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维尼小熊微观黄山旅游休闲生活西递 |
分类: 走遍中国 |
图/文维尼小熊
一直以为,安徽最特色的就是黄山。而首次来到西递,才知道这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它坐落于黄山南麓,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
去前我特意百度了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康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从黄山市到达西递时,途中会经过另个名胜齐白山风景区,但这次因为行程较赶没有下车细游,计划下次找机会再去,呵!
刚进村就看到这里特有的标致牌。
西递牌楼建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牌坊高12.3米,宽9.95米,系三间四柱五楼单体仿木石雕牌坊,通体采用当地的“黟县青”大理石雕筑而成,整个牌坊上下用典型的具有徽派特色的浮雕、透雕、圆雕等工艺装饰出各种图来,而每一处图案都蕴含有极深刻的寓意。胡文光牌坊造型庄重、典雅,石刻技艺出众,堪称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
西递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宫。
瞧瞧咱们小熊的装备,是不是很小摄影师的范?
一路上,他很专心的用他的儿童相机拍着各种角度。
坐在这样的石阶梯上,感觉别有一番乐趣。

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古代艺术之精华。
如果你走累了,各种小酒坊也可以静坐喝上小杯。






西递这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
西园是黟县古民居中一所较为典型的园林式建筑,其绝妙之处在于房子与庭院相呼应,庭院与自然相贯通,造园手法及石雕艺术颇有代表性。西园是胡氏二十五世祖胡文照的故居,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古民居中,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24年),距今有180多年历史。
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
居内大都设有“天井”,这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天井的设置,一般三间屋在厅前,四合屋在厅中,起到采光、通气诸功用。因过去徽商巨贾为了藏富防盗之需,其住宅大都建有高大封闭的屋墙,很少向外开窗。设置天井,把大自然融入屋中,使“天人合一”,足不出户,也可见天日。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商人以积聚为本,总怕财源外流,造就天井,可“四水归堂”,即四方之财如房顶上的雨水,汇集于天井内,不致于外流他家,俗称“肥水不外流”。
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1691年。大夫第为临街亭阁式建筑,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据说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热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
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这些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堪为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