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医刘完素
一、 刘完素的成长经历
刘完素,字守真,乳名天喜,自号“通玄处士”。于北宋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出生在洋边村(今肃宁县师索村),不久父亲因病离世,家景越发贫寒。北宋政和七年(1117)因水灾随母逃难,定居今河间县十八里营村(今刘守村)。故时人又称其为“刘河间”。
当时的朝政腐败,战事不断,饿殍满地,疾病流行。母亲病重,三次延医不至,不幸病逝。就这样刘完素自幼就失去双亲,于是他便立志学医,为百姓治病。他寻求名师,刻苦钻研。在河间、肃宁、保州等地行医10年,名声大震。
刘完素医疗经验丰富,学识渊博,行医范围广阔。对内经、索问、运气多有研究,且见解精辟,并创“寒凉派”。他首创的“防风通圣散”至今仍为治疗表里俱实及外科病毒之良方。时人称之为神医,成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
刘完素生逢乱世,行医于民间,深受百姓爱戴。他的遗训:“但做好事。莫问前程。”是刘家的座右铭。据考当年守真游方行医保定周边,至城东南隅遇汤姓大户家老太爷沉疴久治不愈,经守真医治痼疾痊愈,汤人家为使此方百姓受益和对守真感谢遂将府河边菜园赠与守真做固定行医场所。
刘完素还是一位很有民族气节的医学家。相传,金世宗三次上门请他出仕他都坚辞不就,忠贞刚烈并跳井遇难,当时菜园的这口古井至今仍保留在守真庙内。清末,西太后仰慕其名,赐以匾额。直鲁豫巡阅使曹锟在保定时也曾派人维修刘守真庙,后人每逢他的生日多来祭祀,久而久之成为庙会,一直延续至今。
二、 刘完素的主要成就
刘完素与正定的李东垣、易州张元素、河南张子和并称“金元四大家”而居其首。他研究了南北方诱发疾病的不同因素,首倡火热论,将《素问·至真要论》中所讲的病机十九条大加发挥,将六气引起的21种病症扩大到181种,并指出有56种是由火热引起的,提出火热病理论,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刘完素一生著述较多,主要有《黄帝素问宣明论方》(1172年)15卷,《素问玄机原病式》(1186年),《素问原机气宜保命集》3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图解素问要旨论》(即《内经运气要旨论》),《伤寒直格方》(1186年)3卷,《伤寒心镜》1卷、《伤寒医鉴》1卷。《三消论》(附《儒门事亲》),《素问药注》(已佚),《医方精要》(已佚),其他托名刘完素的著作还有《习医要用直格并药方》、《河间刘先生十八剂》、《保童秘要》、《治病心印》、《刘河间医案》等。
后人多把完素的主要著作统编成“河间六书”、“河间十书”等,其中或加入金元其他医家的著作。现在我们看到的是2006年中国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刘完素医学全书》,基本包括了刘完素的主要医学成就。
三、刘完素的行医故事
传说元代初年,定兴县南旺村一崔姓大户,死一妇人,发丧出殡至街口,遇一游走郎中路过,他发现棺材中有血滴出,他忙喊:“别走,停下”!旁人问:“为何”?他答道:“棺中之人未死”。于是就把棺材抬回家中开棺诊治。妇人死于难产,只扎了几针,孩子降生,大人苏醒,众人皆惊,大喜不已,说是碰上了神仙。问其姓氏,言说姓刘。人们料理完病人,在找郎中已不知去向,事后崔家为感其恩德,就在村西建了一座小庙,门上一匾书“刘爷庙”,以为纪念。每逢初一、十五烧香上供,以报恩情。这就是南旺村刘爷庙的前身。
另传,明神宗万历身染重病,久治不愈,众御医束手无策,便贴出皇榜寻医。不久一郎中游走于宫门之外,口称悬壶济世,万医百病,于是被召入宫中,为其诊治,切脉开方,一剂药下,龙体痊愈,问起何许人士?答说:“定兴县南旺村刘氏”。后来皇帝派人前来酬谢,打听村民,言说南旺村无人姓刘,只有村西“刘爷庙”一座。来人前去观看,原是一座破败不堪的小庙。大臣将此事告知皇帝,万历说是神医显灵,护其龙体。遂在1575年,皇帝颁旨,重建“刘爷庙”并增建戏楼,钦定三月初五奠基开工,九月十五竣工验收。从此,前来求医问药、烧香上贡、布施许愿的络绎不绝。
明崇祯三年(1630年)又重修扩建“刘守真君庙”。传说崇祯为表示对万历的孝心,钦定每年的三月初五、和九月十五为黄天大庙,以扩大其香火,从此,南旺村一年两度的庙会名扬天下,届时前来赶庙的商贾来自四面八方。
四、纪念神医刘完素
刘完素卒于南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葬于今河间市西九吉乡中刘守和后刘守村之间。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医术高超的医学家,把农历三月十五他的生日作为祭祀日,并建刘完素祠。在墓祠正殿西南侧,有直径5米、高5米的磨砖六棱建筑,墓前有金代名医“刘守真之墓”巨碑。1966年,该墓被村人发掘,墓中有水缸两口,相合代棺(疑是庙内僧人之棺)。内有遗骨和陶制随葬品,另有墓志一块。墓碑被村人建房用为基石,现碑砆仍存。祠墓遗址至今犹存,南北长100米,北端宽约60米,高4米,南端宽约40米,高1米,呈一座梯形大土丘。1982年,祠墓遗址被列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人为了纪念刘完素,保州、河间十八里营、肃宁洋边村都建庙宇纪念,而且河间十八里营更名刘守村,肃宁洋边村更名师素村(取纪念刘完素之意)。明正德二年(1507)敕封刘完素为“刘守真君”,圣名贯古。明万历年间(1600前后)师素村刘守庙扩建为“刘守真君”庙。正月十五、三月十五师素庙会延续至今,成为县境一年两度的物资交流市场。保定市、肃宁师素村,分别于1984年、1993年重修刘守真纪念堂(刘守庙)和刘守真君庙。
南旺村的“刘爷庙”(俗称“老刘爷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东西配殿和山门,成了小学的分校,里面的塑像壁画自然就被毁掉。过了二三年学校扩建,因为建材缺失,配殿、山门、戏楼就都被拆除了,木石、砖瓦都服务于学校了。孤零零的正殿,里面的塑像63年冬季也被毁掉。到七十年代初正殿被拆除。原来气势恢宏的刘爷庙彻底消亡了,原址已经变成了民居。值得庆幸的是,南旺村在村西北又重建了“刘爷庙”,2012年10月23日即农历的九月九日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现在,每逢农历三月初五、九月十五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十里八乡的就连北京、天津的人们都来上庙了,平时老“刘爷庙”广场便成了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地方了。
编辑:李君昆(单位:定兴县教育和体育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