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闽南的千年古刹——灵应寺

标签:
2019年五一亲子游古刹灵应寺杂谈 |
今年的五一假期,因为带高三的宝爸不放假,我们三个(小宝这种未入园的,天天都是假期,就被排除在外)能完全一致的假期就只有5月4日下午。时间很短,远的地方去不了,我们商议后最终决定去看看闽南的千年古刹——灵应寺,离我们居住的地方70公里左右。

古刹灵应寺始建于五代后唐年间,原名“紫帽岩”。乃禅门诵经处,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相传后唐年间有个神童李文愈,幼时孝行,家贫有志,童真弃俗,坐化于岩后茄吊滕中,后人将他塑造成像,奉为灵应祖师。寺宇原为五间大殿硬山式屋顶古建筑,千百年来,屡经修葺扩大。
我们从护界亭拾级而上,约140个石阶便到灵应寺。最早为土木结构,现为砖石木结构,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占地近50亩,由大殿、彩柱、两厢、凉棚、护界亭、塔等组成七落汉式寺庙群落。
古刹红墙碧瓦,融合诸多稀有独特的古迹,是一处人文景观丰富,文化积淀厚实,环境秀丽优雅的宗教旅游胜地。


寺后一棵前年杜笙引人注目——千年油衫。据说有此寺便有此树。树高30余米,树围4.6米,历经沧桑,现仍枝繁叶茂。现在已经成为闽南稀有的国家一类保护植物名树。
境内的千年奇竹(倒生竹)也是十分罕见。林骚碑记《倒抛竹》立寺左旁。


漫步登高257级台阶,眼前一亮,宏伟壮观的石观音高达25.7米,亭亭玉立在错落有序的莲花座上,将这座古寺的人文之美彰显得淋漓尽致。


空气中弥漫的淡淡香味恰如这座古殿浓郁的历史味道,殿堂楼阁、朱梁画栋,历经岁月的涤荡,退去往日的光鲜,更添朴实无华的古韵。
附宝爸当日的小诗一首:
古刹名寺传灵应,文涵天星冒笔锋。
菩萨观音合满福,武旭阳刚展笑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