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公传授幸福婚姻的法宝(浪首、博首、育儿)

(2013-01-13 20:15:48)
标签:

家公

幸福婚姻

法宝

育儿

家公传授幸福婚姻的法宝(浪首、博首、育儿)                          (本图片来自网络) 文:一涵妈妈

201319婆家做佛头,习俗上是9年才轮一次,所以做东的村民都非常重视,场面也就显得相对隆重!18下午我们一家三口,包括小叔子一家都请假返回了。

当天晚上坐在一起聚聊,公公笑容满面,乐呵地对我说了句,“9年前的今天【那时候和涵爸都还没公开恋爱关系】,我就开始认识你了。那天你是和另外一个女同学……”公公就是这样,每次碰面都不觉得有距离感,感受到的都是朋友般轻松与惬意!

 

记得在某一篇育儿博文可亲可敬50里面所提到的,我很喜欢孩子的爷爷,发自内心的敬重他!也很喜欢和他谈心,和公公比自己的亲爸聊得还多!公公是一个很有智慧的长辈,每次的聊天总能有点收获!

也就是受益于公公对婚姻生活的一些教导,今天两个家庭的关系才能这般融洽!公公的一些经验谈,在很大程度上给我和涵爸起了一个非常好的导向作用。

 

 婚姻要维系两个家庭的融洽

家公认为婚姻的本质就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如果彼此的长辈关系不融洽或是因为什么问题而闹僵,会对子女的婚姻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从开始涉及婚姻的那一刻开始,公公都是非常注重两家人相处的一些细节礼仪问题。

 

同时公公也要求我们:平时生活中如涉及和男方家有关的一些事情,他希望儿媳可以多些过问与参与;反之如果涉及到女方家的事情,应该让女婿多去表现表现。他认为这是彼此对家人的一种尊重,也能让双方的父母感受到孩子的婚姻,是多了一个人在关心他们。

 

刚开始公公说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还很是纳闷,表示不解!总觉得各自和各自的家人亲,哪有可能让伴侣去处理自家的事比自己做的还好?!

公公就打趣道,“比如过年,你们给的压岁包,如果是儿子拿给我的,我心理难免会猜想,我儿子会不会是背着儿媳偷偷拿钱给我的?!如果是儿媳给我的,那我的心理上就会觉得是儿子儿媳的一份心意!”

他还讲了一个平时子女给他们打问好电话的细节,如果是儿子打电话,他觉得是天经地义;可如果是儿媳打的电话,他的心理感觉会更温暖!她个人是认为儿媳的上心,肯定是看在和她儿子的那份情感上面。做到了爱屋及乌,就能料定夫妻关系肯定相处得较为融洽。

 

公公的这个看法或许有失偏颇,仅能代表他的个人感受。但是这点却是让我俩受益的最大法宝:因为我们交换角色去关心各自的父母,涵爸在我的家人这边,真的是由此而得到了更多的认可与赞赏。而于我,受益的是和涵爸的父母关系也由此变得更为密切了。

 

夫妻吵架,最好能就事论事

某天一起在看电视,正好看到夫妻吵架的片段,公公突然问了一句,“平日里如果你们吵架的时候,你会不会喜欢翻陈年旧账?”这一问,还真是让我发愣了一下。

家公的看法:在一辈子的细水流长、柴米油盐的琐碎婚姻生活中,再好的夫妻要做到不吵架,是不现实的。但是吵架的过程中,最常见但也最不应该的就是:吵架的时候,女性经常就会搬出已经过去多少年的成年旧事。而翻起旧账,矛盾就马上升级,时常是两败俱伤。没有人会喜欢被揭开过去的伤疤,既然是有伤和气的过去,为何还要重新提起呢?

 

自那次公公谈及此问题以后,我还是蛮认真地做了一些思考。我认同此看法,虽然平日里的我要是生气起来,是根本不愿浪费力气吵架!

 

不要轻易拿自家男人和别人做比较

公公曾经告知,男人的自尊有一大忌讳,不喜欢伴侣把自己拿去跟别人比较,尤其是拿缺点去和别人的优点做对比。而生活当中女性的幸福多数是建立在对比的基础之上,所以看到身边的同事朋友选择丈夫的种种好,就会觉得失落。无形当中就会积累起对丈夫的不满与怨气!

 

关于这点我还是蛮有感触的!不是说涵爸没有缺点,而是身边太多同事好友喜欢拿她们的男人和新亮的优点做对比,多少人都把涵爸当成期待配偶的参照物!记得有一次在餐桌,表哥就是当场对表嫂发飙的,“如果你觉得人家那么好,那你直接去嫁他得了?”

 

是啊,此话真的是一语见地。别人的好跟自己又有何关;再者选择的当初,我们肯定也是认可了对方的一些优点才会接受的,婚后多拿一下放大镜看对方的优点,受益会更多!

 

每一次的聊天,都会有点收获,至少一家人的心会更紧密地联在一起!真的非常感恩我有这样一个智慧的公公!

千里姻缘一线牵,相爱的两个人能走到一起已经不易,但是相处本身就是一种哲学,都赖于彼此的用心经营!在此也祝福天底下所有的有情人,祝福每一个家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