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心原创】明朝买官鬻爵现象有多严重?(新浪推荐12年第53篇)

(2012-03-02 07:59:59)
标签:

明朝

吏治

腐败

历史

文化

杂谈

分类: 原创

                     【用心原创】明朝买官鬻爵现象有多严重?(新浪推荐12年第53篇)
                                (新浪网草根名博首页推荐)

 

                     http://theory.people.com.cn/mediafile/200609/18/P200609181132406821872325.jpg
                           (此图名为“入官场顿改寒酸态” 网图)

 

    一般来说,历朝历代的人们,做官之后可得到很多“权力性获益”,所以从古到今很多人都争相当官,而入仕最直接、便捷的途径,除了“科考”就是“买官”了。

    说起卖官鬻爵的由来,据研究成果表明,主要是两种原因所致:

    其一是封建政府为充实“国库”,以资挥霍所需的国家行为。

    自秦汉开启恶劣先例后,不少朝代的政府,在遇到财政危机、或因战争而军费告绌,或因灾荒而财政拮据,为换取足够的财政收入,都曾采用公开标价的方式卖“乌纱帽”。这种做法发展到清代,竟变成称为“捐纳”的做法,跻身于选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封建政府为解决燃眉之急而卖官鬻爵,或许出于无奈,但它毕竟开启了标价卖官的恶劣先例,成为吏治腐败之源。其示范作用影响深远,那就是上行下效。正如《明史·李俊传》所言:“此以财贸官,彼以官鬻财。”

    其二是封建官僚为聚富敛财、结党营私的私人行为。

    这种现象也非明朝独有。东汉灵帝时,宦官张让、赵忠怂恿灵帝卖官鬻爵,时任九卿的崔烈以500万钱买了司徒之位;唐代的王播以巨资贿赂宦官王守澄而登上相位;宋代的刘逵、余深、薛昂等人贿赂蔡京而得到超拔。只不过明朝时期这般现象更为严重、更为普遍。

    明英宗时的宦官王振权倾天下,凡是想当官者,一律“攫金进见”。

    明世宗时专权乱政的严嵩,既以买官得以升迁,又以卖官聚敛钱财。史载,严嵩曾以“千辆资财,用以遗贵近”,终于当上了内阁首辅。其卖官,“官无大小,皆有定价”,如文官州判300两,吏部官售价最高,郎中、主事开价3000两,后又猛增至1.3万两。严嵩败落后,抄其家所得净金、金器重3.4万余两,净银、银器重203.9670万两,其他珍宝、字画、房地产不计其数。

    而到了晚明奸臣马士英买官鬻爵的丑行就更为朝野所切齿。他在明崇侦179月取消了童生制,打破了朝廷诠选制度,使买官鬻爵恶行愈演愈烈,甚至公开半公开地给许多官职定了价,连朝官也不能幸免。

    林林总总,实在难以概括,只好挂一漏万、点到为止了。

    形成买官鬻爵愈演愈烈的根源,笔者看来,主要有四:一是明朝社会存在着买官卖官的政治经济环境;二是明朝社会蔓延着厚重的“官本位”观念折射;三是明朝社会弥漫着色彩浓烈的“人治”用人机制;四是明朝社会官场风气已经彻底腐化。

    我们知道,在社会所有腐败现象中,危害最烈,为人们所深恶痛绝的莫过于吏治的腐败,而卖官鬻爵则是最严重的典型的吏治腐败现象。因此,今天探讨这个问题,就很具有现实意义了。

   (作者:用心沟通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