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事小议

(2009-11-11 15:19:51)
标签:

小儿

维新运动

二白

内视

小过

日本

教育

分类: 大头老师的生活怀情

微事小议

昨,同学小聚。有自日本归者,谈及所见,感日本幼儿深谙礼道。

事情如下:

自行车装有响铃,常在危急而逼迫之时方才使用。那日,同学骑车驶于小道,见三五小儿拉手游戏其间,忘情而不知身后有车。遂按铃,小儿慌,规避于路之一侧,低头垂目,弯腰鞠躬,以次序道:“对不起,给您带来不便了!”其虔诚状,足见此过之举焉!

同学从此故事中,看出的是日本小儿的礼貌教育。这我很赞同!小孩子忘情游戏本属于天然,不能记起自身所行给别人带来的微小麻烦,作为成人当然无追究责罚之必要。但日本小儿惶惶之神情、肃然之举动、虔诚之情意,无不显示其礼仪之邦的风范。

但从这个故事中,作为教育者我所看到的不仅于此。

乡间小路,本无车水马龙的繁忙,放纵一戏自无可厚非,为何小儿们惊慌失措到如此程度?这就不是仅仅“礼貌”二字便能揭示的了。无心之小过,却能在瞬间意识到,其生发出如此强烈的负疚感,不能不让人想到背后教育的力量。身怀大错,却浑然不知,甚至知事实之存在,而意识不到错误的实际,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想起去年南京醉酒驾车致数人毙命的事件,实在令人心寒。前段时间,据说一辆车违规二白多次,罚款额度高达24万,东窗事发之后此君居然死不认账,叫嚣不已。负疚感之于人,是每个人基本的道德底线。负疚感的缺失将使人失去起码的悲悯情怀与道德良知。日本这个二战时期的战败国,占据贫瘠之地,却以据维新运动借助教育的力量重新崛起,让世人瞩目。从这件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在日本如春风入林渗进每个人的细胞与血液中,包括每个孩子。对比之下,中国的教育将何去何从。

还想到的是,同样的情境如果将我的同学换成一个标准的日本,他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待这样的事情?孩子们惊慌失措的另一个缘由理应在于他们或许根本就没有遇到过像同学处理问题的方式,但在孩子们心中激起的并不是怒怨、指责与鄙视,他们已经习惯把事实揽于自己身上,从自身的角度内视自我行为的规范程度。这已经成为日本人的一种良好的“思维定势”。从同学的行为中,他们仿佛意识到自己行为后果的严重性,(尽管在我们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也许在他们生命的历程中,他们根本没有遇到这样粗鲁的对待,所以才表现得如此惶惶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