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5周岁11个月手工陶瓷第一次杂谈 |
去年暑假带女儿去参观厦门科技馆,在一楼的展厅,我们第一次看到了陶瓷坊。看到了别人做好的一个个精致的陶瓷作品,以及现场一对一的师傅教小朋友们制作的那种气氛,一下子就激起了女儿欲欲跃试的心愿。
可是女儿的要求被我拒绝,理由是做一个陶瓷的时间太久了,我们出游的计划里面,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跟女儿讲清楚了情况,并答应后面再找机会让她尝试。女儿倒也很懂事的答应了。
从厦门回来后,我还专程去找当地这样的陶瓷制作坊。但是很遗憾在去年,我们这边并没有人做这样的设备投资。于是女儿想尝试做陶瓷的想法只能暂时被搁置了。
今年春节过后,孩子姨姨带她去儿童乐园玩时,很意外的发现了已经有商店引进了这种可以让小朋友制作陶瓷的设备。一向对女儿很是宠爱的姨姨,在女儿提出要去尝试的条件下,就和女儿约定好:找个得空的晚上,她会专程带她去做陶瓷。
对于初次尝试制作的女儿,老板建议女儿选择相对简单的作品。经过女儿的一番考量,她选择做一个生活中比较实用的水杯。
实践开始,女儿小心翼翼地把泥团粘到托盘上,可那湿漉漉的托盘似乎与泥巴水火不同,刚开始的工作并不太顺利。一盘的师傅开始协助了,泥团到老师手里,好像变得特听话的样子,泥团很快就有了形状。
在老师的指导下,女儿把大拇指直插泥巴中心,另外几只指头则轻轻地捏住外围,逐渐向上拉。机器转动,那块泥越来越圆,很快杯子的形状就出来了。
看到自己制作出来的陶瓷杯子的雏形,女儿显得非常兴奋。接下来便是在杯壁上绘制一些自己喜欢的图案。这点倒难不住女儿,只是还没写过字的女儿,画起自己的名字来就显得歪歪扭扭的了。
一周之后,有空就要过去给自己绘制好的陶瓷图案上色。因为中间遇到我们出游了一个周末,所以女儿是在两周后才去上色。还是孩子的姨姨去陪。
最后一个阶段,是老板要负责烤制。拿成品的那一天,是我跟孩子的姨姨,并带上女儿一起去的。正想问她们怎么做这么小号的杯子时,女儿和姨姨都发出惊叹,“烤制之后的杯子怎么变得那么小了?”而初次看到这个陶瓷作品的我忍不住感慨,“做这么小的一个杯子,50块也太贵了吧?”(记得厦门科技馆陶瓷DIY的收费是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