即不浪费游览时间又可以节约一晚的住宿,有机会再次前往敦煌,我还会选择这趟列车。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尕细穆牛肉面早餐
  2014年11月13日7:25到达兰州,步行至尕细穆牛肉面吃早餐,8:00乘1路公交前往甘肃省博物馆。8:40到达,9:00开馆后进入。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甘肃省博物馆
  
“丝绸古道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甘肃是我国远古神话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丝绸之路”甘肃段,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遗存使甘肃位于全国文物大省之列,甘肃省博物馆也因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文化特色,推出“甘肃彩陶”、“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古生物化石”三个常设主题展览。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狼鳍鱼化石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厅是以地球生命演化史为主线,陈列展出了大量甘肃境内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包括地球厅、海洋动物厅、恐龙厅,黄河古象厅四个分展厅。分别介绍了地球与生命进化和地质时期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发现的各类古生物化石,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相关知识。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马门溪龙化石
  马门溪龙化石于1947年发现于兰州海石湾,是目前亚洲最大的蜥脚类恐龙,推测其习性为水陆两栖生存,生活时代是距今约1.4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黄河古象化石

  馆内收藏的黄河古象化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具古象化石,也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剑齿象骨架化石。黄河古象化石1973年发现于甘肃合水县板桥乡的水利施工工地,原件标本现藏于北京自然博物馆。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巴浪鼓,人类头骨及人皮制作
  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以时间为线索,分为“佛法东渐”、“胡风汉韵”、“盛世梵音”、“花落人间”、“花萼同辉”和“敦煌遗珍”六个单元,跨越十六国时期,至明清近1700年的历史,全方位展示了绚丽多姿的甘肃佛教文化。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石造像塔
  石造像塔于甘肃省庄浪县出土,塔身由五块呈梯形的方石雕叠垒而成,自上而下,上小下大。原为楼阁式,今塔顶与塔基均失,仅留五级塔身。造像应为北魏孝文帝改制以后的作品,是国内少见的北朝造像塔。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杯口红陶尖底瓶
  甘肃是我国的彩陶大省,素有“彩陶之乡”美誉。省内史前遗迹分布之密集,文化内涵之丰富,出土器物数量之众、品位之高,在世界彩陶文化中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甘肃彩陶”展厅中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及青铜时代诸文化彩陶交相辉映。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
    2001年6月12日,中国和比利时联合发行了“陶瓷”邮票一套两枚,其中代表我国彩陶的一枚邮票图案就是双耳鲵鱼纹彩陶瓶。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鲵鱼纹彩陶瓶

  鲵鱼纹彩陶瓶仰韶文件中期遗存,距今6000-5500年,关于这件彩陶瓶上的动物形象,考古界也有争论,一种意见认为纹案就是娃娃鱼的真实图案;还有学者分析图案是人首蛇身,可能是最早的伏羲氏形象;还有人认为是龙的原始图形,鲵鱼的脸似人形,两眼有神,身躯卷曲,所以认为这种人面鲵鱼应该是中国最早的龙图。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旋纹尖底瓶
  漩涡纹尖底瓶为马家窑类型,距今5000-4700年。瓶腹两侧有可穿绳的耳,汲水时能自然下沉,注满水后可用绳提出水面。尖底可以直接插入松软的土中,以防倾斜使水外溢。此瓶为红褐色,周身绘有黑色的漩涡纹图案。以漩涡中心为点,再画一组组弧线组成涡纹。点、线、面搭配得当而有节奏,黑、白、灰层次鲜明,具有明朗、热烈、奔放的美感。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仰韶文化类型彩陶,距今700年-5000年。器形为两头尖的长圆柱体,下部略内收,腹双耳已残。口做圆雕人头像,齐耳短发、耳朵眼代表了当时的原始先民对美的认识。造型以抽象的线条与人头像相结合,颇具特色。装饰以雕塑与彩饰构成一体,极其自然。是一件既具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的古代艺术品。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叶菊石
  甘肃省位于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多变的气候,揭示其地质历史时期复杂、多变的环境,古生物化石就是这些变化的见证。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硅化木
  硅化木亦称“木化石”。硅化木的形成是由于木头掩埋在地层内,木质部的有机成分被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硅所置换的结果,因此树木的形态轮廓,包括它的年轮花纹还栩栩如生呢!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春秋]

  驼铃阵阵,羌笛悠扬,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东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在甘肃留下了无数璀璨瑰丽的历史文化艺术珍品,呈现出了古代文明的辉煌。“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集中展示了古丝绸之路的精美文物,包括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铜奔马及仪仗队、汉唐丝织品、佛教造像、金银器、唐三彩、元青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鼎形铜灯

  鼎形铜灯,战国(公元前475-221年),收合时为三足圆鼎,内盛燃灯时所用的油料,盖两侧二鸭首,其宽嘴正好衔住双键,鼎盖便被牢牢扣住。用灯时,将双键支起,可插入鼎盖中心的圆銎中。此时鼎盖即成为被高高撑起的灯盏。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邮票中的铜奔马

  1973发行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编号邮票,其中第六枚图案铜奔马,图案为浅棕色衬底上的马踏飞燕侧面造型,这是马踏飞燕首次进入我国邮票。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中国旅游年》邮票
  1997年发行的《中国旅游年》纪念邮票,邮票主图即为马踏飞燕,象征着中国旅游事业的腾飞。1983年“
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
  2013
519日,是我国第三个中国旅游日,中国邮政发行《马踏飞燕》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邮票主票图案为中国旅游的标志马踏飞燕铜奔马的侧影,同时发行的附票图案为中国旅游日的标志和宣传口号。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铜奔马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10月出土于甘肃武威一座东汉灵帝时期的张姓将军墓。这件两千多年前制作的铜奔马造型生动,铸造精美,比例准确,四肢动势符合马的动作习性。奔马姿态动感强烈,同时也保持着精确的平衡,是东汉时期马的绝妙写实杰作,在中国的雕塑史上亦是不朽之作。马蹄所踩的飞鸟,也有不同的认识,有“飞燕”说、“乌鸦”说、“龙雀”说、“飞隼”说、“飞鹰”说、“鹰鹞”说等等。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
  
1982825,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为纪念这一集邮文化界的盛事,在著名画家吴作人的提议下,原邮电部选中驿使图为邮票图案,发行了J85《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小型张1枚,从J85小型张开始,驿使图悄然成为中国邮政的形象大使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邮驿图”画砖

  邮驿是中国传统通信组织形式,现代邮政的前身之一。嘉峪关魏晋墓出土的彩绘“驿使图”,客观真实地记录了距今1600多年前这一地区的邮驿情形,被认为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古代邮驿的形象资料。画面是一个邮驿使骑在红鬃马上,头戴进贤冠,身穿右襟宽袖衣,足登长靴,左手举木牍文书,驿骑四蹄腾空,信使则稳坐马背,反衬出驿马速度的快捷与信使业务的熟练,特别是传说图中的驿使脸上五官独独缺少了嘴巴,意在表明昔日驿传的保密性,这种真实而又写意的手法,对后世中国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玻璃莲花托盏
  莲花形玻璃托盏,玻璃托盏为晋蓝色玻璃制成,半透明,胎内含气泡。盏为七瓣莲花形,饼形足;托口为平口,边沿呈八瓣莲花形,平底,腹壁呈正八角形。托盏造型优美,色彩艳丽,工艺精湛,是迄今出土最完整的一套元代玻璃托盏。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铜牦牛
  1980年在甘肃省天祝县出土的元代铜牦牛,铜牦牛有一对大弯角,体两侧用细密的平行阴刻线表示长满浓密的长毛。尾巴呈蒜头形,与其它种类牛的尾巴截然不同,是牦牛形象的显著特点,既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又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我国历代出土、传世的牛形象文物众多,如陶牛、铜牛、铁牛等,但牦牛形象却仅此一件,颇为珍贵。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罗力立-甘肃的小萝卜头
  红色甘肃-走向1949展览,通过“火种篇”、“抗争篇”、“铁流篇”、“激荡篇”和“曙光篇”五个单元,系统地反映了在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甘肃各族人民伟大的革命历程。

  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交会处,地处黄河流域上游,省内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古文化遗存,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2007年时来甘南旅游时没时间前往博物馆,此次终于能够弥补这一遗憾了。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马爷羊肉泡馍
  15:30离开甘肃省博物馆,步行至马爷羊肉泡馍吃饭,16:00打车至中山桥,由于时间有限,仅匆匆一览便打车离开,这样能算是故地重游嘛?
游记-宁夏(宁)银川甘肃(甘)嘉峪关、敦煌、兰州行(三)中山桥

  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16:30离开好不容易打车至民航售票处,17:20乘机场大巴前往中川机场,19:20乘CA 1222飞往北京,提前了二十多分钟,21:20到达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乘车返回家中,22:00到达,结束整整七日的西北游。

 

补记:1.固原博物馆,宁夏两个省级博物馆之一,馆藏珍品鎏金银壶;

   2.武威的西夏博物馆,馆藏珍品西夏碑;

   3.“金张掖、银武威、玉酒泉”,下次有机会一定要去张掖、武威好好感受下,还有充满魅力的敦煌,我一定有时间再故地重游;

   4.此行赶在十一黄金周之后,部分博物馆接待过了长假的游客后,都在此时进行整修,所以长城博物馆、敦煌博物馆均未能进入参观,留下了些许遗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