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梅园惊梦》系列随感

(2012-03-30 11:26:54)
标签:

随感

分类: ‖梅子读书‖

读《梅园惊梦》系列随感

  怜雪

  认识于田老师时间不久,享受了不少于老师的好作品。其代表作“心的呼唤”开篇写到:一片片梅园风景/令人难忘/一曲曲高山流水/久久回荡/一段段温馨回忆/触动灵魂/一个个幽幽大梦/九转回肠……我这样留评“这一款温润,让心感动。没有花前月下的浓情蜜意,没有相濡以沫的朝与夕。有的只是几句浅浅的问候,些许默默的关心,有的只是在文学领域开辟一块自留地。感受老师诗中的火热情感,和来自心底的真情呐喊。”于老师是一个具有理性的诗人,他的诗简单归类于抒情诗或哲理诗,他是二者的结合,没有界定的局限,而思想的深度和邃远却使他的诗歌具有一种冷静的锋芒,真切透彻,贴近生活。他对于诗歌文本的挖掘倾向于一种生命回归的思想状态,对于人性向善具有引导的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于老师决定出版诗集并命名诗集为《梅园惊梦》。顾名思义,是梅园勾起老师久远的记忆。老师委托我写一篇读后感,我也就大胆尝试一下。

  我把诗歌大体可以划分为三类:无型诗歌、有型诗歌和隐型诗歌。何为型,指固定的人、事物。

  读于老师的诗歌就属于有型诗歌,通过有“型”的表达思想情感。利用有型写出的诗歌,能实现韵“意”的效果,或者说诗的“滋味”会更浓些。就是说诗中有“客观事物”的存在,会直接见之于字里行间。读他的诗易让人陶醉!会让人有晕得欲仙欲神的幸福感。对于爱情,所有的美景和幻梦,透出的都是牵肠的哀伤,他的理性与孤独,令人感怀。给人以震撼,或者说,震撼是一个过度夸张的词语的话,那么让人有所感触,便不由自主地被触动。那独特手法的运用,以及想像空间的宏阔。有序的实体情节细腻生动,富有激情和想象。当你触摸他的时候,那些文字是具有生命气息的,凉润中沁入的温暖,如迎春花淡然的芳香。他总能从思想意识的源头去寻求自然的回归,道德的标准;从另一种角度把生活中的多重情感和相关事物从浪漫到现实,对生命和灵魂的叩问,对爱情的欲望,对死亡和永恒的定论都能很好的表达和展现。面对物质和精神多层面的进化差异,他用智者的思想来刻写心灵想要抵达的彼岸,用善良的笔触来倾诉和衡量情感欲望的无奈状态,用仁者的眼光来诠释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那种宣泄是孤独的、疼痛的也是快乐的。

  有人说诗可以疗伤,在书写的过程中,愿您的内心的伤痛和思想得到暂时的修整。在回望与放眼之际,唯一能够让人感觉慰藉的,却是对原始自然的那种单纯呵护和喂养源自于内心本能的依恋状态。以情感的主线穿越时空,愿世间细小的生命,都能在您的文字中读出坚强,读出生命的价值和永恒。

  一位老者说,创作是痛苦的。作品的演化似乎正是化茧成蝶的蜕变过程,痛并快乐的美丽,不能单纯看作是生命和爱自然过程的演变,也是思维认知的演变。总结起来,世间没有世外桃源般充实的风景,而诗人的内心藏有一艘漂亮的小船,我想,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划向心中美好的彼岸。或许,那彼岸正是一个诗者或者说是您所要探寻的;也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回归自然的精神家园。祝您在闲适自我的悠然状态下,不要迷路,将梅园幻化成一颗饱满的种子,愿梅园的诗章,能丰富您所有爱的情感,并激发出一个个美梦。为《梅园惊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最后祝您创作成功!
                  2012年3月30日完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默念·静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