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汉代陶瓷收藏热暗流涌动 首册鉴赏书籍出版发行

标签:
杂谈 |
http://www.gd.chinanews.com |
http://s9/middle/60909186gb042bcf2b548&690首册鉴赏书籍出版发行" TITLE="转载:汉代陶瓷收藏热暗流涌动
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委员、古陶瓷鉴定家、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收藏家、《汉代陶瓷鉴赏》一书作者蒲重良(左)和广州出版社副总编李利向记者介绍有关情况。 有关专家和记者座谈交流。 中新广东网广州10月24日电
国内知名文物专家、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考古系上海金城文物艺术专修学院教授顾问、中国长三角收藏研究会会长、央视CCTV-4《国宝档案》特邀专家唐恺为蒲重良的《汉代陶瓷鉴赏》一书写了书评。唐恺先生在书评中写道:“这本《汉代陶瓷鉴赏》,可以说是国内首本关于汉代陶瓷鉴赏类的专著。”《汉代陶瓷鉴赏》一书,能使人感受到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两千年前在与当时的文明社会对话,在今天如此喧嚣而奢侈的时代,简单和纯朴是如此的珍贵!《汉代陶瓷鉴赏》一书从收藏到鉴赏,较为系统地把汉代陶瓷这颗璀璨的瑰宝,以大量实物图片为主导,分为三个章节作了全面而深刻的介绍。作者通过自己的学习、调查研究和总结的成果,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提供了真实的教材。 蒲重良是国内第一个写汉代陶瓷专著的研究者,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著述汉代陶瓷鉴赏类书籍的第一人。他毫无保留地借由此书把他对汉代陶瓷鉴赏的相关研究成果奉献给广大读者,为广大陶瓷收藏爱好者打开了汉代陶瓷这扇大门,同时也为解析汉代盛世文化和艺术提供了一本参考资料,为解读辉煌的华夏文化与汉代历史增添了新的光彩。纵观书中大量的实物资料图片,给人一种磅礴而宏伟的气势,以及朴素而纯净的美感。书中的实物图片浓缩了两千年前先辈们统一大中华时的强盛和繁荣。当你读完这本《汉代陶瓷鉴赏》,一定会更加热爱汉代陶瓷,也会更加珍惜书中的这些珍宝。 常言道:“盛世收藏,乱世黄金。”收藏是时代繁荣的必然结果。毋庸置疑,收藏汉代陶瓷是对华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也是对人类社会文明的珍藏、传播和弘扬。汉代陶瓷吸引人们的不仅是物质财富的聚集,也是精神的升华和人性的完善。“宁静而致远,淡泊而明志”,要真正了解汉代陶瓷,踏上绚丽而平淡的收藏之路,并在收藏中获得精神满足,就要把心思放在收藏上,而不是在追求经济利益上。 几年前,当你走进北京、上海、西安、南京、广州等地的古玩市场,一定会看到很多汉代陶器和汉代瓷器。那时候问津的人很少,商家也并没有重视过,乱堆乱放导致损坏甚多,这是对来自约两千年前先辈们智慧和劳动成果的不尊重。这大概是当时许多人还不了解汉代陶瓷的缘故吧。今天,《汉代陶瓷鉴赏》一书的出版发行,不仅能够普及汉代陶瓷的基本常识,而且能够有利于对汉代陶瓷这一珍贵文物的保护。据报道,我国目前已有一亿三千万人踏进了收藏大军之中,有如此多的收藏爱好者是时代之幸。如果人人都来收藏和研究汉代陶瓷,那就不会看到古玩市场里被乱堆乱放的汉代陶瓷,这些珍贵的文物宝藏就不会被损坏或流失海外。 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学会赏析和鉴别汉代陶瓷尤为重要。作者在书中详实地介绍了汉代印纹陶、彩陶、釉陶及青瓷的主要特征,同时把真伪鉴定的要点详述其中,尤其是作者把汉代陶瓷分各地区、各窖口进行介绍与分析,大概也是前无古人的探索吧,是值得大家肯定的。
据蒲重良介绍,汉代陶器是以粘土为胎,经过手工、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陶器可区分为细陶和粗陶,无釉或有釉,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汉代陶器中最有收藏价值的是有釉陶, 有行家们断言,随着《汉代陶瓷鉴赏》一书的发行,将会带动广大收藏爱好者对汉代陶与瓷的研究与收藏,对汉代陶瓷研究的文献和书籍必将不断涌现,收藏汉代陶瓷的收藏家会越来越多,汉代陶瓷被市场低估的时代必将终结。代表汉代陶与瓷最高成就的有釉陶器和汉代青瓷精品,也一定会出现单件价值达上千万元级、上亿元级的藏品。因为,人们一旦认识到来至约2000年前的汉代盛世的杰作之稀有与尊贵,读懂了汉代陶瓷的磅礴气势,感悟到汉代陶瓷带着中华民族大一统后的第一个太平盛世的成功与繁荣的信息时,就会感知到汉代陶瓷中的精品远比明、清朝的精品更壮美(清朝的藏品最高已达数亿元一件),历史更久远,更值得珍藏,一旦大家都认识到这些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和汉代陶瓷的稀缺与珍贵性的时候,它必将被爱好汉代陶瓷的藏家们视为稀世珍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