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来自边境民族的跹蹁炫舞《德宏之舞》摄影@舞蹈中国-刘海栋

标签:
德宏之舞云南张银忠舞蹈摄影刘海栋 |
分类: 舞台剧照 |




























2015年1月25日,这场期待已久的“张银忠云南秘境歌舞乐集之《德宏之舞》”终于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这场演出还吸引了众多中国舞蹈界的重量级人物纷纷到场,其中有中国舞协副主席冯双白、舞蹈研究所副所长江东,著名舞蹈编导马守则,以及青年舞蹈家玉米提、苏鹏、蔡梦娜等等。
在这场集合了多个民族舞蹈、音乐的歌舞集中,编导张银忠以一个当代人的视角,演绎出了他对民族传统歌舞艺术的理解与认识。他寻遍云南,找到了二十多位当地的农民表演艺术家,参与到此次的演出中来,其中包括了5位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们质朴的表演让整场演出都透着一股浓浓的民族气息。
全剧汲取了生活在德宏州的景颇族、傈僳族、傣族、德昂族、阿昌族等五个民族的歌舞文化艺术元素,分五幕叙述了德宏秘境少数民族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世代传承着智慧、勇气、生命与爱的绝美诗篇。
第一幕《崇拜》,一场宏大的祭祀场面,仿佛将人带回到那遥远的远古时代,营造出庄严、肃穆、神秘的气氛。在这样一种气氛之下,一群赤裸着上身景颇汉子,挥舞着双刀出现在舞台上,飞舞的双刀在灯光的映照之下,极其绚丽夺目,将景颇族男子勇敢坚毅的气质展露无遗。身着银泡的景颇姑娘在气势上也丝毫不逊色,她们时而双手指天,时而双脚跺地,身上的银泡随着舞蹈动作有节奏的的摆动,在灯光照射下,一片火树银花。
第二幕《食物》,如果说《崇拜》是敬天,那《食物》则是在敬地。大地母亲赐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生活的居所,更有维持我们生命的食物,各民族人民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用双手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看,那群喜获丰收的人们,又围成一圈,跳起那欢庆的舞蹈了。
第三幕《因爱》,“爱”是人世间最奇妙的一种感觉,它催生了世间的一切美好,也成就了世间一次次轰烈的变迁。在欢乐的“其布厄”伴奏之下,傈僳族的男男女女开始了他们又一次的聚会,跳起欢乐的“琵琶舞”、“跳戛”,在欢乐的气氛中,他们相识、相爱,共同走过一生。
第四幕《吉祥鸟》,在这里孔雀被视为善良和美丽的化身,更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人们跳起孔雀舞,不仅仅是出于对孔雀的喜爱,更是一种对于生活的希望。傣族的象脚鼓上也被插上了孔雀尾巴作为装饰,身挎象脚鼓的舞者,激昂的鼓声伴着豪迈的舞步,以一种继往开来的气势迎接着美好的明天。
第五幕《我们》,演员们以感恩的姿态,送给观众最美好的祝福,演出也随之落下帷幕。
走进《德宏之舞》剧组后台,俨然进入到了一个民族艺术博物馆,除了艳丽多彩的各民族服饰外,景颇族的双刀、傈僳族的其布厄(一种三弦琴)、傣族的象脚鼓和孔雀架子······
只这些道具,就会让你感受到民族艺术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雷啊孔是刀舞的“非物质遗产传承人”,据他介绍,目前这种刀舞已经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防身、打仗的实用价值,更多的以一种舞蹈表演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嫩喊是著名的孔雀舞传承人约相广拉的孙女,她说现在更多的孩子喜欢街舞和拉丁舞,但是每年仍有有大概一百名学员同爷爷学习孔雀舞,爷爷也希望能够把孔雀舞继续传承下去。
文/李天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