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唐汶川海地地震3g杂谈 |
想必很多人都对2008年汶川大地震记忆犹新,在那场灾难中,中国人承受了难以磨灭的痛苦,也经历了罕见的救灾困难。由于道路堵塞,当时的第一批救灾队伍不得不轻装步行进入灾区。而在此次的海地救灾中,中国政府明显地吸取了2008年汶川救灾的经验,在15小时之内便集结了60人的专业搜救队员和医疗救护人员,并携带了大量专业救灾器械与物资、药品飞赴海地。而援助的物资,也都是震后的海地所急需且有针对性的:帐篷、净水器、食品、饮用水、药品等等。把海地的国民当成中国的国民,把海地的灾难当成自己的灾难,把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当成自己的责任,我想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脉相承之处。孔子曾说过: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而孟子也在描述其理想中的社会时这么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无疑是我中华民族长期一贯的传统博爱思想,理应发扬光大,并使这种思想在国际上也渐渐有影响力。
其实转念一想,当今世界上各个强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限于经济、军事、版图、人口之类的硬实力的比拼,更多的是集中在文化影响力这种软实力的较量上。硬实力与软实力属于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两个方面,没有硬实力,则无法支撑起国家的“形”;没有软实力,则无法体现出国家的“神”。形神兼备,则国家昌盛。还是以这次海地大地震为例,如果中国没有硬实力,则救援队不会有能力在不到二十小时的时间里就赶到灾区;如果中国没有软实力,则根本不会全力投入参与国际救援。
同理,企业和国家一样,都是一种组织(当然,国家要比企业复杂很多)。企业的壮大和国家的崛起在道理上是相通的。一个企业仅仅靠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源源不断的资金流等“硬实力”就能无往不胜吗?我认为是绝对不可能长久的,“软实力”才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长久保障。
前一篇:3G终端还需加点“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