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心原创】浅谈朱元璋斩马烨的大局用人观(新浪推荐12年第99篇)

(2012-05-27 10:33:12)
标签:

朱元璋

用人

大局观

文化

历史

杂谈

分类: 原创

                     【用心原创】浅谈朱元璋斩马烨的大局用人观(新浪推荐12年第99篇)
                           (新浪网草根名博首页推荐)

    何谓用人之道?一般认为,指的是举用贤才的方法,从古至今选用贤人的方法颇多,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选择能人、运用能人的方法与心得。其中,用人的大局观却是共同的。

    假如用下棋来解释大局观,指棋手对全局形势进行全面分析、观察的能力。因而,大局观说的是能够把目光放的长远,能够把握好整体的利益和局部的利益关系,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因小失大,对待问题能做出快速的反应和正确的决策使整体的利益最大化。精通下棋术者,常常采用的“丢卒保车”就是这个理论的熟练运用。

    我们不妨把中国封建皇权社会看做是一盘棋,帝王之下的大臣是棋盘上的卒马炮车。帝王作为九五之尊,他连棋盘上最重要的老帅也不想做,而宁做可以任意调兵遣将的下棋人。可见下棋人之重要性。既然帝王是下棋人,那么他为了获得大利益牺牲小利益无疑就是常见的事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政治、军事天赋都很高,又有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因此才使得他从一个穷愁潦倒的草根(当过乞丐、做过和尚),一步步登上帝位。艰苦的奋斗历程,既练就了他圆滑的政治手腕和敏锐的军事眼光,也凸显了他政治远见和用人技巧。他较好地处理了贵州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之间矛盾的问题,就是极好的例证。在此次矛盾解决过程中,采取了利益最大化的“丢卒保车”做法,尽管对当事人马烨颇不公,但为大局,不得已还是下了这步“妙棋”。

    据《明史卷三一六贵州土司》记载:“霭翠每年贡方物与马,帝赐锦绮钞币有加。(洪武)十四年……,时霭翠亦死,妻奢香代袭。都督马晔(烨)欲尽灭诸罗,代以流官,故以事挞香,激为兵端。诸罗果怒,欲反。刘淑贞闻止之,为走京师。帝既召问,命淑贞归,招香,赐以绮钞。十七年,奢香率所属来朝,并诉晔激变状,且愿效力开西鄙,世世保境。帝悦,赐香锦绮、珠翠、如意冠、金环、袭衣,而召晔还,罪之。”

    这是一个许多人都已经熟知的故事。说的是,洪武年间,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势力强大,中央政府颇为头痛。洪武十四年时,贵州土司霭翠亡故,其妻奢香代为担任土司。此时,都督马烨身为中央派驻镇守贵州的地方长官,先后采取各种手段,企图刺激当地少数民族造反,以便抓住口实,彻底废除土司制度,代之以中央选派的“流官”。但尝试过不少办法皆效果不佳。不得已他采取了最极端做法:把奢香脱光衣服加以鞭打。这一下,当地少数民族果然愤怒异常,打算起兵反叛。但被另一土司头目刘淑贞坚决制止了。他亲自进京上访,状告马烨。

    朱元璋对此事洞若观火,既明白马烨完全是为明王朝利益着想,又清楚此时正是向贵州少数民族势力提出交换条件的好时机。于是他好言相劝、好礼相送让刘淑贞回去,并召宣受辱遭打的奢香进京。见到奢香后,朱元璋首先问道:“马烨给你们制造了很多痛苦,我准备为你们除掉他,你拿什么来回报我呢?”奢香答:“愿世世代代约束部属,保持地方安宁。”朱元璋道:“那是你们的职责啊,怎么说得上是报答呢?”奢香答:“贵州东北有道路可通四川,但久已梗塞,我愿为陛下凿山通道,开设驿传,以供往来。”奢香答应的这一条件无疑是明太祖极其欢迎的。官府有路可通,铁鞭可及少数民族地区,那他们自然不敢再造反。听到这里,朱元璋龙颜大悦,当即下令给奢香以厚赐,召马烨还京问罪。其中有说法,朱元璋召回马烨实行了问斩。此情节,虽《明史》未见记载,但田恕成的《炎徼纪闻》、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中,有“太祖怒,立斩之”,“召烨,数其罪,斩之”一类记载,笔者以为可以采信。

    想那马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明王朝的利益,而他所做的一切却又成了最后被杀的罪状,确有几分不公,确有几分冤枉。但若站在国家利益上看,朱元璋的做法并非不是明智之举、睿智之策。杀了马烨一人,可保贵州之地长治久安,显然是舍小利获大益。这种做法,当有可取之处。

    纵观中国古代史,类似这般的“替罪羊”现象绝非仅有,就是现代也时有发生。不过不同的是,如今大多是体现在处事上,而非在用人上。比如说,国家遭遇难得一遇的大洪水,为确保绝大多数民众或地区的利益,也常采取牺牲某地利益安排泄洪的做法。这种“丢卒保车”做法,无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换个角度讲,即便时至今日,也并非没有在“用人”方面的“丢卒保车”现象存在。譬如说,我们无法否认某些职业犯罪团伙、某些职务违法集体,为了保全“保护伞”,不惜寻找“替罪羊”,以喽啰顶罪的方式,妄想避重就轻,图谋东山再起。只是这些行径,是与朱元璋的大局观,无法相提并论的。

    我们今天探讨朱元璋的用人大局观,不是替马烨鸣冤,更不是为当前某些不良现状开脱,而是想说大局观,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中都不能忘记不可忽视。为人处世如此,江山社稷也如此。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大局观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作者:用心沟通  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