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心原创】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之真假辨析(新浪推荐11年第168篇)

(2011-08-17 22:07:40)
标签:

少林寺

十三棍僧救唐王

故事

探讨

分析

杂谈

分类: 原创

                  【用心原创】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之真假辨析(新浪推荐11年第168篇)
                         (新浪网草根名博首页推荐)

               【用心原创】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之真假辨析(新浪推荐11年第168篇)
                         (凤凰网论坛首页推荐)

  1982年,电影《少林寺》上演后,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故事就愈发家喻户晓了。此事到底是否如电影描绘的那样呢?近些年史学界有许多不同看法不同说法。这引起了笔者的兴趣,想一探究竟、一辩真伪。毕竟,有历史学家说这是子虚乌有的故事,肯定是有其道理和依据的。

    但凡去过嵩山少林寺的人都知道,在寺院东北角的观音殿有一幅“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壁画,相传李世民当年出师洛阳不利,被敌兵所擒,少林十三棍僧凭着高超的武艺救出李世民。在大雄宝殿前面的“太宗文皇帝御碑”上面还刻有李世民亲笔所写的圣旨,他赏给少林寺耕地四十顷、水磨一具,还刻有昙宗、惠玚和志操等十三名棍僧的法号。

    看起来,“十三棍僧救唐王”故事,似乎资料真实、证据有力,那为何还有历史专家认为,“十三棍僧救唐王”其实是个子虚乌有的故事呢?在这其中究竟存在什么奥秘和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探讨研究。

    据史料记载,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春天,李世民以太尉、尚书令、陕东道益州道行台、雍州牧、左右武侯大将军、使持节、凉州总管、上柱国、秦王等身份督军与王世充作战,进行他建立伟大的唐王朝之前的统一战争。

    二月份的时候,王世充已经兵败如山倒,但是因为窦建德率兵十余万增援,战局暂时变得复杂起来。当时的战场主要在洛阳附近,在洛阳与少林寺之间有一个“轘州”,原称柏谷坞,是隋文帝王赐给少林寺的庙产,在寺西北五十里处,因其地势险要,属兵家必争之地,王世充将之据为己有,作为军事要塞,让侄子王仁则据守,自己拥兵与之不远的洛阳,互相呼应支援,以抗拒唐军。

    四月二十七日这一天,少林寺的和尚联合王仁则手下的轘州司马赵孝宰,里应外合,抓住了王仁则,将之送给了唐军;三日后,李世民派官员至寺颁赏----赐地(即柏谷坞)四十顷,水碾一具。这就是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真相。

    原来,事情并非电影《少林寺》说的那样,没有过度的刀光剑影,没有凄惨的画角悲鸣,也没有将士的血流漂橹,更没有俊僧美女的爱情故事,可谓是平淡如水,简单无奇。仅是因为当时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隋朝叛将王世充拥兵东都,建国号为“郑”。据《少林寺寺碑》所载:“大业之末,九服分崩,群盗攻剽,无限真俗,此寺为山贼所劫,僧徒拒之,贼遂纵火焚塔院。院中众宇,倏焉同灭,瞻言灵塔,巍然独存。”可见当时少林寺遭到了贼人的多次攻击与抢掠,庙宇多数被毁。

  到了武德四年(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少林寺武僧志操、昙宗等13人率众助战,擒拿了驻守辕州(今登封市)的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献给了秦王,为李世民进军洛阳立了军功。(事见《少林寺寺碑》:“僧志操、昙宗等,审灵眷之所往,辨讴歌之有属,率众以拒伪师,抗表以明大顺,执充侄仁则以归本朝。”)

  秦王得力于僧兵之助,事后派上柱国李安远亲至少林寺慰问嘉勉,并接见了立功的长老,表彰他们的功绩云:“法师等并能深悟机变,早识妙因,克建嘉猷,同归福地,擒彼凶孽,廓兹净土。”;还说大唐王朝受到“彼岸之惠”,在攻克东都之后,当使僧人等“各安旧业,永保休佑”(事见《告柏谷坞少林寺上座书》)。同时赐给少林寺庄田40顷,水碾一具;谕立500僧兵,许其自立营盘,资费归公,开创了僧人公开习武的先例。(事见《少林寺寺碑》:“太宗嘉其义烈,频降玺书宣慰,既奉优教,兼承宠锡,赐地廿顷,水碾一具,即柏谷庄是也。”)

    有学者研究后发现,少林寺武僧之所以帮助李世民捉拿王则仁,不是道德,也不是精神,更非是出于爱国或拥唐的目的,而是利益之驱使。唐开元十六年(728年)七月十五日所立的裴漼所撰《皇唐嵩岳少林寺碑》中说得很明白,是因为王世充“窥觎法境”、“将图梵宫”,少林寺的庙产柏谷坞已被王世充据为“轘州”,少林僧人自然心有不甘,而且兵荒马乱,施舍较少,庙产既失,斋粮都成问题,加上王世充虎视眈眈,大有吞并少林的企图,当此之际,除了帮助唐军打败王世充以求自保之外,实已别无他途。笔者很是赞同。

    需要声明的是,我不想说历史事件中的少林精神不伟大,也不想说十三棍僧助唐不英勇,而是想就事论事地剖析真相,了解真情,免得后人对此产生误解误读,以为事实就是民间传说和电影演绎的那样,从而产生一些不准确的想法看法就不好了。

    通过探讨历史真相,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十三棍僧救唐王”故事,显然是毫无根据的杜撰。理由有三:一是李世民作为唐军主帅,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自己深入敌后,更不可能只身落入敌手,这点明了不需要相“救”的道理。二是若说历史上确有少林僧人曾因助唐有功而受赏,但这并非是“救唐王”有功,而是“助唐军”得力,一个“助”字与一个“救”字,不仅含义不同,实质也大相径庭,不可相提并论,更不能取而代之。三是当时李世民还没有登基,身份是秦王,“唐王”之说既显得含糊,也与历史常识不符,显然不能混为一谈。

    历史就是历史,容不得半点演绎和杜撰。尽管传说可以很美丽,电影可以很动人,但真相只有一个,不能似是而非,也不能淡而化之。否则,历史事件,到了千秋万代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恐怕无人得知,无人能知。历史假如可以随意更改,那历史就不再是历史本身,而是历史文学。

    朋友,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作者:用心沟通  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