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明朝灭亡诱因两件小事文化历史杂谈 |
分类: 原创 |
其一,“误杀”女真人塔克世和他父亲。公元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兵攻打建州女真部的古勒城。明军遭到激烈抵抗,久攻不下,于是女真人塔克世和父亲两人冒险进城劝降。没想到劝降未成,此时突然城破,明军冲进去不分青红皂白,竟把塔克世父子也杀了。父子俩本来是为明朝做事,不料遭此惨祸,明朝解释这是“误杀”,给塔克世的儿子赔了30匹马了事。误杀了两个边塞草民,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根本不值一提,谁也没把它放在心上。
其二,为节省财政支出而裁撤驿卒。公元1628年崇祯皇帝即位时,明朝已经风雨飘摇。显然崇祯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国内是民变四起,国外又强敌虎视。在内忧外患,连年征战,耗资巨大,朝廷陷入了财政危机的情况下,崇祯便下令在全国整顿驿站,裁撤驿卒,以节省财政支出。驿站的主要职能是传递公文,并为过境的官员提供服务,驿卒就是这个机构中最底层人员,干活辛苦收入极低。旨意下达不久,裁员进展顺利,也收到预期效果,据说仅此一项,每年就能为朝廷节省白银68万两。
在这批下岗的驿卒当中,有一位名叫李自成的年轻人。李自成是陕西米脂县人,世代贫农,小时候给地主家放过羊,长大后在银川驿站谋了个驿卒的差事,好歹能混口饭吃,没想到崇祯“新官上任三把火”,一纸令下,就断了他的生路。康熙《米脂县志》记载:“明末李自成,银川驿之马夫耳。因裁驿站,饥荒,无所得食,奋臂一呼,卒至土崩,不可救!”李自成走投无路,被迫走上了造反道路。
1644年春天,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入北京紫禁城,顺便抢了崇祯的皇帝宝座。当年的银川驿卒以彼之道还彼之身,崇祯终于也尝到了“下岗”的滋味,不得已只能在绝望中上吊自杀。崇祯恐怕做梦都想不到,当年裁掉一个小小的驿卒,竟为自己培养出一位掘墓人。
同样令明朝皇帝想不到的是,清军在被“误杀”女真人塔克世后人的率领下,野心勃勃逐鹿中原,不料被明朝精锐挡在山海关外,无法前进半步。恰在此时,李自成完成了对明朝的最后一击,天赐良机,清军趁机挥师入关。于是,1644年的北京城,就像一个热闹非凡的大戏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李自成抢了崇祯的位置,可惜只当了42天的皇帝,又被清军赶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紫禁城再次易主,大清顺治皇帝登极,他就是努尔哈赤的孙子。
两件小事,犹如“两只蝴蝶”,轻轻扇动了几下翅膀,微风吹到1644年,终于引发了一场龙卷风,大明帝国随风飘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