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建人生: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2012-10-24 08:09:54)
标签:

费漠尘

合肥家排

家族系统排列

叶范文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杂谈

分类: 重建。身心灵

重建人生: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不知从何时起,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忍受自己的许多缺点,比如没有耐性、冲动、浮躁、冷漠、刁钻、刻薄、尖酸、势利、小心眼、善妒等等。同时,我会更深刻地自我反省,并持续批判自己。

 

总是非常苛刻地责问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之前那个端庄、美好、大度、乐观、热情、包容的我跑哪里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怎么变成这样了?我怎么越来越讨厌自己了?

 

随着对自己的讨厌程度越来越深,我几度陷于崩溃和绝望之中。却又不能死,因为怕死,因为不敢就这样轻悄悄地杀了自己。而曾经爱过的一位男士对我说过:你将来的日子会很难熬,你会活不起,死不起。

 

然后,慢慢地我就发觉,他的咒语竟然应验了。我果然是活不起、死不起。我知道我不能怨恨老天,因为天若有情天亦老。

 

我只能恨自己的无能,恨所有伤害过我的人事物。我甚至,从一个纯粹的淑女,变成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泼妇,以至于熟悉我的人都大叹:你变化太大了。每每这时,我都微微一笑,故作镇定地说道:每个人都在变,我也不例外,这很正常。

 

然而,我内心里深知,我这种变化太不正常。这完全是离真实的自我,越来越远了。我恐惧、我慌乱,我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怎么回事,我怎么会越走越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了?难道,这一辈子,我都这样度过了吗?

 

幸运的是,每次绝望一阵子之后,我的心底都会冒出一个声音来,在提醒我,你不会就这样下去了,一定有办法可以走出来,一定有个出口,能够让我找到我该去的地方。

 

于是,继续艰难地爬行中。或许,是时候了。所以,当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这几个字映入眼帘时,我知道,我必须从这里入手,先解决自我厌恶和憎恨,先接受自己、爱自己,唯有如此,我才能赢得他人的爱与接纳。

 

是的,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确实是一项很艰难的挑战。当一次次剖析自我时,我经常被一些特质的字眼给刺痛双眼,不停地在心里呐喊,不会的,我不是这样的,这个特质我没有的,我不会是这样的人,我没做过这样的事情。我是好人,我是好人。

 

就是在这样无比阵痛的反复中,我逐渐意识到,但凡人性中所有好的、不好的特质,都集中在我心内。换句话说,我们所谓的恶、魔鬼特质,其实一直潜藏我内。每个人都不例外,他人有的,我们也会有。

 

原来我一直因为自己的不完美,在努力着追求完美,力求让自己是个比较不错的好人。

原来我始终因为自己的笨拙,在拼命地学习,企图令自己能学到很多并借此贡献更多。

原来我认定的愚蠢、口拙、反应慢,都只是为了让我可以安静地学习成长中。

原来我以为的冷漠、刁钻、刻薄等等,都在时刻提醒我要做个热情、包容的人。

 

原来,我们所认为的不完美背后,竟然有这么多的惊喜。至此,我终于明白,我内在这些不完美的特质、或者恶的一面,恰恰是我能够努力做个完美和良善之人的动力。因为我认为自己很笨很愚蠢,这些年我始终努力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收获了自己意想不到的成长。

 

每一个不完美的特质,都是来让我们更加完美的动力;每一个不完美的自己,都是来帮助我们快速成长的途径。

 

当我试着用“我可以、我允许、我承认、我接受、我尊重”这个简单的方法,经由无数次疼痛的蜕变,学会了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我终于感受到,这些不完美,其实是最完美的。所谓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端看我们从哪个角度看待不完美的自己。

 

善恶、美丑、完美与不完美,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皆是一体。你不可能,只要善、美与完美,而不要恶、丑和不完美。

 

既然均为一体,惟有如实地接受、并尊重其原本的样子,才会化解内在的冲突。平安、喜悦与光明,将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如此,本我的真相,也会被看到,并从此无善、无恶、无美、无丑,也不会有完美或不完美的自己。2012-10-23晚18:47

 
公告:如果,伴侣关系紧张、他/她频繁出轨、小三如幽灵、无法走进婚姻、不能放下被背叛的伤痛、恐惧失去、焦躁不安、情绪易怒等等婚恋及情绪问题困扰着你,使你无法安然享受当下的人生。请加费漠尘重建人生心法QQ群186706558,费漠尘将运用“一切如是”的方法,为你进行情感咨询。从原生家庭的根源上,解决你的困惑。此咨询暂时免费,谢谢你的支持与信任,愿平安归与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