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心原创】多角度解读“老不看《三国》”提法(新浪推荐12年第93篇)

(2012-05-20 20:14:50)
标签:

老年

不读

三国

提法

分析

文化

感悟

分类: 原创

                    【用心原创】多角度解读“老不看《三国》”提法(新浪推荐12年第93篇)
                          (新浪网草根名博首页推荐)

    打小笔者就一再听闻人们常说“老不看《三国》”,其中这些人既包括我的奶奶、爸爸,也包括众多周边的人。他们大多都是一种意思,那就是“三国,老谋深算,长者宜避其芒。”这种提法究竟是对是错,恐怕至今也无人能说明白。

    就笔者才学疏浅的感觉,私以为凡事都是一分为二的。不能简单定论为正确与否,不能武断定义为非黑即白。下面我想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粗略想法。

    与“老不看《三国》”相提并论的,还有一句“少不看《水浒》”。金圣叹先生就曾说过,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其大意是,水浒教人造反,三国教人谋略,故少不看前者,老不看后者。原来,在他们眼里,“《三国》斗智《水浒》斗勇,怕老看《三国》会更教人使诈,少看《水浒》会更容易斗狠。

    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不能否认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但一切都因人而异,都有所不同。《水浒》将会给青少年带来怎样的正面负面影响,将在另文探讨,此处就不详述。笔者先说说老看《三国》的情况。

    其一,读书的意义贵在有所收获。

    《三国》既然能跻身于四大名著之一,显然它的政治性、军事性、谋略性、文学性、欣赏性等方面均属有口皆碑。按笔者观点,走马观花式的猎奇读书不如不读,囫囵吞枣式的死记硬背不如不要。毕竟,一知半解用之不足弃之可惜,花拳秀腿地买弄不仅误事还会惹人生厌,花此时间费此精力还不如散淡心情休闲一番。

    看《三国》从故事情节、斗智斗勇,到人物特征、事件关联,再到写作技巧、内涵哲理等,几乎可以说每读一遍都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悟。既然如此,又何来“老不读《三国》”之感慨呢?

    其二,谋略的重要并不局限年纪。

    何为谋略?谋是针对眼前问题思考出来的对策、解决方案;略,是针对长远问题思考出来的对策和解决方案。谋略,即计谋策略,是矛盾双方(两个以上的人或集团)最大限度的运用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实现各自预期目的与效果的艺术。可以说,为创造有利条件实行全盘性行动的计划和策略,最大限度的运用各种力量,以实现各自的目的,就是谋略。

    因此,谋略不仅源于军事战争、政治斗争,还关乎人类生活生存的点滴。换句话说,谋略是任何时候都无法回避的智慧结晶,是任何时期都无法放弃的睿智决策。世界如此,国家如此,单位如此,个人也如此。就大的方面说,军事与外交离不开谋略,发展与进步也离不开谋略。

    当然,说到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我们并不赞成时时尔虞我诈,并不提倡处处勾心斗角,而是在想说在有利有利有节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聪明才智,把事情办好和出彩。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没有一定的谋略是不可能达到的。

    其三,谋略的作用需恰如其分看待。

    有人说,“老不看三国”这句话是千真万确,很有道理滴。因为三国里个个老奸巨滑,城府极深,老谋深算,玩的都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伎俩。你看曹操的奸诈(名义上救驾,实际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的虚伪(临终着哭哭啼啼的让位孔明,却意在试探,帐后早就埋伏了屠刀紧握的刽子手)、诸葛的不仗义和不义气(表面扶持阿斗,实际上一手遮天,不给正值当年的阿斗以锻炼的机会,以致阿斗荣获“懦弱无能”的千古骂名),还有所谓关羽的“义薄云天”,谁又能说不是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愚忠愚孝?翻开《三国》,尽是些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不仁不义的故事。这些难道不是不看《三国》的最好明证吗?

    其实不尽然。假如我们说,名著《三国》仅仅给了我们这些东西,何以《三国》百读不厌?何以现代的管理科学不断去研究和采用三国故事中的谋略?何以有众多人熟读了三国故事而且将其谋略烂熟于心且运用自如并成就了一番事业?就连日本也研发三国系列的电脑游戏,被世界各国争相所购买?可见,谋略的作用也是具有两面性的,运用得好收益颇多。 

    其四,个人的智慧锻炼应张弛有度。

    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意思是,人生苦短,世态炎凉,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应该会在阅历经历逐渐丰富而知识经验积累,会逐步进入大彻大悟,凡是过眼烟云,皆能一笑置之的境界。其实,真正做到这些,绝非易事。大多数人还是难以到这般大境界,获得这样大修行,从而进入“朝闻道,夕死可矣”(活的明白)之境地的。

    就这个意义讲,当我们年老体衰后,除了抱定一颗平常心,努力返朴归真,活出真道行,不再劳神费力地为那些琐事你死我活地斗个不停外,还要对白驹过隙般的匆匆人生之真谛拥有淡泊却深刻的认识,即:道通天地,顺其自然,自强不息,无欲则刚。一味耍心机斗智勇,实在没有必要,没有意思了。

    综上所述,“老不看《三国》”的提法,根本不存在对错问题,根本不包括正误答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大话题。故而,但愿我们在阅读《三国》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清晰的分析,既开卷有益,又除弊趋利,真正实现把书读懂悟透的终极目的。

    (作者:用心沟通  原创)

 

  备注:前一段时间因出差多,很久没有更新博客了,谢谢各位老师朋友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